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括帖的意思

括帖的意思

来源:华佗小知识

括帖的词语解释是:犹帖括。括帖[kuòtiē]⒈犹帖括。

括帖的词语解释是:犹帖括。括帖[kuòtiē]⒈犹帖括。 注音是:ㄎㄨㄛˋㄊ一ㄝ。 繁体是:括帖。 拼音是:kuò tiē。 结构是:括(左右结构)帖(左右结构)。 简体是:括帖。

括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犹帖括。参见“帖2括”。引明臧懋循《<元曲选>序》:“或谓元取士有填词科,若今括帖。”

二、网络解释

括帖科举应试的文字。唐代以帖经取士,应试的人为了便於记忆,常把艰涩难记的部分编成歌诀,称为「括帖」。综合释义:犹帖括。明臧懋循《<元曲选>序》:“或谓元取士有填词科,若今括帖。”参见“帖2括”。科举应试的文字。唐代以帖经取士,应试的人为了便于记忆,常把艰涩难记的部分编成歌诀,称为「括帖」。《西湖二集.卷二零》:「你只看如今黄榜进士,不过窗下读了这两篇臭烂括帖文字,将来胡遮乱遮、敷衍成文。」汉语大词典:犹帖括。明臧懋循《〈元曲选〉序》:“或谓元取士有填词科,若今括帖。”参见“帖括”。《汉语大词典》:帖括  拼音:tiěkuò1.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新唐书·选举志上》:“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是时犹试策。高宗朝,刘思立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夹带怀挟》:“如古所谓帖括者,则又仅可资诵习,而于文义多致面墙。”2.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明史·熊廷弼传》:“疆埸事,当听疆埸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辄怫然怒哉!”3.泛指科举应试文章。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买异姓儿,私子之。延儒师,教帖括业。”《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学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诗:“应制台阁体,和声帖括诗。”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国语辞典:科举应试的文字。唐代以帖经取士,应试的人为了便于记忆,常把艰涩难记的部分编成歌诀,称为「括帖」。括帖[guātiě]⒈科举应试的文字。唐代以帖经取士,应试的人为了便于记忆,常把艰涩难记的部分编成歌诀,称为「括帖」。引《西湖二集·卷二〇》:「你只看如今黄榜进士,不过窗下读了这两篇臭烂括帖文字,将来胡遮乱遮、敷衍成文。」辞典修订版:科举应试的文字。唐代以帖经取士,应试的人为了便于记忆,常把艰涩难记的部分编成歌诀,称为「括帖」。《西湖二集.卷二零》:「你只看如今黄榜进士,不过窗下读了这两篇臭烂括帖文字,将来胡遮乱遮、敷衍成文。」其他释义:1.犹帖括。

关于括帖的成语

妥首帖耳  括囊不言  囊括四海  唐临晋帖  

关于括帖的词语

鱼封鴈帖  伏首帖耳  囊括无遗  垂首帖耳  妥首帖耳  鱼书雁帖  囊括四海  俯首帖耳  括囊拱手  俛首帖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