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随着新生儿大幅减少,上面也想停止教育内卷了。
最近我看到一个消息,张学武
提议要取消中考,缩短中小学学制。
几乎同一时间,人民大学的金灿荣
教授也建议:将我国现行学制从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压缩至总共10年,也就是小学只读5年,同时取消中考,10年时间,全部进行义务教育
,所有费用由国家兜底。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还在呼吁中小学双休,严格控制放学时间,让学生睡眠时间不能小于8个小时,甚至前段时间,在开学之前,武汉所有的学校都开了一个紧急的家长会,会议的核心内容只有一点,那就是告诉家长——暑假作业做不完不要紧,学习差了点也不要急,千万不要逼迫孩子。
总之现在的局势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那就是——玩命的给家长和学生减负。
看到这种场景,网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
一种是来自于广大的90后和00后,他们听闻消息,直呼真的离谱,想当年他们早上5点就起床洗漱,晚上11点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写作业能写到凌晨一两点,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
尤其是很多00后的学生,他们求学的经历简直离谱,出生的时候碰到非典,大学的时候碰到疫情,毕业之后又碰到了学历疯狂大贬值,看着现在出台的各种福利,对他们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等于说,所有的坏事都被他们给赶上了,等到他们从学校下车了,一切又都要好起来了?这个世界简直太离谱了。
另一种则是来自广大的家长们,他们听闻消息长吁了一口气,拍掌表示支持国家的决定,因为终于不用那么拼命的卷教育了,再这样下去,他们的钱包和精神都有点承受不住了。
当然,看到这些改革的动作,很多家长还是感到非常疑惑,他们想不明白,这中考存在的好好的,为啥那么多人提议要取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像以前那种靠中考分流来进行社会再分工的教育模式,现在已经有点玩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玩不下去?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学生的压力真的是太大了。
我之前就提到过一个数据,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2023年中国得抑郁症的人数已经突破了9500万人,其中1/3都是18岁以下的群体,尤其是中学阶段,已经成了重灾区。
为什么今年武汉那么多学校要开紧急家长会让大家给学生减负?武汉的朋友应该都清楚。
总之,现在学生的压力之大,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现象,很多70后和80后根本就想象不到现在的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压力。
就拿上厕所这件事来说吧,前段时间《南方周末》和《新京报》曝光了一件离谱的事情,说的是现在的中学生群体,功能性便秘
的人数大幅增加,根据上海一所学校的统计,每100个学生里面,就有13个长期无法顺利排便,而且这还是在教育比较宽松的上海地区,如果是在湖北、江浙那些教育内卷大省,情况还会更加严峻。
那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排便都会出现问题呢?答案是课间休息时间过于紧凑,学生们长期憋着,就憋出了问题。
我知道很多家长不信,在他们的认知里,时间再怎么紧张,上个厕所的时间总归还是有的吧,理论上的确是这样的,如果课间休息时间足够充裕,那上厕所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的是“8+2”的休息方案,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学生必须提前2分钟回到教室,再加上,上过学的都清楚,很多老师都有拖堂的习惯,前面拖堂2分钟,后面提前2分钟,休息时间就从10分钟压缩到了6分钟时间,而且学校的厕所大家也清楚,一层楼好几个班级几百名学生抢着用,你想象一下,6分钟时间,就算每个人30秒解决问题,那又有多少学生没办法解决生理需求?
所以没办法,就只能憋着,最后憋成了习惯,身体就搞出了问题。
这就是中国学生面临的现实,早上起床赶时间,中午吃饭赶时间,晚上睡觉赶时间,就连上个厕所都要与时间赛跑,长期精神紧绷,你说会不会出现问题?所以如果还用中考分流的模式去给学生加压力,那只会适得其反。
除了学生压力太大之外,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家长也有点承受不住了。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里面的统计,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把一个新生儿养到17岁,成本需要接近100万之巨,就算是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需要大几十万的成本,而且这还没算买学区房的成本,我觉得赚过钱的朋友都清楚,中国家长,应该普遍把自己30%-50%的收入都放到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面,养娃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尤其是现在的局势,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如果遇到了中年失业,一方面房贷车贷要还,另一边还要给孩子不停的搞补习,我说句实话,家长们怎么承受得住啊。
而且更扎心的是,如果只是教育投入成本高,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40多年来,中国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本来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就拿刘强东来说,他出去上大学的时候直接带了几十个鸡蛋,对于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了,那为什么以前的人从来都没有抱怨过教育成本呢?因为以前在教育领域投资是真的有回报的,只要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就意味着未来能赚几十万上百万的收入,彻底改变家庭的命运,所以很多家长也愿意培养孩子。
可是现在是什么场景?智联招聘统计的数据,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到正经工作的概率只有55.5%,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好的归宿,就算找到了工作,有一大半的学生工资低于6000,可能只有三四千,还比不上在工厂打螺丝只有初中学历的表弟。
你说中国的家长省吃俭用,不敢生病,不敢消费,玩命的培养孩子,到底图个啥?他们花几十万上百万去给孩子补习,结果毕业之后月薪3500,甚至更差点直接就是家里蹲,你算过回本的周期有多长吗?
一方面是教育投入成本大,另一方面是教育回报逐年降低,你说再不进行干预,以后还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那些学费好几万的民办高校吗?所以必须想办法给家长们减负。
最后第三个原因就是,整个教育系统也挺不住了。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因小学阶段教师富余,江西永新各小学不再续聘非编老师,而且那个学校我查了下,老师的工资才2200,就这样都被辞退了,简直离谱!
为什么学校容不下这些老师?原因很简单,因为年轻人都不生孩子了,没有了生源,很多学校一个班级只有3个学生,老师有七八个人,你说这种模式应该怎么进行下去?
中国的出生人口2016年有1786万,到了2025年,如今只剩下900万左右,不到十年,生源直接腰斩,但是老师还是按照以前的人口规模去匹配的,你说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看看自己身边,是不是已经有很多幼儿园和小学倒闭了,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未来肯定会一步步蔓延到初中和高中领域。
当班级里的学生都没有多少了,你还用中考分流的模式去卡名额,你说现实不?以后所有高中担心的是如何招人,而不是如何选人的问题了。
所以想要维持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转,我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想各种办法给年轻人减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生孩子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只有这样,社会的生育率才有可能回暖。
而且现在教育改革的方向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
从2021年的双减
,到2024年的新教材改革出台,再到今年的强制双休,整治内卷,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出台了严厉的教辅禁止令,不让带那些超标的内容进学校。
这些信号拼在一起,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未来国家想要培养的人才不是那种靠补习补出来的人才,而是要考察大家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潜力。
毕竟未来我们大力发展的那些行业,比如说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芯片、新能源等等,这些行业的人才都不是靠死记硬背和盲目补习就可以培养出来的,他更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所以取消中考,施行10年义务教育制,就成了可以考虑的一个选项了,因为社会发展的逻辑变了,那培养人才的模式肯定也要对应着发生变化。
我们一定要看懂未来的趋势,不要再盲目的鸡娃了,还有学区房这种东西,千万不要随便去购买,未来3-5年,教育领域的肯定还会不断出台,搞不好哪天就会出现重大变化,大家一定要记住,今年的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比新生儿人数足足多了几百万人,你想一下,未来的大学招生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格局?
华佗小知识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