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栲栳的解释是什么

栲栳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栲栳的词语解释是:栲栳kǎolǎo。(1)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kǎolǎo]⒈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例只见那小猴子挽着个柳笼栲栳在手里,籴米归来。——《水浒传》栲栳圈:像笆斗那样的圆圈。英wickerbasket;基础解释:(名)即笆斗,用柳条编成的容器。

栲栳的词语解释是:栲栳kǎolǎo。(1)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kǎolǎo]⒈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例只见那小猴子挽着个柳笼栲栳在手里,籴米归来。——《水浒传》栲栳圈:像笆斗那样的圆圈。英wickerbasket;基础解释:(名)即笆斗,用柳条编成的容器。 结构是:栲(左右结构)栳(左右结构)。 简体是:栲栳。 注音是:ㄎㄠˇㄌㄠˇ。 繁体是:栲栳。 拼音是:kǎo lǎo。

关于栲栳的诗词

《栲栳山》  

栲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亦称笆斗。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量饭著盆中或栲栳中,然后写饭著瓮中。”唐卢延让《樊川寒食》诗之二:“五陵年少麤於事,栲栳量金买断春。”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一夜,忽见数十里外有红灯大如栲栳,浮於海中。”茅盾《陌生人》:“甚至卖糖食的三麻子也用栲栳盛着那盐一样的宝贝粉摆在店门前。”

二、网络解释

栲栳栲栳即由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也叫笆斗。亦有地名栲栳,还有一种食物也叫做栲栳,别称为“莜面窝窝”。综合释义: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亦称笆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量饭著盆中或栲栳中,然后写饭著瓮中。”唐卢延让《樊川寒食》诗之二:“五陵年少麤於事,栲栳量金买断春。”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一夜,忽见数十里外有红灯大如栲栳,浮於海中。”茅盾《陌生人》:“甚至卖糖食的三麻子也用栲栳盛着那盐一样的宝贝粉摆在店门前。”汉语大词典: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亦称笆斗。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作酢法》:“量饭著盆中或栲栳中,然后写饭著瓮中。”唐卢延让《樊川寒食》诗之二:“五陵年少粗于事,栲栳量金买断春。”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一夜,忽见数十里外有红灯大如栲栳,浮于海中。”茅盾《陌生人》:“甚至卖糖食的三麻子也用栲栳盛着那盐一样的宝贝粉摆在店门前。”国语辞典:竹制或柳条制的盛物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被他赶著,一鞭打在脑后,猛然惊觉。自此疮越加大了,头胀如栲栳。」也作「巴斗」、「笆斗」。栲栳[kǎolǎo]⒈竹制或柳条制的盛物器。也作「巴斗」、「笆斗」。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被他赶著,一鞭打在脑后,猛然惊觉。自此疮越加大了,头胀如栲栳。」英语round-bottomedwickerbasket德语Weidenkorb(S)​辞典修订版:竹制或柳条制的盛物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被他赶着,一鞭打在脑后,猛然惊觉。自此疮越加大了,头胀如栲栳。」也作「巴斗」、「笆斗」。其他释义:用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也作

关于栲栳的造句

1、却有一群油头粉面倌人,杂沓前来,只道小云是移茶客人,周围打成栲栳圈儿,打情骂趣,假笑佯嗔,要小云攀相好。  

2、有莜面栲栳栳、山西麻花、碗脱等,刀削面的口味也很地道。  

3、丁字湾,由西南至东南,环以即墨、莱阳、海阳三市的陆境,南部自即墨市的栲栳头到海阳市的坨南嘴,其间形成宽约。  

4、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  

5、浙江在线的编辑冯静说,莜面栲栳栳好吃,咬着肉肉的,嚼起来还有劲道,吃下去绵绵的,有些吃肉的感觉但又不是肉。  

关于栲栳的成语

不期然而然  绸缪束薪  不期而然  参差不齐  不齿于人  不名一钱  沉博绝丽  疮痍满目  草庐三顾  吹弹得破  

关于栲栳的词语

疮痍满目  不为已甚  不期而然  不齿于人  吹弹得破  成人之美  仓皇出逃  伯道无儿  不名一钱  沉博绝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