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教学设计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9月23日,太原市迎泽区迎东小学专题研究一组以成月红老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载体,聚焦“问题链教学设计实际应用”,开展了一场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与业务领导王晓丽共同探索问题链在课堂中的落地策略。
问题链:搭建《百分数的认识》的思维支架
成月红老师在《百分数的认识》课堂中,以“问题链”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贯穿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与课堂小结全过程。
概念引入链:“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通过生活实例与分数的对比,引发学生对百分数的初步好奇,自然开启新课。
意义探究链:“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能说明谁的投篮水平高吗?如果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会怎样?百分数表示的是怎样的关系?”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数通分比较的局限中,自主发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本质意义。
联系区别链:“百分数和分数都能表示关系,那 3/4米和75%米,哪种表述是对的?为什么?百分数能约分吗?分数呢?”通过辨析性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形式上的联系与区别。
教研聚焦:问题链应用的优化路径
针对问题链在课堂实施中的亮点与不足,教研团队展开深度研讨,为其优化提供多元策略。
强化表达,让问题链催生思维可视化。王军花老师提出,在“投中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环节,应强化学生的表达训练。例如,可设计“先自己说—同桌互说—全班展示说”的梯度活动,让学生在表达中内化百分数的意义,使问题链的思维轨迹通过语言外显。
调整顺序,让问题链契合认知逻辑。许佳佳老师建议调整知识呈现的问题顺序,将“分数复习—通分比较—百分数引入”的问题链前置,如“我们学过分数,怎么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有没有更简便的方式?”借助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经验,自然过渡到百分数,让问题链的推进更贴合认知规律。
分层设问,让问题链覆盖全体学生。刘宏卿老师结合课堂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的情况,提出“分层提问”策略。对于理解百分数意义的核心问题,可设计基础版(“百分数表示什么关系?”)、进阶版(“为什么说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挑战版(“请用自己的话举例说明百分数的意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链中找到思考的切入点。
规范流程,让问题链保障参与深度。王主任肯定了问题链设计体现的教材深度解读,同时强调要以问题链为线索规范教学流程。比如设计“预习单—探究单—巩固单”,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链预习,课中循着问题链探究,课后依据问题链巩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链的驱动下充分参与、深度思考。
实践收获:问题链教学的成长价值
通过对《百分数的认识》一课问题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研讨,教师们收获颇丰。
学生维度:问题链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感知”走向“清晰建构”。在表达训练、分层设问的推动下,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透彻,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显著提升。
教师维度:问题链让教师的教学设计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引导”。教师们掌握了通过调整问题顺序、强化表达、分层设问等方式优化问题链的策略,对如何以问题驱动学生深度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课堂维度:问题链让课堂从“单向传输”变为“互动生成”。规范的教学流程设计,使问题链成为连接教师、学生与知识的纽带,推动课堂形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良性循环。
此次教研活动,是迎东小学对“问题链教学设计实际应用”的一次扎实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课堂为阵地,深入研究问题链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应用策略,让问题链真正成为撬动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
来源:迎泽区迎东小学
供稿:刘宏卿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
华佗小知识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