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录取季,各高校的投档线总能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近日,江苏省2025年高考提前批投档线公布,上海海关学院的录取分数引发广泛讨论——其物理类05专业组最低投档分高达657分,对应全省排名2618位,甚至超过了去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在江苏的录取位次(2662名)。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双非”院校,为何能在分数线上与顶尖名校比肩?
对此,上海海关学院招生处的工作人员称,该校学生大概率能顺利考公上岸,公务员录取比例要比社会上高许多,“如果想进海关,除了我们学校,基本没有别的选择了”。他还表示,今年学校录取分数已经超过同济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
正如他所说,从表面看,上海海关学院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名校相比,无论是学科实力、科研水平还是国际声誉,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它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学术排名,而在于就业市场的“硬通货”——公务员岗位。
作为海关总署唯一直属高校,上海海关学院的海关管理专业具有高度定向性,毕业生进入海关系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院校。就业报告显示,该校43.11%的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而这一比例在普通高校中通常不足10%。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这种“半定向培养”的模式无疑极具吸引力。
相比之下,上海交大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生虽然选择更多,但就业路径也更分散,包括科研、企业、创业等。当“稳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时,上海海关学院的“包分配”属性自然成为高分考生的新宠。
上海海关学院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等“行业特色高校”的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甚至超过部分985院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与特定部门或行业绑定,就业渠道稳定,培养目标明确,竞争壁垒高,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享有特殊或内部推荐机会。
这种趋势反映了一个现实:在就业不确定性的时代,“确保进入”比“追求名校光环”更具实际意义。考生和家长的计算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学校能让我找到什么工作”比“学校排名多少”更重要。
总之,上海海关学院的“逆袭”,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学历价值”和“职业安全”的博弈。当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竞争加剧时,“求稳”心态自然会反映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然而,教育的意义不应仅限于“找一份工作”,而是培养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但需明白:今天的“铁饭碗”,未必是明天的“金饭碗”。 在填报志愿时,除了就业率,或许还应该问自己:“如果十年后这个行业不再热门,我还能做什么?”
华佗小知识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