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上午,临汾市幼儿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气文化盛宴。大卫老师、郝东平老师、王东生老师化身传统文化的 “传灯人”,通过故事讲述、书画寄情、木艺手作等多元形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节气智慧的大门。
魔法故事里的节气密码:
“魔法故事大师” 大卫老师以生动的叙事,将二十四节气拆解为一个个与自然对话的 “生活寓言”。他带着孩子们伸出双手模仿节气里的自然现象 —— 春分竖蛋的平衡奥秘、夏至蝉鸣的生命节奏、秋分丰收的谷物摇曳…… 这些被赋予童趣的故事,既是祖先留下的农耕智慧结晶,也让孩子们在肢体互动中理解 “节气是人与自然最温柔的对话”。当孩子们用小手比划着节气流转时,古老的时间哲学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融入他们的认知。
书画墨香中的成长期许:
中国书画法家郝东平先生以 “童心筑梦,爱润幼苗” 为主题,将书画艺术与成长哲思结合。他现场挥毫写下寄语,笔尖流转间,“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树苗一样,在阳光雨露中扎根生长,未来绽放独特的光彩”。墨色未干的宣纸上,既有传统书画的笔墨韵味,更饱含对孩童的温情期许。郝爷爷还带着孩子们观察书画中描绘的节气图景 —— 春日的柳芽、秋日的枫林,让艺术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童心的桥梁。
木艺手作里的匠人传承:
手工大师王东生老师带着亲手制作的笔筒、木梳等木艺作品亮相,以临汾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讲述木艺背后的匠人精神。“临汾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老祖宗的智慧藏在一榫一卯里。” 他一边展示木质笔筒上雕刻的二十四节气图案,一边引导孩子们触摸木料的纹理,感受 “从原木到器物” 的创造过程。王老师希望通过手作体验,让孩子们在心中埋下 “热爱家乡、传承传统” 的种子,正如木艺需要耐心打磨,文化传承也需从细微处用心浇灌。
文化盛宴的深层回响:当传统遇见童真
这场活动打破了 “说教式” 的文化传播模式:故事让节气有了温度,书画让艺术有了童趣,木艺让传承有了触感。孩子们在 “听、看、做” 的沉浸式体验中,不仅记住了节气的名称,更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结 —— 原来春分不只是一个节气,更是可以用小手 “竖” 起鸡蛋的惊喜;原来木艺不只是一件物品,更是家乡匠人 “择一事终一生” 的坚守。
正如活动现场一位老师所说:“文化传承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当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睛发现传统之美时,这颗种子终将在未来发芽。” 这场发生在幼儿园的节气盛宴,或许正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 “落地生根” 的生动注脚。
编辑∣王东生
责编∣郭王成
来源∣临汾乡村振兴网
华佗小知识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