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后悔!你要是选择留在美国!就不要回家了!供你读书是为了让你留在美国给美国做贡献的?”
“我绝对不会后悔的。”
19年在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袁钧瑛收到了家人的信息,她一直不想面对的问题此刻必须要她做出一个选择。一面是殷切期望自己回国的家人和祖国,一面是给予高薪诱惑想要留下人才的美国。
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留在美国,并在工作不久后加入了美国国籍。
现如今年近古稀之年的她却频频回到中国,渴望落叶归根,可中国的国籍是全世界公认的难入,她是后悔了吗?她能如愿回到中国吗?
?——【·远赴国外留学·】——?
1982年,袁钧瑛在国内上海医科大学读完硕士后她发现,国内的科研水平已经满足不了她的求知欲,于是她萌生了到国外求学的想法。
恰巧复旦大学有和美国高校合作的消息传来,可以公派留学。袁钧瑛听此连忙报名参加了该项目。袁钧瑛自身成绩优异,学习努力且刻苦,所以她毫无意外的拿下了学校的公派留学的名额。
就这样,她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进入了哈佛大学深造。在与家人和其他同学告别时,除了希望她在异国他乡保重身体的嘱咐,还有希望她早日学成归来建设祖国的期望。
“放心吧,我肯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回来建设祖国,报效国家的。”
袁钧瑛说道。
袁钧瑛确实做到了努力学习,在到达哈佛后,与她一同前去的同学顿时被美国的灯红酒绿迷住了眼睛,可是袁钧瑛那对于学术的追求,使她到了美国只一心扑在了学习上。
她在哈佛大学的实验室里见到了那在国内从没见过的精密仪器,还有那些对于生物学的书籍,里面密密麻麻的英文让袁钧瑛一下子感到力不从心。
这是她第一次直面两国之间的科研差距,可她从不是容易被的女生。面对晦涩难懂的书籍和英文,她付出比常人超百倍的努力去学习。
还有美国一直存在的歧视问题,本就来自差距大且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袁钧瑛免不了会受到美国人的排挤和冷嘲热讽,可她通通一概不听,当成耳旁风。
她的坚韧与谦虚好学深深的打动了她的导师罗伯特教授,罗伯特教授对袁钧瑛刮目相看,对于如此求知好学的她,罗伯特教授也是知无不言,将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她。
罗伯特教授是美国非常权威的教授,他曾获得过美国的诺贝尔奖。能获得他的青睐,袁钧瑛的能力可见一斑。
如此热爱学习的她在博士毕业后,根据罗伯特教授的推荐,她选择留在美国的麻省理工继续深造。
当时的袁钧瑛正在进行着一项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马上临近毕业,如果选择回国的话,那她就不能继续跟进这项研究。可友人与家人都在殷切期望她能够回国建设祖国。
对学术上有着强烈渴望的袁钧瑛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先留在美国,将这项研究做完了再说。
可随着同窗们都陆续的回国,研究项目也在逐渐进入尾声。美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承诺会给她留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职位和美国国籍,对于追求学术的她,这是一项极大的诱惑。
如果此时回国,国内的条件肯定满足不了她对于知识的渴望。
“留在美国,这里有你想要的学术追求,还能给你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薪水也高,你能够达到更高的人生标准。”
就连她的导师罗伯特教授都来劝她留在美国。
袁钧瑛违背了祖国与家人的期望,做出了她的选择,留在美国继续她的生物学研究。
可是如果袁钧瑛想继续留在美国的话就要接受他们开出的条件。我们不知道袁钧瑛心里有没有犹豫过,但是最后为了自己的追求,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美国。
她自愿放弃了中国身份,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
在家人得知她的选择后都对她非常失望,甚至说出了要断绝关系的话语。为此她甚至多年不曾归家,家人如此爱国,她为何会做出与家人期望相反的选择呢?除了她的学术追求,还有一个原因,事情还要从她的小时候说起。
?——【·曲折的成长经历·】——?
袁钧瑛的家庭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外祖父是法国文学翻译家李青崖,祖父是有机化学家袁开基,父母皆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而伯父袁承业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而袁钧瑛出生于1958年,在父母的基因和环境的熏陶下,袁钧瑛自小就非常聪明,对于学习非常渴望,在其他小孩子玩的年纪,袁钧瑛却一心只想学习,她的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
家中的变故发生在袁钧瑛十岁时,小小年纪的她并不知道长辈都经历了什么,只知道家里的情况不好过。长辈的脸上再也没出现过笑容。
并且父亲也逝世于这场变故,在父亲逝世后,就由母亲一人艰难的抚养她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不惜变卖家产都要供女儿读书。
袁钧瑛也不负众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她准备充足将要考大学的前一年,国家取消了高考。
这个消息对于袁钧瑛来说宛如晴天霹雳。没有办法,她只能去到工厂里去做一名普通的工人。
流水线一样的操作磨平了不少人的梦想,可袁钧瑛没有妥协,她在工作之余仍然不忘学习,一有休息时间便捧起书来看。
终于在1977年,袁钧瑛等来了那个等待许久的好消息,宣布国家恢复了高考。袁钧瑛马上报考,她做足了准备,一点儿也不慌。
就这样,袁钧瑛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入了高考考场,毫不意外,发挥稳定的她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一举夺得了当年上海市的高考状元称号。
面对众多学校抛出的橄榄枝,她在再三的考虑下选择进入复旦大学的生物系进行学习。
国内的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袁钧瑛的追求,于是她前往国外留学。这一呆,就是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袁钧瑛在美国结了婚,她的丈夫和她一样是美国一所高校的教授,可在2002年的时候她的丈夫响应祖国号召,选择回国,建设祖国。袁钧瑛受丈夫影响,对当年自己选择留在美国感到十分愧疚。
她常常在孤独的夜里想念中国的故乡和亲人,在美国呆了四十年后,袁钧瑛也回到了中国任教,将她的毕生所学教给中国的学生,那些和她一样有学术追求的学生。
在2006年时,她接受了中国中科院的邀请担任中科院有机化学学科的教授。但是由于她美国国籍的身份,不能常住,所以经常两个国家往返跑。她也乐此不疲。
她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当初的上海状元,复旦学子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并忽视祖国建设的需求毅然决然留在了美国,现在却想回归故土。
这不免让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袁钧瑛不该回国,她已经不是中国人了,万一她是来窃取的呢?
而有人认为,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归,而且现在她在高校任教是好事,能够将外国的科研知识带给中国学子。
袁钧瑛的成就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她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
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国籍的袁钧瑛在2017年当选了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带出了中国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为中国的生物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可她的回归祖国是否接纳,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今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早已不是那个落后让人看不起的国家了,袁钧瑛有归国的想法也很正常。
可是她在祖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忽视了祖国的需要,因为她的选择,父母对她也十分失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华佗小知识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