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个人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历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任何国家的前进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各种磨难不可避免,必须做好随时进行攻坚克难的充分准备。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战果如何,成绩怎样,历史与人民都在等待答案。
应对磨难,我们有强大的中国力量。疫情来势汹汹,但也并非不可战胜。从与它“面对”到“应对”,需要知己知彼,方能掌握整个战“疫”的主动。辩证地看,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所积累的物质基础,有14亿人民携手共克时艰的信心决心……事实已给出判断,中国完全有强大的力量去应对疫情冲击,并在这个基础之上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今,复工复产按下了“启动键”,各大企业纷纷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是迎难而上更是化危为机。应对磨难仍然从容不迫,这底气,正是来自于强大的国家力量。
挑战磨难,我们有不屈的中国精神。从遭遇战到阻击战,再到主动战,在与疫情做斗争的过程中,由被动防守转入主动进攻的态势已是十分明显。非常之战需要非常之举,去挑战磨难、去亮剑敌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从党的英明决策部署,到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站立在离炮火最近的地方……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能增强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能鼓起“越是困难越磨砺”的精气神。疫情防控考验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支撑我们前行的硬核,必然是不屈的中国精神。
战胜磨难,我们有高能的中国效率。10天时间,一家拥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完成了从图纸到建筑的神奇转换;天南地北的3万多名医护人员,为了一个“与疫魔抢人”的共同目的在短时间內齐降荆楚;绿色通道上,捐赠的新鲜蔬菜水果一车车运抵江城;兄弟省市掏家底式的对口支援,疫情防控物资施行“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调度……亲眼见证之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时间是最重要的记录者,数十天过去,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彰显了高能的中国效率是战胜磨难的关键力量。
战“疫”,磨难是胜利的试金石。站在时光轴上回望,自然灾害没有打败我们,经济困难没有压垮我们,外部压力没有击溃我们。“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种.种风霜雪雨只会让我们更加稳重、更加坚定。当前,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将这个前行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拿下,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个人心得体会
家家灯火通明的时刻,一种无形的恐惧正拢向关悦的人们,待到大年初一,疫情爆发的消息如海浪般涌向人群,猝不及防。
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的白衣天使,他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在患者间来回穿梭,停驻在患者的床前,悉心照顾,量体温,做各项检查,忙的焦头烂额。但只要一看到卧病在床的患者们,他们就又会重拾干劲儿,继续奋斗,日夜兼程不停忙碌,通常要等到工作一天后,才能凑合地吃上一顿饭。待到患者们健康出院,医者们都会感到欣慰。
在疫情一线上,医护人员尽职尽责,无不在为抢救病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让众人失望的是,在疫情背后,也有无数志愿者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工厂,工作人员忙着生产一次性防病毒口罩,为医护人员制作一次性防护服;在各个地方,数不尽的爱国人士在为武汉加油;在日本,民间群众也自发捐助口罩……这些都是无言的帮助。
小到人民,大到国家。在党的指挥下,工程队人们火速建设火神山及雷神山医院,并随即投入使用。在党的指挥下,各路防护人员投身其中,真正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的在街头喷洒消毒液,有的组织宣传激励人心的标语,有的组建志愿队做各类志愿工作。海外华侨无不在与疫情作斗争。
昨日,偶然又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在医院整天忙于工作的人员摘下口罩,护目镜,脱掉防护服后,脸上是块块红肿,条条印痕,满背的汗水,哪一个不是辛勤的见证。为病人赶走病毒,为更多的人服务。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明明知道有被感染的风险,但他们毅然赶往一线,他们逆行的脚步是最美的,同样,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离疫情发生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全国人民上下都团结一心,为抗击病毒做好防护工作,无数人民在为武汉加油,无数人民都在为中国加油!比起早已过去的非典,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又算得了什么,我相信武汉人民的坚强,医护人员的伟大,武汉会度过难关,中国必胜!
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个人心得体会
近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了会议。会议强调,对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这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问责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于提高疫情防控有关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催发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忠诚履职、尽责担当的激情和动力,让有责尽责成为党员干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标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知责明责,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更何况,还要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各级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面前都要明晰并履行好自己的定位和职责。承担一线救治病患任务的卫生、疾控部门,以及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连轴转加班,唯恐不能满足基层群众需要或通过疫情新考验。并不具备一线专业技术但需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的领导干部,以及提供水、电、暖、汽、网、路等便利服务的公共服务部门,属于后勤保障“二线”,尽量靠前指挥,及时查漏补缺,能为前方“战士”及时排忧解难,方为称职。其他方面的单位和党员干部,要以比群众更高的觉悟和更严的标准,带头落实居家隔离不出门、听从指挥不添乱等各项防控措施,形成讲政治、讲科学、顾大局、求实效的生动氛围,努力在步调一致、众志成城中顺利通过疫情“大考”。
尽责负责,需要夯实作风保证。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疫情防控这项急重工程,都需要团队作战。加快作风转变,尤其是严打狠刹“四风”,为基层干部尤其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施展抱负扫除障碍、减少阻力。比如,在划分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责任“网格”的时候,能不能避免出现对农村、城市村改居关注有余,而对商业开发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聚焦不足的现象?再如,对待个别单位疫情防控信息交流和工作推进机制繁冗混乱、领导干部能力不足不会为等现象,如何精简完善形成高效务实的抗“疫”机制,释放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这些问题,看似与问责工作相距甚远,但是如果不从作风和制度的根源上加以优化,直到拖到问题变严重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了,再去启动问责又有什么意义,何况代价也难以估量和挽回,可谓得不偿失。加快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作风建设和制度机制优化进程,刻不容缓,也是从根本上实现“问责是为了不问责”理想目标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