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来源:华佗小知识
李峰,等: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 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李峰 高 磊 权威。 (1.总装备部工程兵装备论证试验研究所,北京 100093; 2.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 210007;3.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士官系,北京 102249) 摘要:基于薄板的弹塑性大挠度有限元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在综合考虑几何缺陷和力学缺陷的基础上,建立模 拟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知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证实有限元方 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有限元;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STABILITY ULTIMAT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IN—WALLED BoX STEEL CoLUMN Li Feng Goo Lei Quan Wei。 (1.No.2 Institute of Engineer Corps,General Equipment Headquarters,Beijing 100093,China; 2.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 Corps,PI A Univ.of Sci.&Tech.,Nanjing 210007,China; 3.Department of Sergeant,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Technology,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Basing on elasto—plasticity large deflection finite element theory of the thin—walled steel plate,and considering geometric deflects and mechanical deflects,the FE model that is used for simulation on the stability ultimate 1oad—carrying capacity of thin—walled box steel column is set up.Then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est data.The availability of the FE method is verified,and this provides the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research. KEY WORDS:finite element analysis;thin—walled box steel column;stability ultimate load—carrying capacity l 概 述 影响,基于薄板的弹塑性大挠度有限元方法,建立了 薄壁箱形截面钢柱两个方向的截面特性相近, 适合作为双向受力构件。同时随着电渣技术的日益 成熟和普遍应用,在薄壁箱形截面钢柱内部添加横 隔板的加工技术Et益成熟,困扰薄壁箱形钢柱使用 的加工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因此,近年来薄壁箱 形截面钢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模拟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模 型,利用弧长法追踪构件的荷载位移曲线以得到下 降段,从而得到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并将模型得 到的结果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有限 元方法的有效性。 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别墅、多层住宅、桥梁和工业厂房中。但与之矛盾的 是,现行的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对 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的设计相关规定还不完善。因此 展开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研究十分 首先建立普通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将缺陷引入 到模型中。本文材料模型选用理想弹塑性模型。为 了考虑板件的局部屈曲和杆件的整体屈曲,在分析 必要,目前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数值积分法口叫]、有 限条法l_5]、有限元法 。 等。随着有限元技术的逐 渐成熟,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成为主要的方法。在 模型中选用壳单元(Shel1),而不选用梁单元 (Beam)。结构稳定性计算时,由于要考虑材料的非 线性,而决定计算精度的是单元积分点的密度[1 。 因此,尽管壳单元中8结点的二次单元具有高阶形 第一作者:李峰,男,1975年出生,工程师。 Email:beijinglifg@sohu.com 研究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的稳定极限承载力时,要考 虑影响其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其中残余应力 ]、 初弯曲和初偏心[1 (几何缺陷)对压杆稳定性的影 响最大口 。本文研究时考虑了残余应力、初弯曲的 Steel C0nstructio n.2010(2),Vo1.25.No.13O 收稿日期:2009—10—20 23 科研开发 状函数,能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但是会增加计算 时间。同时8结点的单元与4结点的单元具有同样 的积分点数目,计算精度前者比后者并无多少提高, 因此本文选用4结点的壳单元Shell 181l1 。翼缘 划分为12个单元,腹板划分为1O个单元,长度方向 根据构件的长短具体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数目。 模型采用薄壁箱形截面,没有考虑截面的冷弯 效应及倒角。为了模拟刚周边假定,同时为了施加 入△。的公式可得到△。/b一0.1×(b/t)×( /E)。 3.2 残余应力的引入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有多种[g。 ,主要是:焊 接过程中,不均匀加热和冷却;钢在轧制过程中不同 部位的冷却不均匀;构件冷校后有塑性变形;板边缘 经火焰切割后的热收缩等。本文主要研究因焊接产 生的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可 分为机械测定法和物理测定法口 。1982年张中 权_】 对两槽钢对焊而成的方管,采用应力释放法对 约束和荷载的方便,在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的两端加 上了两块刚性板(此板的弹性模量非常大)。施加约 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截面上的最大残余压应 力发生在无焊缝的侧壁处,约等于0.1a 。1991年 沈祖炎_6 等用曲壳有限单元法研究具有不同应力梯 束时,约束两端板处的结点即可,采用简支约 束。建立的有限元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当基本模 型建好后,再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几何缺陷和残 余应力。 度的加劲板件的极限强度时,考虑了残余应力的影 响。其中对于由两根槽形钢对焊而成的方形钢管, 采用应力释放法测得了残余应力分布:受拉残余应 力 一0.832a ,压应力靠一0.083 9a 。残余应力 模式如图2所示。 图1有限元模型 3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引入 实际构件都是存在各种缺陷的,缺陷主要有两 种:几何缺陷和力学缺陷。几何缺陷主要指构件的 初弯曲、初偏心、板件的初弯曲等,本文的几何缺陷 主要考虑构件的整体初始挠度和板件的局部缺陷。 由于制作加工等原因,钢结构的构件总是存在着各 实际应用中的构件残余应力是冷弯残余应力和 焊接残余应力的复合,十分复杂。由于不同的构件, 不同的焊接方式,其残余应力都会不同。为了研究 案旧目目 图2残余应力的分布  种残余应力,其中在焊接构件中焊接残余应力是主 要的残余应力 ],本文中力学缺陷主要指的是残余 应力。 3.1 几何缺陷的引入 的方便对问题进行简化,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残余 应力模式。由于缺乏必要的试验数据,参照沈祖炎的 实测结果取残余压应力靠一0.10"y,残余拉应力 === 0.8a 。通过编制残余应力文件,然后读入残余应力 的方式将其引入。将残余应力施加在单元的积分点 位置,每个Shell 181单元选用5个积分点,这5个 对于整体初始挠度,按照GB 50017—2003要 求取L/1 000。通过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半 正弦波更改结点的位置,然后重新生成单元,建立模 型。 积分点沿着板厚均匀分布。并认为施加的残余应力 在5个积分点上的大小相等,即没有考虑残余应力 沿厚度方向的变化。 对于局部缺陷的施加采用一致缺陷模态法_1 , 对结构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然后寻找出第一阶局 3.3计算程序的编写 基于ANSYS提供的APDL(ANSYS Paramet— 部屈曲的模态,将此模态当作基准模态,并乘以一定 的系数施加于有限元模型上。对于最大的局部缺陷 幅值△0,Antonio F.Matens_】 提出公式Ao— L ric Design Language)语言l_】 ,根据前面所述编写了 计算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能力的程序。 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整个程序主要包含5个模块:基本 钢结构 2010年第2期第25卷总第130期 0.1卢2,其中卢一 24 /E,b为翼缘的宽厚比,将 代 李峰,等: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有限元基本L.1引入整体和局部L+I模编制残余应力文件 型的建立f I 初始缺陷 l l并读入到模型中 试验柱共计11组33根,柱子两端均为铰支,中 1 2 3 4 5 6 7 8 9 H 心受压。试验柱由两根薄壁的槽形钢焊接而成。试 验柱的长度L、截面宽度b、壁厚t、长细比 及材料 {{{{{{ 在处理器中得到结构的荷载位移L l采用弧长法进行 曲线,从而得到极限承载能力广] 具体求解 的屈服强度 ×如表1所示。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 ××××××_: ×××× 各构件的具体尺寸按照表1给出的确定。根据试验 ××××××××× ×× 8 0 8 O 8 O 8 O 8 O 8 0 0 0 O 0 0 O O 0 0 O 图3稳定性计算程序框图 柱的具体情况,取弹性模量E一2.O6×10”Pa,泊松 比v一0.3。由于材料是低强度钢,而且试验材料的 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难以得到,因此本文采用的材 H" ”n ∞ 3 7 3 模型模块、引入缺陷模块、引入残余应力模块、求解 模块和后处理模块。所有的程序模块都采用参数化 语言,方便根据具体需要更改模型。 1 2 5 8 8 2 7 6 8 3 O 5 2 8 2 料模型是理想的弹塑性模型。柱子的整体初始挠度 5 O 2 6 取 ===c/1 000,板件的局部初始弯曲的挠度幅值采 4模型的验证 用前述的△。一0.1 。截面的焊接残余应力采用如 为了验证本文所建立的计算薄壁箱形截面钢柱 图2所示的残余应力模式,其中取平均残余压应力 稳定极限承载力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选用张中 为靠一0.1d ,残余拉应力为 一0.8a 。将试验结 权 列出的由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一批薄 果P 。和有限元得到的结果P 以及两者之间的差 壁箱形截面钢柱的试验数据,对这一批薄壁箱形截 别百分比分别列于表1中。同时将有限元模拟得到 面钢柱采用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的各种构件的荷载一位移曲线画于图4中。 表1试验数据和有限元方法结果的比较 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个别构件外,本 文所建立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得相当好。第一组 差别比较大的原因是:第一组试件长细比和宽厚比 Z 均较小,由于材料的强化作用使得试件的极限荷载 值超过了全截面塑性时所对应的荷载P 一Aa 一 舔 282.505 kN;而在本文的计算模型中,由于采用的 鹾 是理想的弹塑性模型而没有考虑材料的强化作用, 从而得到的极限承载能力比试验低很多。 0 2 4 6 8 l0 l2 l4 I6 从图4各组构件的荷载一位移曲线来看,曲线 柱侧向位移/mm 的形状和趋势符合一般柱子屈曲试验得到的荷载一 一第l组试件;——一第2组试件; +第3组试件; +第4组试件; +第5组蒯牛;+第7组试1牛; 位移曲线。以上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有限元模 +第8组试件;—。一第9组试件; +第10组试件;一第11组试件 型对于薄壁箱形截面钢柱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具有 较好的精度和计算上的高效性。 图4不同截面在不同长细比下的 荷载一位移曲线 Steel Construction.2010(2)。Vol_25,No.13O 25 娜 科研开发 5 结 论 [9] 李耕俭.对钢构件中残余应力的探讨[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学报,I999,I9(3):63—65.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计算薄壁箱形截面 钢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构件 的几何缺陷和力学缺陷。并将数值模拟的薄壁箱形 截面钢柱极限承载力的结果与已知的试验结果进行 了对比,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有限元方法的有效性,为 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1O]张翔生,王渝生,杨小云.残余应力对轴心压杆稳定的影响及 对策rJ].安装,2004,132(1):7—10. [11]王小平,汪辉,蒋沧如.考虑初始缺陷的厚壁冷弯方钢管柱承 载力研究口].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I6(2 3:30—34. [12]钢结构设计规范编制组.钢结构设计规范应用讲解[M].北 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3]Deena K Dinno.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Steel Members Based OD Post—Yield Stability and Collapse Behaviour[D].Canada: 参考文献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Toronto,2002. [1]刘涛.箱形截面构件相关稳定承载力及滞回性能研究[D].北 [14]丁美.结构稳定性分析中ANSYS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 京:清华大学,2005. 2003,96(6):42—44. [2]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1 5]Matens A F,Joel A Witz.A Parameter Study of the Post— [3]徐海峰,朱召泉.数值积分法在压弯构件弹塑性弯扭屈曲荷载 Buckling Behaviour of Steel Plate[J].Engineering Structure, 分析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8(6):45—49. 2001,23:172—185. E4]马瑞挺,艾芳.数值法计算压弯构件的弹塑性弯扭屈曲荷载 [16]郭永涛.基于ANSYS和磁测应力技术对钢结构焊接残余应 口].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2):39~43. 力的研究[D].南京:中国人民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 [5]郭彦林.冷弯薄壁箱形截面柱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屈 院,2007. 曲[J].工程力学。I990,7(4):1—9. [1 7]张中权.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6]沈祖炎,张其林.受压方管钢柱的屈曲后极限承载力rJ].土 [G]//钢结构研究论文报告选集:第一册.北京:全国钢结构 木工程学报,1991,24(3):15—26. 标准技术委员会,1983:152—191. [7]朱慈勉,沈祖炎,陈栋.薄壁箱形柱的承载力计算[盯.同济大 口8]博弈创作室.APDL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学学报,1997,25(3):268—273. [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4. Is]朱俞江,童根树.箱形截面压弯构件的平面外稳定计算[J]. 钢结构,2003,18(5):10—15. 《钢结构》对论文的几点要求 (一)题名(Title。Topic)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用词准确,一般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o个字。要求 中、英文对照。 (二)摘要(ABSTRACT) 文章摘要的作用是补充题名的不足,介绍文章主要内容以吸引读者,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 要一般有三要素:研究目的、主要的方法、结果或结论,是一篇的报道性短文,采用第三人称表述。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 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一般其字数在200字以内,以IO0t200字为宜。另外,论文摘要不 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不索引参考文献,也不要作自我评价。要求中、英文对照。 (三)关键词(KEY W0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关键词的作用和重要性人所共知,它是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反映论文主题内 容的词(组),一般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 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找和选。关键词与主题词的 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需要。要求中、英文对照。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 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内部资料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请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并用上角标在引用处标注,文后按著录规范给出参考文献的详细资料。 26 钢结构 2010年第2期第25卷总第13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