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留下无望,三名博士选择离开;高校的暖心之举,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2024-11-12 来源:华佗小知识

夸张!三名博士才进入高校一年,就决定辞职。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学校为了留住他们竟然低下姿态,尽全力挽留。最后,双方皆大欢喜。

去年,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雄心勃勃地引进了六位来自名校的博士。其中三个是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精英人才,他们带着国际前沿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归来。一个是本科毕业于武大、博士毕业于上交大的学者,其在学术道路上的砥砺前行展现了坚韧的毅力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还有一个是北大本硕博连读的高材生,北大深厚的学术底蕴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另外,有一位是哈工大本硕博连读的杰出人才,哈工大严谨的治学精神也为其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没想到前几天,有三个博士竟然毅然辞职离开。而背后的原因是,学校实行了严格的非升即走模式,要求在第一个聘期内达到副教授的职称才算过关。具体而言,三年内需要斩获一个国青课题,并且发表两篇高水平论文。这种高强度的要求,无疑给这些刚刚踏入新环境的博士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另外三个尚未离职的博士也是惴惴不安,他们在焦虑与不安中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学校一把手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学校专门召开了一场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各方代表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了意见和想法。最终,经过深入的讨论和权衡,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对这六位人才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即六个人在三年之内给解决副教授的职称问题,并且在五年之内,根据个人的表现和成果,择优晋升正教授。

正是这一明智而果断的决策,才使得这六位宝贵的人才得以安心留在学校,继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当前,那些身处非升即走模式下的博士们,倘若他们对于科研的热情并不高涨,其实还有另一条道路可选,那便是前往二本院校任教。要知道,二本院校的博士比例相较偏低一些的。

实际上,若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所带来的成就感丝毫不逊色于科研成果。教学工作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塑造灵魂、培养未来栋梁的伟大事业。比如,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这种成就所带来的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情况是多变的。就拿这三个博士来说,能让他们轻易离开吗?我们学校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他们在三到五年的考核中没有通过。但是,这些人聪明伶俐,出身名校本硕博,为人处世方面也深得人心,能就这样让他们离开吗?当时,我们进行投票表决时,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把他们留下来。

有一次,我专门到学校为他们进行解释和争取,并且我们还积极帮助他们去争取青基或者省级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们都成功晋升为副教授了。只要是出身名门,在一定程度上,晋升副教授似乎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对于这样的现象,客观地来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高校的扩招速度太快了。每年都有众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岗位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在现如今的高校中,很多都推行了非升即走的模式,而且所提出的要求还不低。

实际上,这种模式对于学校而言,确实存在诸多有利之处。它能够促使教师们不断进取,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然而,对于个人来说,简直就如同噩梦一般的存在,毕竟科研成果不是说拿下就能拿下的,有的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就需要耐心和等待。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博士们根本无法安心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天都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生怕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被迫离开。如此一种状态,他们还能拿下怎样的科研成果呢?

种一棵树都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学术研究亦是如此,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些不尊重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了。

所以,各位博士研究生们,在想要进入高校工作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切不可盲目冲动,以免最后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亲爱的读者,对于211高校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三名博士因为不堪重负选择了辞职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