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额相关词语有哪些

学额相关词语有哪些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学额的词语有:榜额,泚额,敕额。

学额的词语有:槌额,额额,匾额。2:注音是、ㄒㄩㄝˊㄜˊ。3:简体是、学额。4:繁体是、學額。5:拼音是、xué é。6:结构是、学(上下结构)额(左右结构)。

关于学额的成语

举首加额  额手称庆  愁眉蹙额  燋头烂额  学书学剑  攒眉蹙额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额手相庆  额首称庆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军兴,各省捐输量加学额,自咸丰二年太常少卿雷以諴奏请始。”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邨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

二、网络解释

学额学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uéé,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综合释义: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军兴,各省捐输量加学额,自咸丰二年太常少卿雷以諴奏请始。”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邨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学额[学额为儒学生员之名额。按明、清两代对儒学生员提供食廪,故有学额之限。依清陈文达〔建置志·学校〕所载:取士之有定额也,自明初始也。每学科岁取生员,各以百名为率。有廪膳、增广、附学之别。广膳府学四十人、县学二十人,增广系以后添设,其额数与廪膳均,附学则无定数。顺治四年@@@@@,取进生员以县之大小,定额数之多寡。又据〔清史稿校注?选举志〕载:生员额初视人文多寡,分大、中、小学。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嗣改府视大学,大州、县视中学减半,小学四名或五名。康熙九年@@@@@,大府、州、县仍旧额,更定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名或八名,后屡有增广。#####]学额为儒学生员之名额。按明、清两代对儒学生员提供食廪,故有学额之限。依清陈文达〔建置志·学校〕所载:取士之有定额也,自明初始也。每学科岁取生员,各以百名为率。有廪膳、增广、附学之别。广膳府学四十人、县学二十人,增广系以后添设,其额数与廪膳均,附学则无定数。顺治四年@@@@@,取进生员以县之大小,定额数之多寡。又据〔清史稿校注?选举志〕载:生员额初视人文多寡,分大、中、小学。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嗣改府视大学,大州、县视中学减半,小学四名或五名。康熙九年@@@@@,大府、州、县仍旧额,更定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名或八名,后屡有增广。网友释义:xuéé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汉语大词典: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军兴,各省捐输量加学额,自咸丰二年太常少卿雷以諴奏请始。”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村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国语辞典:依估计学校可能的容量,定出招收新生的额数。学额[xuéé]⒈依估计学校可能的容量,定出招收新生的额数。引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邨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辞典修订版:依估计学校可能的容量,定出招收新生的额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邨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其他释义:1.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

三、词语解释

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学额[xuéé]⒈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

关于学额的诗词

《次韵何思召求中江县学额》  

关于学额的造句

1、由于废除考试,改以学区划分,采就近入学等原则分配学额,有关教育改革被指“消灭精英学校”、“齐头式平等”,引发一众名校的不满。  

2、教育署主要根据家长的意愿以及学生的校内成绩分配中一学额。  

3、各科目学额有限,校方将按申请人会考成绩分配选修科目。  

4、教育署主要根据家长的意愿以及学生的校内成绩分配中一学额.  

5、名额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待阁下呈交报名表及缴付全数费用后,学额才可获确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