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一个文科女在物理专业卧底四年的体感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在周围人的心中,我一直都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形象。但在二模之后,我脑子里慢慢浮现出一个奇特的念头:读物理好像也不错。我想尽可能多地理解和受用人类的全部知识,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这个念头同时也是某种反叛。我的高中班级有非常严苛的,按照理科竞赛排名的社交序列,我在其中是垫底的。去读物理,我?像是一种僭越。但我确实渴望攀登这样的权力结构。
没想到,高考后我误打误撞还真读上了物理。四年后回看,我非常确定两件事:
1. 我一点都不后悔读物理
2. 读物理是对我人生影响最深刻的决定之一
物理很难,但也没有那么难。只是学物理的性别处境并不舒服。
任何高效的学习都需要频繁的反馈。而在大学里,老师和助教的时间都很稀少,足够的反馈频率非常依赖于同辈间的讨论。对女生来讲,女同学比例低就了讨论的数量和质量。
幸好大学的处境比我高中好多了。可以积极问老师和助教问题,主动约时间;可以在课上主动加陌生女同学微信,拉群组建讨论小组。我还做了性少数女生的物理社群(没想到吧!全中国竟然能凑出40个人来!)。再往后,我希望把女性的数理社群进一步做大。
物理跟别的学科的质感也很不一样。
数理学习像爬楼梯,最重要的方式是思考问题。能把整个问题思考出来,或者能想明白自己没懂的是什么,才能收获这一小块理解;文科学习像上斜坡,底子在于大量阅读。从读一句话到读下一句话,过渡是很流畅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理的输入比文科更离散。数理的知识像一座立体的城市。老师上课的时候,相当于坐观光大巴,带你沿着固定路线游玩重要景点。而考试,就像是定向越野。越是花时间自己在里面走街串巷,跑酷攀爬,就越能对城市感到熟悉和亲切。这是很奇妙的体验。
教科书里的物理很干净,凉凉的,质地坚硬而光滑。在现实生活变得灼热而纷杂时,数学和物理是一种便携、免费、无害身心的庇护所。
从实用的意义上来讲,基础学科也是非常不错的本科探索起点。哪怕考虑到就业,本科读基础学科,研究生转工科也是有优势的。
另外,数理专业对于复杂知识结构的训练,会让人对世界上别的知识(比如报税或买保险),都不再有畏惧感。
我们的环境总是在对女孩灌注厌恶数理的条件反射。很多女孩想选人文学科,并不是因为真的讨厌数理,而是想要一个能在智识上被尊重、期待和信任的环境。我们无从知道自己想要贯彻的“选专业绝对不考虑数理”的自我意志中,有多少是来自于外界的规训。
对我来说,正是因为中学时做了文科生,才会最终作出“学物理”这样的选择。
文学教会我向往不受限的智识的自由,社会学教会我警惕外界的规训,女权主义教会我对权力结构的不服从。我对所有这些知识心怀感激。
读完四年物理之后,我依然爱着我的酷儿和女权社群,也被社群爱着。我依然感到自己没有被这个体系同化成为一个唯分数论的人,也依然感到自己是体系里的边缘者。
但我已经成长,不再像中学那样寄希望于向中心靠近。我希望在边缘的位置上,为更多边缘的人创造新的空间。我不想做第二个卡尔萨根。我想做第一个刺刺一枚。
最后,我试拟了一个测试,供大家玩耍。
刺刺版“你适合学数理吗”测试
1. 你喜欢大便通畅的感觉
2. 你喜欢在购物时遇到你需要了很久但是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
3. 你有一些冷门而精幽的爱好,当中的乐趣需要大量的语境支持,不足与外人道。比如莎士比亚、花滑、女足、考据、北极圈cp。
4. 你喜欢爬树或攀岩
5. 你喜欢跟同好热烈交流
6. 你有整理强迫症,喜欢把东西严丝合缝地排列;你喜欢拼图或者乐高
7. 你喜欢刷特别难刷的东西,比如烧焦的锅
8. 你喜欢小说的伏笔
9. 你喜欢收集同类事物,比如塑料小乌龟、手办、杯子、地铁线路、柳莺
10. 你喜欢建筑、打毛线、编中国结、画画或者看地图
11. 当遇到家里东西坏了,你会尽量试试能不能自己搞定
.
.
.
.
.
你的数理人格解析
1. 你喜欢想通问题,或者把一个知识学得很明白
2. 你喜欢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
3. 你习惯于从一个充满细节的情景里,依靠自己的脑子获得快乐
4. 你喜欢在开放性的尝试中接近目标
5. 你喜欢通过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
6. 周密、严谨的结构会让你快乐
7. 哪怕每次可见的变化有限,你都有耐心和动力一次次尝试理解知识,直至成功
8. 你喜欢知识间渺远的呼应和联结
9. 你喜欢同一个结构呈现出来的缤纷现象的多样性
10. 你喜欢结构
11. 你喜欢挑战和解决问题
如果你有任何一条说“是”,请考虑学点数学和物理玩玩!
如果你有三条及以上说“是”,请务必考虑学点数学和物理玩玩,会获得人生中新的快乐!
如果你是一个高中小女孩的话,宝宝!欢迎来读数理!
华佗小知识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