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二工作总结

初二工作总结

来源:华佗小知识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1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受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静止匀速运动受非平衡力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不变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运动状态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30图9.1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⑵公式:p=

  FF推导公式:F=PS、S=SP2(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

  m2)

  ,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压强公式适用范围一般思路特殊思路通用公式:一般固体水平面:F=Gp=p=ρgh一般液体FS先p=ρgh再F=PS规则容器装液体:F=Gp=圆柱形物体p=ρghFS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Pa

  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5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液(气)体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运动状态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物体运动方向力的关系向下静止在液体内部向上静止在液体表面F浮G物F浮=G物V排与V物V排=V物V排ρ液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2、浮力的计算:

  1)压力差法:F浮=F

  2)称量法:F此方法)

  3)漂浮悬浮法:F浮=G

  物浮

  向上

  -F向下

  =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

  选用此方法)

  液

  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

  F力牛顿(N)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

  Wt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5、推导公式:P=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3、重力势能

  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L1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O

  F1L2F2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所画的直线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4、应用:三种杠杆:名称省力杠杆结构特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1>L2,F1

  (G物G动)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

  F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公式:=W有用

  GhGhGFSFhF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W有用W总GhGhGGhGhG动滑轮:=滑轮组:=FSF2h2FFSFnhnF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

  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定滑轮:=W有用W总GhFS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初二工作总结 篇7

  1、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由这些基本情绪,还可以组成很多混合情绪,我们把这些复杂的情绪称为复合情绪。

  2、少年情绪的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3、情绪的分类:①正常情绪是有适当原因或反应适度的情绪,②不正常情绪是没有适当原因或反应程度不适当的情绪;①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是对人的健康和发展有利的情绪;②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是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情绪。

  4、情绪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①积极情绪,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积极作用;②消极情绪则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调节情绪的方法:1、认知调节法:①面对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想法。以不同的态度或想法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心情。经过理智的思考和分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心情就会发生积极地变化。②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有利于情绪的健康发展。(典故: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卖伞,小儿卖瓜。天晴,担心伞卖不出;天雨,担心瓜卖不出。)

  2、理智控制法(林则徐的“制怒”。)

  3、合理宣泄法

  4、心理放松法:包括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静坐放松法等。

  5、行为调节法:这种通过具体活动转移注意、调节情绪的方法叫做行为调节法。

  6、理性升华法

初二工作总结 篇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半个学期就快过完了。这几天,小考试连连不断。为的是什么呢?下一星期,就要来实行一次大型考试:期中考!

  这几天,每一堂课,老师们都用心的总结重点,要求背会。可见老师们的一片片苦心啊!所以,我们做学生的,也要用心记,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对于下个星期的期中考,我可是自信心满满的!因为我知道了好多考试的小秘诀,嘿嘿!今天,我就来曝光我的小秘诀啦,大家注意学习哦!

  语文考试小秘诀:

  1、考试,只是对你的学习的检查,不要太紧张!

  2、考试,大部分都是考书上的,要多读背书上的内容。

  3、在做短文题时,要先将题目看清楚,然后再细细的阅读短文,想想待会儿该怎么做。

  4、多做些习题、卷纸,不能看答案。

  5、平时,多积累些好词、好句,到作文题时,就不慌啦!

  6、多读多看多记,不放过每一本书。

  数学小秘诀:

  1、拿到考卷时,先讲考题看一遍,不要求仔仔细细,了解到题型就可以了。

  2、填空题,先把题目读两遍,看清楚题目的要求,要不就算你做对了,还是错的。

  3、判断题,要从各种角度来判断题目的是与否。

  4、选择题,不能马马虎虎的选一个答案填上,要将题目读懂。

  5、计算题,可谓是一丝一毫也不能马虎,多点一个小数点,这道题就错完了。

  6、画图题,一定记着要用铅笔!而且画的要有模有样,别画跑题了。

  7、列式计算题,先算的是加法还是减法,一定要搞懂,不能迷迷糊糊的就写上答案了。

  8、应用题,是分数最大的题,不要忘了答,看清是算多少哩,别弄错。

  9、多做卷式,理解题目意思。

  英语小秘诀:

  1、拿到卷纸时,先看听力题,把单词都看一遍,省的听错了读音。

  2、听力题,不要停留在上一题,录音机读到哪儿就听哪儿。

  3、听力题,不要空着题,就算是蒙的也行,还有一丝胜率,空着不做,那就错定了。

  4、连词成句不要多写单词或少写,注意标点是否忘记,是否带错。

  5、短文题,要去短文里找答案!

  有了这些小秘诀,大家的考试多了一分胜券。多多努力吧!期中考试,我不怕你!

初二工作总结 篇9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匿名(nuò)诘责(jié)虬枝(qiú)杳无消息(yǎo)

  B禀赋(bǐng)芦荟(huì)不逊(xùn)广袤无垠(máo)

  C蹴尔(cù)锃亮(chèn)移徙(xí)锲而不舍(qiè)

  D炽热(chì)绮户(qǐ)颠簸(bǒ)数见不鲜(shuò)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恹恹锤练潜滋暗长粗制烂造

  B淅沥攀缘纵横绝荡偃苗助长

  C澎湃流连猗郁浮想连翩

  D狡黠共勉湛蓝正襟危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面对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拒不承认自己入室抢劫的罪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临近毕业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D。如果人们连续看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5。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江西日报讯以“绿色、生态、发展”为主题第四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南昌开幕。本届绿博会通过展示我国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成果,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引导食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届绿博会规模空前,共设六个室内展馆,展示面积达5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20xx多个,共有20多个省、市代表团参展参会。

  本届绿博会与往届相比有三大特点:组团参展省市数量明显增多;采购商层次明显提高;首次举行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网上交易会。

  第四届绿博会“绿色、生态、发展”为主题

  第四届绿博会开幕

  第四届绿博会有三大特点

  第四届绿博会绿博会规模空前

  6。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它们的“清”和“远”。,像—位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③⑤①②④B。②④⑤③①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⑤④②

  7。下面这个句子出自纪伯伦的《雨之歌》,其中的“我”是诗人描写的“雨”。请你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并注明你所描写的对象。(2分)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我描写的对象是

  8。综合探究。(4分)

  商家很注重自己企业的形象包装,不少店名招牌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福润得”公司、“同仁堂”药店、“松鹤堂”药店、“全聚德”烤鸭店等。

  ①你的邻居要开茶店,请你取个吉利又吸引人的店名。你要给他取什么店名?(2分)

  ②请你就这个店名的文化内涵作一番解释。(2分)

  9、古诗文默写。(8分)

  ⑴,天涯若比邻。

  ⑵但愿人长久,。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

  ⑷,举杯消愁愁更愁。

  ⑸,病树前头万木春。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7)《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

初二工作总结 篇10

  这次月考初二英语的题目综合性较强,特别是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大多数学生做的一塌糊涂,出错太多。在讲解完型填空时,我让学生起来讲解一下他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以及他是如何选择答案的,在讲到一个题目时,他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对我说,老师,这道题目我虽然讲不出具体的理由,但是我敢确定这个答案一定正确。这个同学完型填空几乎得了满分,这篇文章的意思也理解的很透彻,所以这个答案绝对不是蒙的。当时其他同学都在那里笑,但是一个词却蹦入了我的脑海中:语感!我没有笑,我对同学门说,之所以他做对这道题目是因为他有了良好的英语语感。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我想我们都知道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含义。

  二、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全国特级教师王路老师也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大量的输入才有大量的输出。所以在初二和初三阶段,应培养起学生能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初二初三大量的输入,才会有初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放的开,不要拘泥于用什么教材是最好的,而应觉的什么效果好就大胆的用,21世纪报,双语报,大量的看东西,就会有大量的输出。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