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仓的词语解释是: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佑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坐仓[zuòcāng]⒈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佑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
坐仓的词语解释是: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佑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坐仓[zuòcāng]⒈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佑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 注音是:ㄗㄨㄛˋㄘㄤ。 拼音是:zuò cāng。 繁体是:坐倉。 结构是:坐(上下结构)仓(上下结构)。
关于坐仓的成语
仓皇不定 仓皇退遁 仓皇无措 仓皇逃窜 形色仓皇 官仓老鼠 太仓稊米 仓卒主人
坐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祐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引宋李纲《御戎论》:“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飢色,其何以战?”《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坐仓:熙寧二年,令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初,帝用仪鸞司官孙思道言,行坐仓糴米法,王安石以为善。坐仓者,以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也。”
二、网络解释
坐仓坐仓,汉语词语,读音是zuòcāng,释义是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综合释义: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祐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宋李纲《御戎论》:“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飢色,其何以战?”《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坐仓:熙寧二年,令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初,帝用仪鸞司官孙思道言,行坐仓糴米法,王安石以为善。坐仓者,以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也。”网友释义:zuòcāng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佑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汉语大词典: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祐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宋李纲《御戎论》:“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饥色,其何以战?”《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坐仓:熙宁二年,令诸军馀粮愿籴入官者,计价支钱,复储其米于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初,帝用仪鸾司官孙思道言,行坐仓籴米法,王安石以为善。坐仓者,以诸军馀粮愿籴入官者,计价支钱,复储其米于仓也。”其他释义:1.宋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佑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
关于坐仓的词语
米烂成仓 仓卒从事 仓皇不定 仓皇无措 千仓万箱 臧仓小人 清仓查库 仓卒主人 形色仓皇 仓皇退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