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抗礼的解释是什么

抗礼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抗礼的词语解释是:抗礼kànglǐ。(1)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抗礼[kànglǐ]⒈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例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英(meet)asequals;基础解释:[meetasequals]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抗礼的词语解释是:抗礼kànglǐ。(1)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抗礼[kànglǐ]⒈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例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英(meet)asequals;基础解释:[meetasequals]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结构是:抗(左右结构)礼(左右结构)。 繁体是:抗禮。 简体是:抗礼。 注音是:ㄎㄤˋㄌ一ˇ。 拼音是:kàng lǐ。

关于抗礼的单词

meet as equals  

抗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行对等之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引《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隋吏部侍郎高构典选銓综,至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致君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西方诸国,上者藩侯,下者地主,平民皆不得与抗礼。”

二、网络解释

抗礼抗礼,汉语词汇,释义: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综合释义:行对等之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隋吏部侍郎高构典选銓综,至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致君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西方诸国,上者藩侯,下者地主,平民皆不得与抗礼。”抗礼[kànglǐ]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也作「亢礼」。网友释义:抗礼,汉语词汇,意思是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汉语大词典:行对等之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隋吏部侍郎高构典选铨综,至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致君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西方诸国,上者藩侯,下者地主,平民皆不得与抗礼。”国语辞典: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也作「亢礼」。抗礼[kànglǐ]⒈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也作「亢礼」。引《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其他释义:彼此以对等的礼节相待:分庭抗礼|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关于抗礼的造句

1、此片不少场景都在乡间或平静的小市镇拍摄,画面构图和用心都见匠心独运,美感一流,和笔者认为拍得最美的韩片触不到的恋人分庭抗礼,一点也不输蚀。  

2、他学了几年的二胡,近来进步神速,已经能和师傅分庭抗礼了。  

3、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4、从四世纪到文艺复兴,很多关于耶稣孩童时期的"秘密时间"的故事都流传下来,耶稣的双亲在去埃及和往返的旅途中,甚至一个婴儿时期的耶稣也拥有和使用救世主的力量来保护他的双亲,直到他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离开家去与庙宇的学者们分庭抗礼的时候,让他的父母担忧了三天。  

5、此时,他的肉体力量和防御,达到一个可怖的地步,不使用武道内劲,单凭肉体力量和防御,就能与一般九重强者,分庭抗礼。  

关于抗礼的成语

负隅顽抗  抗尘走俗  抗颜为师  跷足抗首  分庭抗礼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捣虚撇抗  抗心希古  跷足抗手  

关于抗礼的词语

跷足抗首  抗颜高议  负隅顽抗  抗尘走俗  抗心希古  跷足抗手  礼让为国  抗怀物外  不可抗拒  争天抗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