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西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 21 级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1 班的黄新剑,今年以 378 分的成绩考取新闻与传播专硕,最终复试调剂至青海师范大学。我的人生格言是 “知足常乐”,但在考研这条路上,我始终以一颗进取之心奋力前行。接下来,我想把自己的备考经验和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正在拼搏的学弟学妹一些启发。
科学规划,精准发力的备考策略
英语:打好单词根基,阅读循序渐进
我全程用 “不背单词” APP 攻克词汇关。在这里想提醒大家,背单词不必苛求记住所有释义或精准拼写,抓住核心词义,能为阅读和理解题目打好基础就行。阅读训练我坚持每日一篇真题精读,当天做完后逐句翻译、剖析错题,第二天再复盘巩固。建议预留近三年真题,在冲刺阶段进行全真模拟,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专业课:框架先行,背诵与实战并重
暑假前,我把专业课教材梳理成知识框架,先建立整体认知。同时关注 “红辣椒评论”“人民日报评论” 等优质公众号,积累评论写作素材。进入暑假,背诵和实务练习同步开启。初期背书总会陷入 “背完就忘” 的焦虑,但别慌!只要坚持每天完成既定目标,随着重复次数增加,知识点自然会扎根脑海。后期一定要进行全真模拟,提前熟悉答题时间分配和卷面布局,这对考试状态调整至关重要。
政治:高效刷课,选择题为王
暑假期间,我用 2 倍速刷完徐涛老师的课程,快速搭建知识体系。政治想拿高分,选择题是关键!我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小程序狂刷各类选择题题库。肖四肖八是必背重点,但也会结合腿姐、空卡等老师总结的精华内容,度补充时政热点和答题技巧。
稳扎稳打,保持 “心流” 的心态秘籍
考研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博弈。我的 “抗压秘诀”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理性择校和主动调节。选学校时,我结合自身实力和院校报录比,定下目标后便心无旁骛地投入备考。记住,中途频繁换学校只会消耗精力,坚定信念反而能激发潜能。
复试阶段更是不能松懈!我深刻意识到专业课才是 “主战场”,所以果断报了复试班,和研友组队模拟面试,反复打磨答题逻辑。同时提醒大家,简历虽重要,但不必花费过多时间精雕细琢,把更多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储备上才是王道。备考疲惫时,我喜欢和同学聊聊天、适当放松,身心状态调整好了,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给追梦人的暖心寄语
考研这场征程,“坚持” 二字本身就已足够闪耀。或许你曾陷入自我怀疑的 “平凡” 深渊,但请相信,只要你心怀目标、步履不停,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铺路。愿每一位追光者都能跨越山海,抵达理想的彼岸!
(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华佗小知识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