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新加坡名校扩招3年录取率反跌!这届留学生如何杀出重围?

新加坡名校扩招3年录取率反跌!这届留学生如何杀出重围?

华佗小知识 2025-08-11
导读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突然在7月25日全面开放硕士申请通道,比往年足足提前一个月!连官网提示都来不及更新,系统就亮起了“可申”绿灯。这波操作背后,是新加坡两所顶尖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持续三年的扩招大戏:2024/25学年,NUS研究生人数突破2万大关,较上年猛增10.8%;NTU更狠,增幅达19.3%,其中授课型硕士暴涨26.9%。但魔幻的是:一边是扩招,一边却是录取率连年下跌。2025年“新二所”整体录取率仅34%,NUS甚至比NTU还低10%。扩招名额被汹涌的

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突然在7月25日全面开放硕士申请通道,比往年足足提前一个月!连官网提示都来不及更新,系统就亮起了“可申”绿灯。这波操作背后,是新加坡两所顶尖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持续三年的扩招大戏:2024/25学年,NUS研究生人数突破2万大关,较上年猛增10.8%;NTU更狠,增幅达19.3%,其中授课型硕士暴涨26.9%。

但魔幻的是:一边是扩招,一边却是录取率连年下跌。2025年“新二所”整体录取率仅34%,NUS甚至比NTU还低10%。扩招名额被汹涌的申请量瞬间淹没——2025年中国学生申请量激增29%,3万人抢一个计算机专业名额的“地狱模式” 正在新加坡上演。

一、扩招:数字游戏下的残酷竞争

表面看两校研究生总数已达3.3万人,但实际每年新生名额仅约1.7万(占70%)。按中国学生占比60%计算,真正能拿到offer的仅1万人左右。而申请者却在疯狂增加:2025年人均申请项目数从2.59个增至2.79个,“多投几个保平安”已成共识。

专业间更是两重天

- NTU的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专业人数从306人暴涨至576人(+88.2%)

- 计算机与数据科学院三年扩招1%,工程学院扩招130%

- 但商学院仅增长13%,教育学院甚至缩水21%

学费也踩着扩招的节奏飞涨:南洋理工工程学院学费涨15%(约30万人民币),商学院最高涨18%(达38万)。一边降门槛,一边涨学费,新加坡名校的算盘打得精明。

二、申请战场:三大趋势传统认知

1. 理工科比商科更“香”了?

2025年理工科申请占比飙升至.9%,较三年前增长13个百分点!而商科从40.4%骤降至28.6%,文社科持续低迷仅占6.6%。电气电子/计算机类专业包揽申请热度TOP10中的6席,NTU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NUS的“人工智能与创新”等项目成为新宠。

究其原因,新加坡正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半导体、生物制药等领域急需技术人才。选择理工科不仅本地就业机会多,起薪也更高——金融科技工程师月薪可达1.1万新币(约5.8万人民币),比普通岗位高45%。

2. 双非逆袭:缝隙中的机会

虽然985/211学生仍占绝对主流(NUS理工科录取中占比88.1%),但双非学生正迎来新机遇:

- NTU理工科录取中双非占比约10%,偏爱南方科大、上海海事大学等专业特色院校

- 文社科更聚焦教育学院项目,对背景要求相对宽松

- 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悄然放低身段,去年出现普通双非录取案例

秘诀在于“错位竞争”:避开金融、计算机等红海,转向生物医学、交通运输等冷门理工科,或选择对外汉语教学等小众项目。

3. 申请策略:时间就是筹码

常规批申请高峰在11月,但春季入学(1月入学)才是隐藏捷径

- NTU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春季班录取率比秋季高10%

- 2026年春季申请最早2025年5月开放,如NUS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硕士5月1日即开通通道

更有多校加入“提前批混战”:南洋理工7月突袭开放申请;NUS金融工程优先批5月15日截止;SMU商科甚至提前至5月31日关闭通道。拖延症患者直接被踢出局!

️ 三、破局指南:四招撕开录取口子

1. GPA不够?交叉学科来救!

NTU的“绿色电子与能源系统”、NUS的“可持续发展数据科学”等交叉学科,因知晓度低、竞争较小,录取率比传统专业高出30%。这些专业允许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背景学生跨申,且要求更灵活——NUS气候科学专业甚至接受文科生提交气候行动报告。

2. 背景提升:要小众不要扎堆

别再挤破头去刷四大行实习!尝试:

- 参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科技创新孵化计划”,争取本地企业推荐信

- 加入Kaggle竞赛战队(需含2个发达国家成员)

- 选修Coursera上NTU教授签名认证课程(需完成荣誉项目)

差异化才是硬道理,一段公益组织的商业赋能经历,可能比摩根士丹利实习更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3. 文书心机:埋入院校密码

别再套模板!NTU的AI初筛系统会自动截断超3分钟视频文书,并对超过30%相似度的材料亮红灯。高手都在文书里埋“关键词”

- 申请NTU时植入“transformative learning”(转型式学习)战略术语

- 提及新加坡“智慧国2025”,自动触发加分机制

- 用行业数据开篇(如“2025年新加坡AI人才缺口23万”)

4. 双非必杀技:把短板变利刃

GPA不足85?可突击新加坡紧缺技能:

- 考取Python数据分析认证(NTU电子工程录取者中54.3% GPA仅80-85)

- 参与东盟气候观测站项目,积累跨文化经历

- 文社科学生深耕学术背景,如发表Scopus论文

核心逻辑:用专业匹配度碾压学历劣势。

特别提示:红利窗口期

新加坡正为留学生开绿灯:

▶️ 毕业生持就业准证(EP)满2年即可申永居,审批缩至6个月

▶️ STEM专业毕业生申请专才准证(OnePass),月薪门槛从1.5万新元降至1.2万,且豁免工作经验

▶️ 人工智能架构师、碳中和分析师等13类紧缺职业,EP获批率提升30%

结语:在流动的竞争中锚定自己的赛道

当扩招的潮水遇上更汹涌的申请巨浪,“上岸”的本质已从拼分数转向拼策略。NTU校长何德华(Ho Teck Hua)——这位数据科学领域的掌舵人——正将AI、可持续技术等新兴领域作为扩招重点。与其在传统商科里“卷生卷死”,不如抓住交叉学科与红利,在人才缺口处亮剑。

> 新加坡的讲台上,

> 永远为精准的自我定位者留一盏灯。

最新动态:南洋理工2026春季入学绿色电子与能源系统硕士将于2025年5月20日开放申请,双非背景但具备能源项目经历者可重点布局。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