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情况
  这个学期,我带一(1)班和一(3)班,共90人。通过一个多星期的接触,对他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自制能力差,接受新知的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五个超小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分与合,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
  5、期末复习:重点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整理过程,初步感受复习整理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上、前后、左右,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形象、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加强学生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多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9、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六、教学进度表
  西周次
  单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上课预计日期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周
  第一单元
  9月8日
  数一数
  第2周
  第二单元
  9月9日
  比一比(比长短、高矮)
  9月3日
  比轻重及相关习题
  第三单元
  9月4日
  分一分
  9月5~7放假三天
  第3周
  第二、三单元
  9月8日
  复习课
  第四单元
  9月9日
  认位置(上下、前后)
  9月20日
  认位置(左右)
  9月2日
  认位置的练习课
  第五单元
  9月22日
  ~5的认识
  第4周
  第五单元
  9月26日
  ~5的认识练习课
  9月27日
  认识几和第几
  9月28日
  认识0
  9月29日
  认识符号=、>和<
  9月30日
  练习一
  第5周
  0月日~7日放假七天
  第6周
  第五单元
  0月8日
  复习课
  0月9日
  认识6~9
  0月0日
  想想做做
  0月2日
  0的认识
  第6周
  第五单元
  0月3日
  练习二
  第7周
  第六单元
  0月7日
  认识物体
  0月8日
  有趣的拼搭
  第七单元
  0月9日
  2~5的分与合
  0月20日
  6~7的分与合
  0月2日
  练习三
  第8周
  第七单元
  0月25日
  8~9的分与合
  0月26日
  0的分与合
  0月27日
  练习四
  0月28日
  复习课
  第9周
  第八单元
  0月3日
  5以内的加法
  月日
  5以内的减法
  月2日
  有关0的加减法
  月3日
  练习五
  月4日
  得数是6、7的加法
  第0周
  第八单元
  月7日
  6、7减几
  月8日
  练习六
  月9日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月0日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月日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周
  第八单元
  月4日
  练习七
  月5日
  得数是0的加法与0减几
  月6日
  求未知加数
  月7日
  练习八(一)
  月8日
  练习八(二)
  第2周
  第八单元
  月2日
  连加、连减
  月22日
  加减混合
  月23日
  练习九
  月24日
  复习(一)
  月25日
  复习(二)
  第3周
  第八单元
  月28日
  丰收的果园
  第九单元
  月29日
  统计
  第十单元
  2月日
  数数和读数
  2月2日
  写数和数的组成
  第4周
  第十一单元
  2月6日
  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月7日
  练习十
  2月9日
  认识钟表
  第5周
  第十一单元
  2月2日
  9加几
  2月3日
  练习十一(一)
  2月4日
  练习十一(二)
  2月5日
  8、7加几
  2月6日
  练习十二(一)
  第6周
  第十一单元
  2月20日
  练习十二(二)
  2月2日
  6、5、4、3、2加几
  2月22日
  练习十三
  2月23日
  复习(一)
  第7周
  2月26日
  复习(二)
  第8~9周
  2月27日~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