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饷的词语解释是:1.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2.捐钱以补充军费。助饷[zhùxiǎng]⒈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⒉捐钱以补充军费。基础解释: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捐钱以补充军费。
助饷的词语解释是:1.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2.捐钱以补充军费。助饷[zhùxiǎng]⒈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⒉捐钱以补充军费。基础解释: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捐钱以补充军费。 结构是:助(左右结构)饷(左右结构)。 拼音是:zhù xiǎng。 繁体是:助餉。 注音是:ㄓㄨˋㄒ一ㄤˇ。
关于助饷的成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救燎助薪 爱莫能助 爱莫之助 糜饷劳师 拔苗助长 得江山助 飞刍转饷 输财助边
助饷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引《明史·食货志二》:“崇禎三年,军兴,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卢象昇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⒉捐钱以补充军费。引清李渔《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二、网络解释
助饷助饷是明末田赋的加派,指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总督卢象升因军饷支绌,请加派官户田赋十分之一,民赋10两以上者亦加十分之一,即按税银加派,每两加1钱。户部拟在未遭战乱地区对士大夫家赋银1两的加2钱,民户5两以上的每两加1钱。但两个提议均未采纳。后规定赋银每两一概加征1钱,名为助饷。综合释义: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崇禎三年,军兴,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卢象昇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捐钱以补充军费。清李渔《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网友释义:zhùxiǎnɡ助饷(助饷)1.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三十四:“崇祯三年五月甲申(初五),原加兵部尚书致仕袁可立捐银一千两助饷,命所司汇觧,且以在藉急公下抚按旌叙。”2.捐钱以补充军费。汉语大词典:(1).明末为筹措农民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崇祯三年,军兴,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卢象升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饷。”(2).捐钱以补充军费。清李渔《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饷有功,不次升来的。”
关于助饷的词语
乐于助人 糜饷劳师 拔苗助长 飞刍转饷 得江山助 输财助边 拔刀相助 劳师糜饷 爱莫能助 得道多助
关于助饷的造句
1、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摺奏请优叙。
2、上海名优阔妓,都借着色艺,募捐助饷,似乎直捣黄龙,指顾间事。
3、一面停了追赃助饷,令各府县勘地征税;一面又听闻有官绅谋为不轨,令所司严查。
4、这些皆是传言,我闻闯军追赃助饷,还有捐款和借款之分,谅不至于残暴至此!等继续探听消息,再作道理。***造句www。chazidian。com/zj-79740/
5、英国兵官屡经考验,人无幸进,惟军台有报捐之条以助饷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