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面对老龄化加剧和科技产业人才缺口,日本推出2033年前将留学生数量提升至40万的目标,其中一条新措施就是留学生合法打工时限从每周28小时放宽至35小时。
适用范围:
此次放宽主要面向持有"留学"在留资格的正规生,包括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和日语学校的在校生。研究生(预科生)的打工时间仍在每周14小时,不在此次放宽之列。特别强调,留学生必须首先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才能合法打工,这一许可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是在入境日本时于机场海关同步办理(最便捷方式);二是事后到当地入国管理局申请,通常需要1-2周处理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从事风俗行业、相关工作的禁令依然严格,违反者将面临遣返等严厉处罚。
时间计算:
35小时上限针对学期中的常规教学周,假期(寒暑假等长期休假)仍适用每天8小时的标准,但不设每周上限。工时计算以"实际工作时间"为准,休息时间不计入内,但待命时间(如便利店夜班的待机时段)需纳入计算。新增要求雇主必须采用精确的工时记录系统,使用打卡、电子签到等方式客观记录留学生工作时间,这较之前的自主申报更为严格。留学生有责任定期核对自己的工时记录,确保不超限。
地域差异:
虽然35小时上限是全国性,但不同地区的执行重点有所差异。冲绳县作为国家战略特区,在此次调整中扮演了先行者角色,当地留学生可能获得额外的倾斜,如特定行业的兼职绿色通道等。东京、大阪等大都市圈时薪较高(调整后东京最低时薪达1226日元),但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地方城市如北海道、福冈等地时薪稍低(约1015日元起),但房租等开支可节省30%以上。留学生应根据自身专业、语言能力和经济需求,理性选择打工地点。
配套保障措施:
为防止打工影响学业,新规要求学校承担更积极的监督责任:语言学校需定期确认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业进度,大学则要建立兼职备案系统,对成绩下滑的学生进行预警和指导。雇佣企业方面,新鼓励(非强制)雇主为留学生提供日语培训和文化适应支持,特别是服务行业需制定"语言能力提升计划"。这些配套措施旨在确保打工与学业的平衡,避免因过度工作导致留学质量下降。
薪资与税收:
按照东京最新最低时薪1226日元计算,每周工作35小时月收入可达171,0日元(约8582元人民币)。日本实行"勤劳学生免税"制度,年收入不超过130万日元(约6.5万元人民币)可免税,超过部分需缴纳约20%的所得税和住民税。留学生需注意,2026年10月起日本将废除"年收106万日元壁垒",意味着更多兼职者需加入厚生年金(社保),实际到手收入可能减少10%-15%。
过渡期的执行弹性:
2025年8月至10月为缓冲期,此期间轻微超时(如每周38小时)可能不会立即处罚,但10月后将严格执行新规。留学生应注意,入国管理局将通过税务数据、雇主报告和学校反馈等多渠道监控打工时间,一旦发现超时打工,轻者警告,重者可能被取消在留资格。建议留学生保留过去3个月的工时记录和工资单备查。
新政还隐含了一些潜在机会。35小时的设定接近日本社会普遍认可的"半职"(パート)工作时间,意味着留学生可能获得更稳定的工作安排和培训机会,而非简单的零工。部分企业已开始针对留学生设计"预备员工"计划,通过长期兼职观察培养未来正式员工。特定技能签证的覆盖行业已扩大至16个领域,留学生兼职经验可成为后续申请该签证的有力证明。
华佗小知识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