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计划(3篇)

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计划(3篇)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三年级x班,x班的数学。这两个班是二年级开始接手,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数学科。本班学生有57人,其中男生有32人,女生有25人。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有: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总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能力与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学习效果反馈来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差别较大。整体来看,其中5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有3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还有10%的学生在班级中是属于极差的,测试考察很少及格,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课堂学习效率低;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知识体系梳理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的运算}。年、月、日{常见的量}。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图形的认识}。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复习的难点: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七、具体安排

  (一)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课前复习-归纳整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梳理勾通-形成网络-综合应用。

  (二)内容及时间安排

  根据本学期时间和内容,复习约安排19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能进行适当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