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词语解释是:砚台yàntai。(1)同“砚。(2)”。砚台[yàntai]⒈同“砚。英inkstone;⒉”。
 砚台的词语解释是:砚台yàntai。(1)同“砚。(2)”。砚台[yàntai]⒈同“砚。英inkstone;⒉”。 注音是:一ㄢˋㄊㄞ。 结构是:砚(左右结构)台(上下结构)。 简体是:砚台。 繁体是:硯臺。 词性是:名词。 拼音是:yàn tai。
关于砚台的词语
三台八座  笔墨纸砚  潜台词  金台市骏  高台厚榭  章台杨柳  打擂台  台柱子  磨穿铁砚  笔耕砚田  
关于砚台的造句
1、原来,薛素素用过一方砚台,那方小才盈握的袖珍砚台,莹润光洁,宛如翠玉,砚面随物赋形,被雕为长圆果子形,配两片叶子。  
2、一旁有方砚台,造型古朴,上面雕刻着孩童、长者、老树、陋屋。  
3、米芾有在收藏砚台,其中有一个紫金砚曾被苏东坡借,但是东坡因为也太喜欢了,所以就不还了,还跟儿子说要用这个砚来陪葬。  
4、这一天上午,我刚磨好一砚台的浓墨,放下墨棒,想休息一下。  
5、石室两边又看了看,发现了一个石柜,上面放着一个砚台和笔墨,不过都已损坏,一旁放着一张兽皮,里面包着一本书,蒋毅打开一看。  
关于砚台的成语
台柱子  磨穿枯砚  磨穿铁砚  铁砚磨穿  歌台舞榭  打擂台  章台杨柳  
砚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磨墨的文具。引唐皮日休张贲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臺。”砚,一本作“研”。元姚燧《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臺高。”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臺、笔筒数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老人家是想当陪房丫头一块嫁过去,好成天给人家端砚台拿纸啊,还是给人家铺床迭被到了晚上当姨老爷啊?”
二、网络解释
砚台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综合释义:磨墨的文具。唐皮日休张贲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臺。”砚,一本作“研”。元姚燧《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臺高。”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臺、笔筒数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老人家是想当陪房丫头一块嫁过去,好成天给人家端砚台拿纸啊,还是给人家铺床迭被到了晚上当姨老爷啊?”汉语大词典:磨墨的文具。唐皮日休张贲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台。”砚,一本作“研”。元姚燧《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老人家是想当陪房丫头一块嫁过去,好成天给人家端砚台拿纸啊,还是给人家铺床迭被到了晚上当姨老爷啊?”国语辞典:磨墨的用具。砚台[yàntai]⒈磨墨的用具。引唐·司空图〈偶诗〉五首之一:「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严世兄急了,把号板一拍,那砚台就翻过来,连黑墨都倒在卷子上,把卷子黑了一大块。」辞典修订版:磨墨的用具。唐.司空图〈偶诗〉五首之一:「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严世兄急了,把号板一拍,那砚台就翻过来,连黑墨都倒在卷子上,把卷子黑了一大块。」辞典简编版:磨墨的文具。通常用较密致的石头制成。 【造句】砚台是写书法必备的文具,也是文房四宝之一。 ◎其他释义:1.磨墨的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