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中考后才发现:住校和走读的孩子差距明显,可惜无法重来了

中考后才发现:住校和走读的孩子差距明显,可惜无法重来了

华佗小知识 2025-07-09
导读作者 | 主创团 哎呀妈本文首发小十点今年儿子上初一,好不容易盼他顺利步入人生新阶段,我却发现:辅导他学习,越来越难了。初中的知识,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小学时上了好几个台阶。不仅挑战孩子,也挑战父母。更不用说孩子进入青春期,越来越我行我素,也不像从前那样听话了。在家老想着看小说、打游戏,让他早点写作业我都得用吼的。心力交瘁之余,忍不住萌生一个念头:索性让儿子住校,和老师同学一起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我也省点心。为此我特地请教有这方面经验的表姐,没想到,她却劝我三思。表姐儿子过去三年初中就是住校,

作者 | 主创团 哎呀妈

本文首发小十点

今年儿子上初一,好不容易盼他顺利步入人生新阶段,我却发现:

辅导他学习,越来越难了。

初中的知识,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小学时上了好几个台阶。

不仅挑战孩子,也挑战父母。

更不用说孩子进入青春期,越来越我行我素,也不像从前那样听话了。

在家老想着看小说、打游戏,让他早点写作业我都得用吼的。

心力交瘁之余,忍不住萌生一个念头:

索性让儿子住校,和老师同学一起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我也省点心。

为此我特地请教有这方面经验的表姐,没想到,她却劝我三思。

表姐儿子过去三年初中就是住校,本以为住校学习氛围好,没想到成绩反而一落千丈。

今年中考考得很不理想,只能去一所普通职校。

回想起来,表姐后悔莫及,觉得不该那么早让儿子住校,毁掉了孩子的前程。

住校的孩子学习好,可能是“伪命题”

不少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住,孩子就能按部就班投入到学习中,有问题还能随时问老师同学。

表姐一开始也这么想,但发现结果有出入。

她儿子初一住校时,被随机分配到一个“学渣宿舍”,10个孩子里头,一半以上不爱学习。

回到宿舍,男孩们聊的最多是游戏、八卦和恶作剧。

一个10人的小屋子,整天吵吵闹闹,宿管老师有来管还好,不管连隔壁宿舍都被打扰到。

班主任批评了好几回,但什么效果都没有。

表姐儿子成绩还算不错,作业都是舍友争相照抄的范本。

但慢慢地,他也觉得学习没意思,心思全被舍友带偏了,周末回家还偷偷拿父母手机玩游戏。

加上宿舍环境吵杂,他都没怎么休息好,白天总是犯困走神。

初一上学期,孩子的问题还没暴露出来,等初二月考年段排名落后了100多名,表姐才发现不对劲。

情急之下,她又给儿子连报了几个周末补习班。

这让儿子疲惫不堪,母子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

初三市质检儿子又考砸了,禁不住指责的儿子冲着她大喊:

“你平时对我不闻不问,不是把我丢到学校,就是把我塞到补习班,你真正关心过我吗?”

表姐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住校上,可为时已晚,孩子的状态一落千丈,怎么补都补不回来了。

“孩子住校,就像抽盲盒一样。根本不知道他会遇到什么同学,会有什么负面影响。”表姐感慨道。

的确,集体生活看似帮孩子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的,什么时候吃饭,学习,熄灯睡觉。

但环境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同学的品质、习惯,老师的监管,但凡孩子自制力不行,好的没学到,净受不良影响。

而且,孩子在多人的宿舍里生活、睡觉,做什么事都容易被打扰,很难专注和投入其中。

住校,并不能100%保证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

青春期孩子面临的课题

不只是学习,还有成长

知乎有个帖子,一位妈妈问到:

孩子刚刚高中开学,天天打电话哭,不想住校。

初中那会无奈走读三年,新高中宿舍环境好,比得过大学宿舍,可孩子就是不愿意住,怎么办?

看得出,这位妈妈理解不了女儿不住校的原因,还嫌女儿太操心。

可过来人却一语道出:压力大,很希望有家人陪在身边。

究竟什么压力,会让孩子抗拒“住校”,想呆在家里?

有位妈妈分享自己孩子的经历。

当初把孩子送去学校住宿后,发现每次周末接孩子回家,孩子经常掉眼泪,人也变得沉默许多。

问老师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学习也有进步,没任何异样”。

孩子当时也说没什么事。

可过了几年,孩子才说出心里话:

“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适应环境,就感觉父母是不爱自己才把自己送去住校……”

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太矫情了。

十几岁的人,有足够的性,完全可以住在学校一门心思搞学习,怎么还不乐意?

但认真想想,小学高年级、初高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和成长的关键期,对他们而言,要面对的课题已经不单是学习那么简单。

还有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同伴关系的渴望和好奇,甚至还有外貌焦虑、潜在的校园霸凌。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躁动不安,多数时候都处在紧张状态。

这时连最可能帮到他们的父母都不在场,很容易积攒负面情绪,稍有不慎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身边就有一个孩子,有次不小心用了舍友的沐浴露,被对方当众羞辱,说她穷鬼买不起好东西。

她性子弱,胆子小,被骂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只能默默忍受着,也不知道怎么跟父母讲。

每天和舍友低头不见抬头见,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后来差点得抑郁休学。

别低估青春期孩子的小社会。

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业的压力、身心的巨变和现实的焦虑,每一样都在刺激他敏感的神经。

一旦他和父母有无法跨越的空间距离,降低了求助的欲望,得不到及时的解惑答疑,很容易出大问题。

孩子走读or住校,以他为优先

说了这么多孩子住校的潜在弊端,是否意味着父母要牺牲工作,花时间精力陪读?

也不尽然。确实有些孩子住在学校,更有动力学习。

有的孩子在家没自己洗过衣服,住校后,不仅学会自理,锻炼出生活技能。

我同事一小孩,初中就开始住校。

那会她刚升职调到别的辖区,老公经常出差顾不到家庭,多方权衡后,才决定送孩子住学校。

好在从小她对孩子的教育很尽职上心,小学跟得紧,孩子一向自律。加上学校管理很规范,老师很负责,她可以少操点心。

几个学期下来,孩子省去了来回奔波的时间,学习效率提高了,也变得更。

就算母子俩没办法天天见,但每天都会约时间聊天,随时保持联系,一到周末,同事接孩子时也会关心问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她也做好了准备,万一孩子真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会不惜一切办法改成走读。

世事无绝对,不是说住校就全是弊端,也不能认定走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如果孩子自身思想成熟,自制力强,认真考虑过住校的可行性,寄宿也不失是个锻炼的机会。

所以,孩子走读还是住校,可以参考这些原则和前提:

1、自制力差、身体弱、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或孩子就读学校环境一般,不建议住校。

孩子去到新环境生活,需要时间适应。

如果适应难度大,自身和外部条件不允许,尽量让孩子回家和父母生活,免得他出现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影响自己成长和学习的正常状态。

2、孩子走读在家,父母要注重培养他生活技能。

不是孩子不住校,就可以疏于引导他对自我的管理。

尤其是青春期阶段,孩子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和。

平时多给孩子参与家务的机会,比如搞卫生、洗碗、洗衣服、购买生活日常用品;让他打理好自己的房间,叠被子、整理衣柜。

同时,要引导他在家里有健康的作息,控制接触电子屏的时间,确保早睡早起,养足精神。

提醒一下父母,想孩子在家学会自律、自理,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好榜样影响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

3、孩子符合住校条件,提前了解学校的管理特点,尊重他的意愿。

父母要做好把关,了解清楚学校在管理住宿生方面的规章制度,一日三餐的安排,以及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规定等。

要是觉得各方面问题不大,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以他的感受为优先。

4、孩子住校后,父母要足够上心。

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不是把他丢在那就不管了。

毕竟是新的陌生环境,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困境和难题,这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和孩子的定期沟通互动,约定时间交流,主动关心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人或事,及时解答孩子的困扰。

还要多观察孩子的状态和表现,有任何异常,应找合适的机会和孩子沟通、解决。

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我决定:

先继续陪孩子学习,熬过刚上初中的适应期。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