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的观点”即审美价值标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自己独创的审美价值标准,更谈不上什么“先锋”性的标准,它以社会流行的审美价值标准为标准。“历史的观点”这个表述本身并未表达某种价值标准,只是规定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强调不能根据今天的“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确定价值标准;而应根据历史过程中各时代的社会实践 
-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这"美学的"观点,就是指要按照文艺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与美的特殊规律,从审美的角度来考察和评价文艺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而不能把批评停留在社会批评的层面上。"历史的"观点,是指应按历史发展和文艺发展的规律,把... 
- 在批评实践中,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实际意味着在具体分析中既要考虑艺术本身的属性,如艺术真实、情感感染、语言、结构等美学层面,也要考虑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即历史层面。这种统一并未揭示出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辩证统一实质,导致该理论在具体实践中难以发挥实际指导作用。在文学批评中,... 
-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是“美学”与“历史”相统一的批评.但“美学”与“历史”还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有待进一步解释.概而言之,“美学观点”即分析作品时的艺术尺度,“历史观点”即历史主义的文艺研究方法,把作家作品放进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和评价.这基本上属于由维柯创始,经法国启蒙学者发展,到丹纳集其大成... 
- 美学观点保证着批评是立足于艺术审美特性及规律的立场讲话,保证着批评的艺术审美批评主导方向。它要求进入艺术审美表现的历史应该是‘诗意’或‘诗化’的历史。……批评的历史观点不尽是为美学观点所包含着的观点,而且是随着美学观点而自然莅临的。历史的观点是一种宏阔的观点,它是把一切人间现象都提到某种大历史背景... 
- 就是说“美学观点”针对的是作品的形式,而“历史观点”针对的是作品的内容,所以在解读“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时往往先谈“历史的”,然后才讲“美学的”。如: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二十年文集>第三版序》中指出:“批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将该文艺作品的思想,从艺术语言译成社会学语言,... 
- 也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中国的审美方式、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是多元的和历史性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不同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同时,中国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也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相似和不同的地方,需要在跨文化交流和对话中进行探讨和理解。 
- 吕氏春秋》分别提出了“三分损益法”和音律理论,将音乐与宇宙的度量和阴阳哲系在一起。印度:发展出了精细的音阶系统,进一步探索音乐的数理形式。综上所述,音乐美学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不同文化和时期的思想家对其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美学观点。 
- 流派:存在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等多种流派。强调内容:这些流派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以及审美体验的心理机制。总之,西方美学思想历史悠久且流派众多,涵盖了自然美、艺术美、审美经验、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哲学背景产生了不同的美学观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 
- 黑格尔《美学》中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自然美是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的产物,艺术美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产物,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艺术只有通过心灵理念才能变为真正真实的和显示的,才能具有自由和无限的形式。不同于那些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