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滇韵流芳,十中文脉绵长。
自1920年求实学校肇基,这所浸润着“求实”精神的百年学府,始终以文明为魂、以文化为脉,在云岭大地上构筑起精神文明的璀璨高地。当历史的年轮驶入新时代,昆明市第十中学以全国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让百年积淀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谱写出“思想铸魂、文化立校、课程赋能”的文明新篇。
思想铸魂:
红色基因浸润成长之路
自1920年由爱国民主人士苏鸿纲先生等文化先驱创办以来,昆十中便以“教育救国”为初心,在百年历程中构筑起红色校史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的育人格局。
闻一多、李公朴等爱国志士曾在此以课堂为阵地,将民主进步思想播撒于学子心间,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成为精神文明的源头活水;抗日英烈尉迟凤岗从这里奔赴战场,用热血诠释“爱国奉献”的文明底色,人民音乐家聂耳在此汲取“求实”养分,以《义勇军进行曲》凝聚民族之魂,二者共同铸就精神文明的“红色坐标”。如今校史馆里的泛黄手稿、校园文化节的红色短剧,更将百年红色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明滋养,让“求实报国”的精神内核穿越时空,在新时代师生心中延续为永不褪色的文明信仰。
在昆十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校园的“根”与“魂”。学校以党建为引擎,创新“理论学习+实践育人”双轮驱动模式:“三会一课”如春风化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教师心田扎根;“沉浸式”红色教育矩阵似火炬领航,“我与国旗同框”的庄严仪式、烈士陵园的祭扫哀思、国旗下的信仰之声,让家国情怀在学生血脉中奔涌。更有“榜样之光”点亮文明星空——师德标兵的坚守讲台、三好学生的青春风采、优秀团员的先锋身影,构筑起见贤思齐的精神坐标。当志愿服务成为青春底色,当道德讲堂成为心灵课堂,文明的种子已在实践沃土中长成参天大树。
课程赋能:
“五育”并举涵养文明根系
自1920年求实学校初创,昆十中始终坚守“求实”校训,以学问之切实、意志之坚实、思辨之翔实、智识之真实、谋虑之忠实、行为之妥实、言语之信实、服饰之朴实、交际之诚实、精神之充实为指引,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昆十中更是勇立潮头,积极响应国家“五育”并举的号召,自2019年开始,逐步构建起了系统的“求实”课程体系。该体系以“求实”为核心,包括“实德、实智、实雅、实美、实琢”五个维度,以德育为魂、智育为基、体育为本、美育为韵、劳育为根,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文明素养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实德”——实润德行,
厚植精神文明根基
针对青春期学生成长特点,学校以沉浸式德育课程替代传统说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文明意识。在生涯规划课程中,学生通过职业体验日走进医院、科研院所、非遗工坊,与医生、工程师、匠人面对面交流,结合自身兴趣探索未来方向,培养对不同职业的尊重与责任感;校史课程以“寻根十中”为主题,学生化身“校史研究员”,查阅档案、采访老教师,制作校史纪录片,在了解十中百年发展历程中传承“求实”精神;“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文化学者、道德模范、科技精英开设讲座,让学生在与大师对话中汲取精神力量;研学课程则带领学生走进云南天文台探索宇宙奥秘、探访恐龙化石馆追溯生命起源、参观聂耳故居感悟爱国情怀,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厚植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此外,一对一心理辅导和团体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以积极文明的心态面对成长挑战,塑造健全人格。
“实智”——“n+1”多元化,
创新文明教育载体
学校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以大单元、大主题教学推动知识学习与文明素养协同发展。语文“3+3”课程中,名著阅读课引导学生从《论语》中感悟处世智慧,戏剧课程让学生通过演绎经典剧目体会人物精神境界,写作课鼓励学生用文字传递社会正能量;数学“5+1”课程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理性的文明思维方式;英语“4+2”课程以报刊阅读拓展国际视野,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体育“2+1”课程在竞技比赛中强化规则意识与团队精神;科创课程里,学生在探索科学原理的过程中践行“求真、求实”的文明准则。这些课程将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让课堂成为培养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和文明思维的前沿阵地。
“实雅”——“综合实践”,
“五育”并举弘扬文明
“实雅”课程整合创新选修、课后辅导与综合实践三大板块,邀请国家级教练、非遗传承人授课,构建“科技+艺术+体育”的多元文明培育体系。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数字时代的文明素养;滇式风筝制作、葫芦丝演奏等非遗课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声乐合唱、绘画设计课程引导学生用艺术表达真善美;足球、网球等体育课程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与文明礼仪。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情怀的文明践行者。
“实美”——“人文浸润”,
以美育人涵养文明
学校将美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开设“五彩十中”写生课、“求小实 白小塔”漫画课以及扎染、泥塑等特色课程,将美术学习项目化、趣味化。学生在描绘校园美景中发现自然之美,在创作漫画故事中传递正能量,在传统手工艺制作中感受匠心精神。美育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技能,更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美、用行动创造美,将文明意识融入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中,在带领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具有高雅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实琢”——“修智养德”,
劳动实践培育文明品格
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认养一棵树”“认养一只小动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跨学科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劳动中体悟责任与奉献。认养植物过程中,学生结合生物课知识记录植物生长周期,用文字、绘画制作“成长档案”,培养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照料小动物时,学生分工合作、悉心呵护,增强责任感与团队协作精神;厨艺课、种菜课上,学生亲手制作美食、培育蔬菜,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文明习惯。这些课程将教室搬到户外,让学生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从生命的土壤里汲取知识与美德,成长为热爱劳动、懂得感恩的新时代青年。
通过五大课程体系相互支撑、协同发力,从思想引领、知识学习、实践体验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让文明之花在昆十中校园处处绽放,为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2023年,昆十中“立德树人背景下‘求实’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荣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求实”课程建设成果基地建成,全面而生动地揭示了“求实”课程体系的科学架构,全面展现了学校教育教学成果。
2025年,昆十中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昆十中将以百年积淀为墨,以文明创建为笔,以课程赋能为画卷,在云岭大地上绘制着精神文明的壮美画卷,让文明之花在“求实”沃土上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为培育时代新人、构筑精神高地贡献十中智慧与力量!
华佗小知识
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