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学生刚入学,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也很少,什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什么对他们来说也是从零做起的,经过去年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开始了正常的上课秩序,他们喜欢接受新知识,但对某些难度教大的知识接受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女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的教材较为简单,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看图学习体育知识天天进行身体锻炼)、韵律体操及舞蹈(在欢乐的日子里)、田径类的跳跃(单脚跳双脚跳跳绳跳高)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分腿跪撑后仰蹲撑往低处滚翻团身前滚翻蹲撑前滚翻抱腿起)、队列练习、走跑练习(30米跑高抬腿跑300-500跑走交替)、步法练习(跑跳步踏跳步踏点步后踢步小碎步小跑步)。内容较简单,但全是基础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体操难度较大,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重点:田径的各种跳动和投掷动作。
  5、教学难点:各种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是一二年级的教学,属于小学低年级学段,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去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上好的体育课,就要因势利导,富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既能保证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一方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打下基础。体育课是学生上体育教育课的入门阶段。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有些的育教学存在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体等缺陷,阻碍着小学生全体参与。用游戏教学法,可避免以上缺陷,较好的完成的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体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这是一个紧张的学期,因为九年级面临中考,体育也是中考科目之一。目前中考体检已经确定参加哪些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跳绳,男生1000m,女生800m。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应该对测试的项目进行全面的体能训练。为了使九年级学生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特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这个项目分为两部分:
  一是体育课,
  二是课外体育训练。
  一、学术条件分析
  九年级有三个班。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大部分在速度、耐力、力量等方面都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我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从这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尽快知道学生素质差在哪些方面,及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月和3月增加运动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力量和耐力,使学生出现短期疲劳,要求篮球运动中动作得当,态度端正。
  2.调整平时的训练计划,把上学期两天的实习改为三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有效性和成绩。
  3.举办班级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4.快乐训练,防止学员倦怠,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边学边练,取长补短。
  5.体育老师和学生一起训练,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育主题是围绕中考进行速度、耐力、力量等相关练习。其次,学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参与一些球类、武术等科目。经过紧张的训练,他们可以放松身心,提高学生的协调发展,从而为进入高中或走向社会进行体育锻炼铺平道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材和教学课程标准,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
  2.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每节课的开始、准备、基础、结束都能让学生感到精力充沛,积极参与,身心愉悦,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3.搞好课外体育锻炼,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在中学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自我调节情绪。
  四、教学时间表(略)
体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所任教的709—714班学生,年龄在12——14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与强;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因此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三、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2、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规定动作,了解所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的比赛,提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3、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练习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知道营养需求及选择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4、正确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方法,增强自尊与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5、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
  四、运动参与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2、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3、根据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内容
  田径跑(50米;耐久跑800米1000米;往返跑25米)
  跳(立定跳远)
  掷(投实心球)
  运动技能教学重点:以各项目技术为载体,发展跑的能力和有氧耐力、弹跳力、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能力和抗疲劳的能力。
  球类足球(变向运球射门;脚法不限)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排球(垫球)
  教学重点:以篮球的基本技术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培养运动兴趣。
  单杠(。跳上成正撑慢翻下;单(双)脚蹬地翻身上成正撑。)
  双杠(支撑拍动;“男”臂屈伸。)
  趣味健身项目
  垫子(前滚翻接转体180度接后滚翻屈腿起;“女”仰卧起坐。)
  跳绳(1分钟跳绳)
  六、身体健康
  1、发展位移速度
  2、发展有氧耐力
  3、发展反应速度与灵敏、协调
  4、发展力量
  5、发展柔韧
  6、了解活动中的安全与注意问题是节节有
  七、心理健康
  ①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②学会用呼吸调节法调节情绪。
  ③了解实现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
  ③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逐步增强自尊与自信。
  ④比赛时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
  ⑤知道并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
  ⑥简单评价体育与健康信息及媒体信息。
  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八、教学总结(分析反思)
  ①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单元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技术目标、体能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②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单元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技术目标、体能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③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应充分考虑单元教学内容与学校场地、本地气候的特点相适应。
  ④在设计实际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力争做到一个内容渗透多个目标,一个目标用多个内容来完成。
  ⑤单元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