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2025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最高清下载打印)

2025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最高清下载打印)

华佗小知识 2025-07-12
导读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内容相对基础,主要围绕 10 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简单几何图形、钟表初步等展开。这个阶段的思维方式培养,核心是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初

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内容相对基础,主要围绕 10 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简单几何图形、钟表初步等展开。这个阶段的思维方式培养,核心是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关键的思维方式及培养方法:

一、具体形象思维 —— 从 “看得见” 开始

一年级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对抽象数字和符号的理解需要依赖实物、图片、动作等具体载体。

  • 典型应用场景:
  • 认识数字时,通过数小棒、手指、积木等实物理解 “5” 代表 5 个物体;
  • 计算 “3+2” 时,用 “3 个苹果加 2 个苹果”“先摆 3 颗棋子再添 2 颗” 等方式理解加法含义;
  • 认识图形时,通过观察积木(正方体)、皮球(球体)、书本(长方体)等实物,感知图形特征。
  • 培养方法:
  • 多让孩子动手操作: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如用小卡片练习 10 以内的分与合);
  • 结合生活场景描述:比如 “分给爸爸 2 颗糖,自己留 3 颗,一共拿了几颗?”

二、直观比较思维 —— 建立 “多少、大小、长短” 的概念

数学中的 “比较” 是逻辑思维的起点,需要孩子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判断事物的属性差异。

  • 典型应用场景:
  • 比较物体多少:“左边有 4 只兔子,右边有 6 只,哪边多?多几只?”
  • 比较长短 / 高矮:通过对齐一端的方法,判断铅笔、绳子的长短,或两个小朋友的高矮。
  • 培养方法:
  • 用生活中的物品做对比游戏:比如 “整理书包时,比较课本和练习本的大小”;
  • 引导孩子用 “先看…… 再比……” 的语言描述过程,比如 “先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哪根长”。

三、简单分类思维 —— 学会 “按标准找同类”

分类是逻辑思维的基础,需要孩子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如颜色、形状、用途等),并按标准归类。

  • 典型应用场景:
  • 把图形卡片分成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 把水果和蔬菜分开,把会飞的动物和不会飞的动物分开。
  • 培养方法:
  • 玩 “整理玩具” 游戏:让孩子按 “毛绒玩具、积木、汽车” 分类;
  • 鼓励孩子自主制定分类标准:比如 “除了按颜色分,还能按什么分?”(数量、大小等)。

四、分步推理思维 —— 从 “一步” 到 “简单两步”

一年级上册的加减法以一步计算为主,但部分题目需要简单的逻辑推理,比如 “逆向思考” 或 “按顺序分析”。

  • 典型应用场景:
  • 逆向问题:“小明有 5 颗糖,吃掉一些后还剩 2 颗,吃掉了几颗?”(需要理解 “原来的 - 剩下的 = 吃掉的”);
  • 排队问题:“小朋友排队,小红前面有 3 人,后面有 2 人,一共有几人?”(需要算上小红自己)。
  • 培养方法:
  • 用画图法辅助:比如用 “○” 代表小朋友,画出排队情况;
  • 引导孩子说 “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如排队问题:“先算前面 + 后面,再加上自己”。

五、数形结合思维 —— 用 “图” 理解 “数”

通过图形、符号等直观形式表示数量关系,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和算式。

  • 典型应用场景:
  • 用 “○”“△” 表示数量:“3+2” 画成 “○○○ + ○○ = ○○○○○”;
  • 用数轴或数射线辅助计算:从 3 往前数 2 步是 5(3+2),从 5 往后数 2 步是 3(5-2)。
  • 培养方法:
  • 让孩子自己画 “数学图”:比如用小棒图表示 “4-1=3”;
  • 结合课本中的 “情境图”:比如看图说故事,再列算式(如 “左边 3 只鸟,右边 2 只,一共 5 只,3+2=5”)。

六、生活关联思维 —— 发现 “数学在身边”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主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 典型应用场景:
  • 购物:“买一块橡皮 5 角,付 1 元,找回几角?”(10 以内减法);
  • 时间:“早上 7 点起床,8 点上学,中间隔了 1 小时”(认识整时);
  • 分物品:“3 个苹果分给 2 个小朋友,怎么分?”(渗透平均分的初步概念)。
  • 培养方法:
  • 在日常活动中提问:“吃饭时,每人 1 双筷子,3 个人需要几根?”(2+2+2 或 3×2 的雏形);
  • 玩数学游戏:比如 “凑 10” 扑克牌游戏(两人各出一张牌,和为 10 则赢)。

总结:一年级上册思维培养的核心

这个阶段不追求 “快算” 或 “难题”,而是通过多动手、多观察、多描述、多联系生活,让孩子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 “数感”,为后续抽象思维(如复杂计算、逻辑推理)打下基础。家长和老师可以多鼓励孩子 “说过程”(比如 “你是怎么算出 5-3=2 的?”),而不是只看结果,逐步引导孩子从 “用眼睛看” 过渡到 “用脑子想”。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