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判决后不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会产生哪些影响?

判决后不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会产生哪些影响?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民强制执行是根据法定程序,利用国家强制力量,通过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明确执行内容,迫使被执行人履行民事义务。申请人可以要求执行,包括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等措施。

法律分析

当事人会提出强制执行。

人民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它们一经生效,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人民强制执行。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被执行人。

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拓展延伸

判决后不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

当判决后,当事人不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首先,对方当事人可能向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欠款。其次,违约方可能面临罚款、利息、滞纳金等额外的经济责任。此外,违约行为可能会影响当事人的信用记录,造成信用破产,其未来的信用活动。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采取拘留、查封财产等强制措施。此外,违约方还可能面临名誉损害诉讼,被索赔方要求赔偿由此产生的名誉损失。总之,判决后不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将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经济和信用状况。

结语

强制执行是人民根据法定程序和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通过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来确保权利人的权益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一旦这些文书生效,被执行人应自动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权利人可以向申请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中,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等措施。违约行为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如罚款、利息、滞纳金等经济责任,信用记录受损,财产被查封等。因此,当事人应当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以避免这些不利后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