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京堂的意思

京堂的意思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京堂的词语解释是: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京堂[jīngtáng]⒈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京堂的词语解释是: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京堂[jīngtáng]⒈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简体是:京堂。 拼音是:jīng táng。 注音是:ㄐ一ㄥㄊㄤˊ。 繁体是:京堂。 结构是:京(上中下结构)堂(上下结构)。

京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引《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清史稿·德宗纪二》:“癸未,赏道员蔡钧四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

二、网络解释

京堂古汉语用词,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意为堂上之官。汇聚国学等名家综合释义: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清史稿·德宗纪二》:“癸未,赏道员蔡钧四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京堂[jīngtáng]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陞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汉语大词典: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清史稿·德宗纪二》:“癸未,赏道员蔡钧四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国语辞典: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京堂[jīngtáng]⒈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引《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辞典修订版: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陞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其他释义:1.清代对某些高级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关于京堂的成语

堂堂之阵  仪表堂堂  堂堂一表  一表堂堂  光复旧京  京兆画眉  相貌堂堂  莫之与京  堂堂仪表  画眉京兆  

关于京堂的词语

京师大学堂  相貌堂堂  正正堂堂  堂堂正正  堂堂皇皇  光堂堂  红堂堂  仪表堂堂  一貌堂堂  貌堂堂  

关于京堂的造句

1、我们感觉当官的都差不多,但是三品京堂,地位却要比二品藩台这些地方使高出许多,这才是要紧的地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