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7年第7期(总第491期)商业经济SHANGYEJINGJI
No.7,2017TotalNo.491[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7-0008-03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现状
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刘岩芳1,陈
(1.哈尔滨师范大学2.黑龙江工程学院
好1,袁永久2,冯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哈尔滨
亮1
150025;150050)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对黑龙江森林覆盖率最高、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省文化资源整合状况以及文化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的优化策略,包括建立文化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加强文化资源整合研究;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联动,实现优势互补;推进产业集聚,优化文化资源整合模式,从而促进黑龙江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与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及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TheCurrentSituationofCulturalResourceIntegrationandOptimizationStrategyinHeilongjiangProvince
LIUYanfang,CHENHao,YUANYongjiu,FENGLiangsourcesanddistinctivefeatures.Analyzingtheconditionofculturalresourcesintegrationandtheproblems,thestudyputsforwardtheop-timizationstrategy.Thegovernmentshouldestablishtheculturalresourcesintegrationcooperationmechanismandstrengthentheresearch,createthedistinctivebrandsandoptimizetheindustrialstructure,strengthentheregionallinkageandcomplementeachother'sstrengths,andpromotetheindustrialconcentrationandoptimizetheculturalresourcesintegrationmodel,soastoexcavateandoptimizethealloca-tionofresources,createcharacteristicculturebr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culturalcreativeindustryandstrengthenthecompetitivepoweroftheculture.Keywords:Heilongjiang,culturalresourcesintegration,optimizationstrategyAbstract:Asthehighestlatitude,forestcoverageandthemostnumberofethnicgroupsinthecountry,Heilongjianghasrichculturalr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文化资源整合是指站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地域、价值和以分享合作、优化配置、互利共赢为理念,主题等角度对相对、分散和零碎的文化资源这一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特殊资源,从市场需求实现文化资源优的角度进行系统性的组合、开发和利用,差异性、适境性等特化配置,充分发挥文化资源无形性、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文点和优势,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深入挖掘、价值再造三化资源整合的过程包括梳理提炼、个方面[1]。
一、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现状概述
一方面,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森林覆盖率最高、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冰雪圣地”、“冰雪艺术之都”“东方小巴黎”是人们赋予黑、龙江省的美誉。众多的少数民族杂居形成了黑龙江省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少数民族达50多个,其中有10个世居民族。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资源。在广收博采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黑龙
[收稿日期]2017-03-21教授,知识管理、信息资[作者简介]刘岩芳(1974-),女,山东昌邑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网络、源建设。[通讯作者]陈好(19-),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网络。[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制约因素及解决策略研究(2015B056);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团队:管理学院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10231046)。-8-
刘岩芳,陈好,袁永久,冯亮: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江省拥有着以冰雪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旅游文化资源。此外,黑龙江省河湖众多,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我国最大的堰塞湖—镜泊湖、兴凯湖、著名的五大连池、松嫩平原湿地、三江平原湿地、奇特的地下森林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近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启动文化“一号工程”,发布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黑龙江省对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加快了文化资源整合进程,推进了特色文化品牌的建立,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但是由于纬度较高,黑龙江省气候寒冷、文化资源分布分散、集聚程度不高、开发相对较晚等原因,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并不完善,规模效应不强,与国内其他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相比,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的深度、力度、广度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全面性、整体性认识
2016年11月1日,在CNKI中,选择高级检索方式,以“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仅得到文献1篇;以“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得到文献仅10篇,其中包括山东大学()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张新)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杜淼,刘岩芳)的“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及其优化研究”3篇硕士学位论文和来自《继续教育研究》、《北方经贸》、《哈尔滨党校学报》和《对外贸易》等期刊的7篇学术论文。
对检索的论文进行研读,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对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构成、分布现状、文化服务、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融资,以及边疆文化等进行了分析。有关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的建设性观点和建议相对缺乏。杜淼,刘岩芳在对黑龙江文化资源类型及其现有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优化了文化资源整合模式[1]。有关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学术研究和相关战略缺乏。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资源浪费和闲置并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文化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文化衍生品开发不足,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均不占优势,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造成文化资浪费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另一方面一些特色文化资源因得不到重视而被闲置。首先,缺乏内容创新的传统文化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广播电视业、旅游业、出版业、娱乐休闲业等行业文化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兴文化产
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2]。以冰雪文化资源为例,目前,黑龙江省很多地区的冰雪文化产业大多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没有对冰雪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缺少冰雪创意产业,冰雪产业和冰雪文化的融合并不完美[3]。其次,文化资源的开发比较单一。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例,鄂伦春族桦皮手工艺厂、赫哲族鱼皮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由于得不到有效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日益走向没落。
相反,很多的文化宫和俱乐部等文化资源由于遭到过度开发处于闲置或停业状态,文化资源亟待进一步整合。
(三)文化品牌特色不足,产业链不完整
近年来,冰雪旅游的“白金”效应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关注,他们纷纷发展冰雪旅游产品,经济发达地区室内滑雪场、
滑冰场不断增多[4]。据统计,2014年我国滑雪场的数量已达460多家。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较多,但具有品牌特色的滑雪场并不多。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冰雪旅游市场中,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逐渐减小,“冰雪圣地”、“冰雪艺术之都”的光辉逐渐减弱。近年来,黑龙江“国际滑雪节”游客明显减少[5]。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虽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模化经营的新趋势,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中介组织机构,目前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无论是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聚集还是文化衍生品开发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中,产业链不完整、文化衍生品形式单一、特色不足、缺少时尚元素与现代化气息等问题凸显,文化资源整合的链条应进一步延长。
(四)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缺乏区域联动黑龙江省优秀文化企业、文化机构、文化创意园区、文化资源等大多集中在哈尔滨市、大庆市等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城市,周边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布局规划不够合理,文化市场亟需开发。由于受到文化行政的约束,文化行政和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间缺乏沟通与协作,不利于文化资源的自由流动,给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实现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协调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三、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文化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加强文化资源整合研究
特色文化资源在增强文化竞争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黑龙江省民族文化资源底蕴丰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由于黑龙江文化资源受到多个不同部门共同管辖,各部门间权责不明确,利益交错,增加了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优化的难度。整合黑龙江文化资源,首先必须打破各部门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
-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商业经济第2017年第7期态,建立以为主导的文化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6]。其次,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机构和专门的文化资源研究与整合机构。在方面给予优惠,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并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对黑龙江省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制定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方针;协调各部门间利益;及时优化文化资源整合方案。
(二)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产业结构1.加快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优秀文化品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缺少特色文化品牌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的一个制约因素。加快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应“内聚力量,外树形象”,在对黑龙江文化进行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黑龙江精神,彰显黑龙江文化的历史维度、地域维度以及空间的特殊性,突出黑龙江文化的卓尔不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文化品牌优势,增强黑龙江省文化向心力,推动赫哲族鱼皮画、鱼皮服饰,北大荒版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的市场化发展与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依托先进技术和手段,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哈尔滨之夏”
“、冰雪节”、“冰雪赛事”、“冰雪建筑”等一系列重点文化品牌建设[7]。
2.深化文化主题,优化产业结构目前,传统文化产业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文化创意产业相对较少。推进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必须在文化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黑龙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冰雪文化资源、冰雪体育资源、民族资源等进行充分挖掘。以冰雪文化资源为例,推动冰雪文化产业升级,必须充分挖掘冰雪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冰雪产业与冰雪文化完美的结合,赋予冰雪资源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尚元素,开发新的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时代艺术性的冰雪文化产品。在对旅游业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促进冰雪旅游体验经济发展,优化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结构。
(三)加强区域联动,
实现优势互补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由于各缺乏沟通与合作,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个体力量弱小,无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整合。
促进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必须打破地域和部门间条块分割、相互分离的状态,加强合作,以优质文化企业为龙头,实现资本的联合、规范化的管理、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集聚。同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把黑龙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丰富黑龙江省文化内涵,在把握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特殊性的基础上对黑龙江文化资源整合战略进行优化,在分区打造特色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流动,加强各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对文化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10-
SHANGYEJINGJINo.7,2017(四)推进产业集聚,优化文化资源整合模式
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8]。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黑龙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上,还表现为具有集群构成的特点。对黑龙江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必须对文化产业的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加快文化产业集聚速度,实现文化产业的专业集中发展、区域连片发展和集聚发展。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优化和完善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彰显黑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黑龙江省文化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杜淼,刘岩芳.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及其优化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4-10.
[2]梁静溪,
李晨.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的对策[J].北方经贸,2014(8):1-165.
[3]赵华兰.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5):53-55+78.
[4]郑来发,唐宝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冰雪运动,2010,32(3):81-85.
[5]艾淑华,
彭杰.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探索[J].2016,15(2):20-21.
[6]王生鹏,
孙永龙.甘肃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整合战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5-100.
[7]孔伟.黑龙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分析[J].北方经贸,2012(5):33-35.
[8]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7-148.
[责任编辑:高萌]
欢迎订阅《商业经济》定价:12元电话:0451-84203760传真:0451-84216813邮编:150001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街165号本刊编辑部随时办理补订、续订及邮购业务.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