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合集(3篇)

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合集(3篇)

来源:华佗小知识

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合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设计方案,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1。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

  2。 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新课学习

  1、有用功和总功。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用学具展示提沙子的过程,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对沙子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把我们所需要的功称为有用功。

  对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称为额外功。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我们把一共做的功叫做总功。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有用功:250×6=1500J

  总功:200×10=20xxJ

  额外功:20xx—1500=500J

  2、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用字母η表示。

  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η=1500/20xx=75%

  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板书设计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合集

  学生情况分析及复习指导思想

  今年学生的基本情况较差,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基础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复习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操练。应体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复习的目的、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应关注使学生“爱复习”。理解标准的精神,把握目标的要求,不要不切实际地凭过去的经验进行“拓宽和加深”。

  复习原则

  一是抓住“纲”、紧扣“本”,有效复习。“纲”即是教学大纲,“本”为现用教材,教学大纲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要求的依据,也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大纲”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另外,教师应尽量对“中考考试说明和要求”也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中领会命题思路,掌握复习重点。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单词,成百的短词和词组,几十种句型,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语法项目,小到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网络图”。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具体问题按“图”寻找答案。

  三是专项练习,有的放矢。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多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听力、阅读理解、写作、语法包括单词拼写、词类、词义和词语辨析、动词时态和语态、固定搭配、句型、句法等问题。复习的时候,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对症下药,逐题突破。

  四是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任何一份完整的中考试题,都由一定比例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组成。中考成绩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基础题失分多,所以不能轻视基础题。特别是对中等生,教师一定要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对一些为力的难题可舍则舍;而对那些中上等生的要求则不同,在保基础的前提下,再给他们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通过抓中档,力争在中考取得高分。

  复习计划

  第一轮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

  复习方式:采用课内课外结合,讲解和提问结合,辅以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复习目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模糊知识清晰化,为解决专项问题打基础;

  复习措施:

  1.)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题。

  2.)循环考试。每复习完一部分,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考试中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3.)确定帮扶对象,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训练,英语单科较差的学生,尽量在作业、试卷的批改中做到面批、面改,并对其考试成绩进行跟踪、分析、鼓励。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以教材为依托,以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为准绳,进行复习。

  复习内容:语法、话题、功能、词汇辨析、重点句型、中考题型及语篇结构分析;

  复习方式:讲练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答疑解惑,精讲精练;

  复习目标:掌握语法、话题、功能、词汇辨析、重点句型,变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措施:研究并熟悉考纲/新课标及中考英语试卷题型,仔细地归纳小结,总体掌握所学知识。本轮的复习,既抽象难懂,又枯燥无味。针对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点滴渗透,不断推进。

  1.英语的十大类词:(名词、代词、冠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数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2.英语的九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和过去将来时)。

  3.句子分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5.简单句的基本句型的用法:

  (1)主语+系动词+表语 (2)主语+不及物动词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6.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以及复合句。)

  主从复合句:宾语从句、 状语从句、 表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7.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

  8. 非谓语性动词的用法: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动词不定式。

  9.主谓一致:

  (1)三个原则:意思一致、语法一致和就近原则

  (2)并列结构作主语:and, both...and..., or, 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also… ,not...but...,

  (3)名词+介词短语作主语: (4)不定代词作主语:

  (5)There be和 Here be 的就近原则: (6)特殊名词作主语:

  (7)表数量概念的词或短语作主语: (8)动名词不定式或从句作主语:

  10.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用法。

  11.虚拟语气的用法:

  12.倒装句、省略句和强调句的用法: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补缺补漏。

  复习内容:模拟考试,复习教材。

  复习目标:查找盲点,补缺补漏。模拟中考考试时间、考场氛围、统一估分。

  复习措施:积累教训与经验;整理一遍已经做过的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个人的具体问题了。

  具体做法:英语中考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统编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包括掌握“认知”部分的内容。在此期间进行两、三次模拟考试,批改、重点评讲、点评;注意选择难度与中考试卷相似或略低的试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早读时间训练学生的听力,保证学生每周听力训练时间。

  2充分利用每天每节课前五分钟时间训练二十道单项选择题。

  3.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进行专门性的操练。可利用课外时间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逐渐加强对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

  4.对词语运用和补全对话方面的训练,充分发挥英语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快、稳、准的作用。

  5.强化书面表达,审清题目,说写结合,注意书写规范,注意系统训练写作能力,及时总结写作方法与技巧。比如:认真审题,写好提纲;列出关键词和可用词组;明确时态,把会说的,认真写下来,仔细检查。写作时,提倡用好简单句,用好连接词,力求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把握不大的词语坚决不用,注意字迹工整,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尽量把写作的话题范围依据教材内容缩到最小化,每人每天睡觉前五分钟说、记五句话,这样就很容易做好写作这个题目了。

  复习策略与建议:

  一、听力考查,要求提高,难度持平;

  题型有变,分值降低。中考听力分值降低(20分),取消“关键词语”和“单句理解”试题。听力题型:1. 听句子2遍,选答语,根据该句意思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选答案;2.听对话(1个轮回或多个轮回),选答案;3.听短文,选答案;4. 听短文,写信息。根据短文内容及填写表格,补全信息(任务型听力)。策略: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利用一切机会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录音材料,考前一个月尽量多听模拟听力试题并研究今年的听力题型,熟悉中考听力题的语音、语调、语速。

  二、单项选择,注重基础,突出语境,巧设陷阱

  近年中考英语单项选择试题,很难见到单纯考查语法知识、语言知识的试题,而是努力体现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尽量在真实的语境和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考查英语知识、语法知识,同时将多个知识点置于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综合考查。策略:立足基础,多实践,重归纳、总结,注意识别陷阱,将英语知识升华为在语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中考试题中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题共计六篇短文,这些短文体裁多样,既有表格,又有图表、对话、短文;题材丰富,有广告、有人物及物品介绍、有科普文化,还有风土人情;试题材料新颖活泼,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强烈时代感,关注任务型阅读理解(海报、广告、电子邮件、药品说明、失物招领、车船飞机票、旅游手册等)。主要考查学生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策略:平时多阅读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多注意积累语言知识,完成大纲及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注意培养整体阅读能力,学会根据上下文及语境猜测词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性、词义。个别难题可采用逆推方法。

  四、补全对话---策略

  补全对话题型:对话配对(7选5)或对话填空,初步考查学生口语运用能力,难度不大,但应注意整篇对话语境,去分析、判断与综合,然后选择恰当答案使对话完整、通顺、意义正确。材料选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事。

  五、书面表达,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近几年的中考书面表达多为限定性材料作文,但逐渐减少,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思想余地。今年有关和谐社会话题值得关注。另外,关注奥运话题(英语学习、运动与健康、环境保护等),保护视力(现象:80%中学生有视力问题;分析原因:学习负担重,看电视玩电脑游戏过多,用眼不卫生等;提出对策:减轻学习负担,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正确用眼等。策略:在多阅读的基础上,注意积累语言素材,平时大量练习造句,用英语记日记、改写短文和对话、复述课文等来加强英语写作,注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一定写作技巧,练习各类题材、体裁的英语作文。

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合集

  一、教学目标

  1、 确保在升中考试中数学科不拖后腿,并能进入全县授奖行列;

  2、 在完成上册的教学任务基础上力争下册教学任务的一半,且适当复习初一、初二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形式及措施

  1、 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协调、相互促进;

  2、 除学校集中测评外,力争每章测评两次以上。

  三、各章教学目标

  1、 证明(二)

  1) 发展学生初步的濱译推理能力;

  2) 掌握反证法;

  3)能够证明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加于应用;

  4)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能识别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及相关知识;

  5)能进行各种基本作图。

  2、 一元二次方程

  1) 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 能用根的判别式△=b2-4ac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3) 四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 能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问题。

  3、 证明(三)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

  2) 能够证明与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并能加以应用。

  4、 视图与投影

  1) 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能判别物体的三种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并能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

  4)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含义及简单应用,并能进行物体与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5)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反比例函数

  1)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和解析式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 频率与概率

  1) 解事件发生的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2) 能求出一些事件的概率、频率,并能用频率估计概率。

  四、各章主备及测试负责人

  第一、二章:黄平金校长 第三章:邱聪老师

  第四章:赖炬红老师 第五章:余伟强主任 第六章:曾建颖主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