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文成绩不好,想提分真的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惑。
首先,我们要清楚,孩子语文不好,
绝对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作文不行就补作文,
阅读不行就补阅读”,这样很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甚微。
实践证明,孩子语文不好,最应该“补”的是以下这几个方面:
1、最底层、最核心的是补“兴趣”和“信心”
孩子语文不好,大多是产生了畏难和厌烦情绪。
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重建他对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可以从“好玩”的入手,
如带孩子看根据名著改编的优秀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听有声故事,
逛博物馆,看话剧。
让孩子觉得语文不只是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有趣的,好玩的。
平时多和孩子聊天,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
引导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讨论一部电影、一本漫画、甚至一个游戏剧情。
肯定他的任何表达,激发信心。
阅读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书读起,
哪怕是漫画书、幽默故事、侦探小说都可以。
首要任务是让孩子愿意拿起书读,
而不是非要读“教育部推荐书目”,或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
以免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抵触。
2、基础之基础,补“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性价比最高、最有效、最长远的方法。
不少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是很少阅读,阅读量不够所致。
如何补阅读习惯?
一是海量泛读:不求甚解,大量地读。
目标是拓宽知识面,培养语感,积累素材。
小说、散文、历史故事、科普读物都可以。
二是学会精读: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
比如朱自清、老舍的短篇,和孩子一起读。
圈划好词好句,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个词好在哪里?
这段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精读是打通阅读和写作的关键桥梁。
三是亲子共读: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然后交流感受。
这对于孩子理解文本、深入思考非常有帮助。
3、关键是输出,补“写作素材和生活体验”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孩子写作文头疼,常常是因为“没东西可写”。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一是建立“素材本”:准备一个漂亮的笔记本,
鼓励孩子把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
有趣的故事案例、自己的突发奇想随时记下来。
这是他的专属“写作宝库”。
二是丰富生活体验:带孩子多出去走走,不仅仅是旅游,
哪怕是去菜市场、逛公园、做家务、参加社区活动,都是生活体验。
引导他观察细节,那个卖菜的老人手是什么样子的?
公园里的花有什么不同的香气?有了真实的体验,
笔下才能生出真实的情感。
三是从“说”到“写”:对于写作特别困难的孩子,
可以让他先把想写的内容“说”出来,用手机录下来,
然后再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写下来。
这个过程能大大降低写作的难度。
4、为了应试,补“方法和技巧”
有了以上基础后,如果考试成绩仍不理想,
那么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方法和技巧训练了。
但这必须建立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第一,字、词、句
字词:确保课本要求的字词听写、释义过关。
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专门记录常写错的字和用错的词。
病句:学习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等),
多做练习。
第二,阅读理解
学会审题:教孩子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
是概括内容、分析手法、还是理解含义?。
套路与模式:学习不同文体的基本答题思路和术语。
比如“这个句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在文中:训练孩子所有答案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第三,写作
结构训练:学习经典的总分总、并列式等文章结构,保证文章有条理。
审题立意:练习如何从作文题目中提炼出核心观点,不跑题。
模仿优秀范文:分析范文的开头、结尾、过渡句是怎么写的,并进行模仿练习。
总之,语文学习是慢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只要方向对了,坚持下来,
孩子的语文能力一定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全面的提升。
华佗小知识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