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志愿填报则是决定未来方向的关键一步。然而,近日多名贵州考生却遭遇了一件烦心事。他们竟因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的问题,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误录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据多名已获录取结果的贵州考生在社交平台反映,他们因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未明确区分 “厦门大学” 与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导致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误录取。
一名考出 609 分的贵州考生原本目标院校是上海财经大学,却收到了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录取通知,而该专业在其志愿单中竟排在第二十四顺位。
贵州采用院校加专业的志愿填报模式。该考生表示,填报时从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官网进入系统,通过办学地区筛选目标院校,再将心仪专业加入收藏。但他填报的专业,系统仅标注了编号为 529,填报方式弱化了编号。
从公开资料来看,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提供的 2025 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是可根据码查询办学地点的,且文档中明确标注区分了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该考生也承认自己没有根据编号对应查询核实有一定责任,但他认为省招院提供的志愿填报系统存在明显问题。他质疑道:“我是按地理位置分类筛选的,比如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会在分类里选择威海,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就去分类里选择秦皇岛,唯独厦大没标明海外分校,没有单独的分类,这算不算误导?”
7 月 24 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回应称,考生填报志愿时应先查阅官方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仔细核对码后再进行填报,避免直接通过系统筛选功能操作。同时提醒,招生系统每年会根据招生调整更新,考生需以最新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工作人员还称,志愿书中本部和分校专业的代码不一样。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要么联系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招生办要求退档,要么复读一年,明年再次考试。如果能正常退档,即可参加下一批征集志愿的录取。目前,该考生已联系好复读学校,准备明年再战。
这件事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考生自己确实也有疏忽,没有仔细查看专业目录;但也有网友觉得,招生考试院的系统既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就应该承担一定责任,至少应该对考生有更明确的提示。
这场乌龙事件背后,暴露的不仅是考生个人的疏忽,更是志愿填报系统设计的人性化缺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考生面对海量的院校和专业数据,本就容易陷入选择焦虑,而系统的模糊分类无疑加剧了这种混乱。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并非贵州独有。近年来,多地都曾出现因系统分类不清导致的误报案例。例如,某省考生因“同济大学”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未明确区分,误将学院当作985院校填报;还有考生因“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显示问题,错失心仪专业。这些案例反映出,招生系统的标准化和透明化仍有待提升。
技术本应服务于人,而非制造障碍。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的回应虽强调了考生自主核查的责任,却未直面系统设计的缺陷。若能在筛选功能中增加弹窗提示,或在填报页面高亮显示分校信息,类似的误操作完全可以避免。与其事后建议考生“仔细核对”,不如在流程中嵌入更友好的防错机制。
此外,退档或复读的解决方案,对考生而言代价沉重。误录事件打乱的不仅是升学计划,更可能影响整个职业路径。倘若招生部门能主动协调高校,为受影响考生开通补录绿色通道,或许能减少一些遗憾。
高考志愿填报无小事,关乎着考生的未来和家庭的期望。希望贵州省招生考试院能够重视考生的诉求,进一步完善志愿填报系统,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也提醒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更加谨慎,仔细查阅各种资料,确认每一个细节,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华佗小知识
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