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版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公开课教学课件配套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公开课教学课件配套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五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白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和《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组成。《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

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鲸》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课文首先讲鲸非常大。再讲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接着简要介绍了鲸的种类。根据有无牙齿区分,鲸可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然后重点讲鲸的生活习性,具体讲了捕食、呼吸、睡觉几个方面的特点。最后讲鲸的生长特点。这一特点是从从鲸是胎生的、生长快、寿命很长这三个方面来讲的。《风向袋的制作》一文主要讲了风向袋制作前的准备、制作步骤和观察方法。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 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3.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教学重点】

1.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2. 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享心得,聚焦方法。

1.教师导入:同学们,在学习了《太阳》一课之后,我们动笔写了“说明一种事物”(“初试身手”第一题)。请结合你的动笔经验说一说:怎样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出示课件2:

预设:

生1: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要确保数字的准确性。我在写自己的自行车之前就用皮尺测量了一下长度,用秤称重了自行车的重量。

生2:作比较的话,所对比的事物一定要比所写的事物简单通俗,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比如介绍电视塔高368米,我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但一说相当于120层楼那么高,我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高大了。

(3)打比方可不是单纯的写比喻句,一定要符合事物的特点,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打比方才能让人清楚明白。

2.制定标准,小组互评。

教师引导:听了刚才同学们谈的内容,老师觉得大家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了一定程度。接下来,请大家按照下面的评价标准,在小组内互评小练笔。

出示课件3,4:

(1)说清楚了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得一颗星。 (2)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其特点,得两颗星。

(3)运用了两种及以上说明方法来说明,得三颗星。 3.尝试第一次修改。 小组合作,修改练笔。 二、“交流平台”,获得启发。

1.教师引导:说明性文章要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说明方法和表达的风格。请同学们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你对“说明文”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修改自己的小练笔又有哪些启发?

出示课件5,6

预设:

生1:我知道了说明方法就是说明性文章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所采用的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这些都是说明方法。

生2:“列数字”可以更准确地知道数据,但简单的罗列数字并不容易理解,还可以结合恰当地“作比较”或者“举例子”。比如“太阳表面的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这句的“列数字”和“举例子”真是生动形象。在我的小练笔里如果多用一些说明方法,会让读者更容易明白我写的内容。

生3:原来说明文也可以轻松有趣哦,并不都是像“说明书”“宣传资料”那么平淡无味,我的小练笔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写成这样生动有趣的。

小结:通过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对说明文的理解更深刻了,而且对自己的小练笔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思考,再次修改你的小练笔吧,相信通过这次的修改,你的小练笔一定会让人更满意。

2.尝试第二次修改。 (1)小组合作,共同交流。

教师引导:这次修改,请同学们关注:列数字的数据是否准确,作比较之后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和举例子之后能否让人更清楚明白?如果有需要调整、修改的地方,请你帮他写一写。观察下列两个例文中的说明方法:

样例1.出示课件7/8:

样例二2:: 出示课件9-11:

(2)小组二次修改手中作文 三、明确要求,修改《白鹭》。 1.回顾课文,明确写作对象。

教师引导:回顾《白鹭》第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白鹭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出示课件12:

预设

生:作者是从白鹭身体的颜色、身段、羽毛、喙、脚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2.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你手中已经改写好的《白鹭》,如果现在让你修改,你会抓住哪些地方进行修改呢?

出示课件13: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生1:我觉得关于白鹭的外形特点我没有突出出来,我想修改这一部分。

小结:在我们明确写作对象之后,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把说明对象说清楚、写具体。板书(说明内容 抓住事物特点)

生2:我写的太生硬了,我会把散文中一些修辞转换成说明方法。如把比喻句改写成打比方的句子,将与其它动物作对比的部分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小结:说明方法的使用也很重要,通过转换的形式,把描写性的语言转换成说明性的文字。板书(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

生3:我需要搜集更多有关白鹭的资料,对白鹭有进一步准确地了解。

师:查找资料不仅能丰富你的说明文,而且能让大家对说明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白鹭”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可爱、活泼的鸟类,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这样也能更吸引读者。

小结:是的,生动的语言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果你擅长平实的语言风格,也是可以把白鹭的特点说清楚,讲明白的。板书(语言风格 平实、活泼)

出示课件14: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动动笔,再次把你的作品进行修改吧。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修改完成。 出示课件15:

四、展示改写,师生共评。

1.引导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性文章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你的改写说明白了吗? 2.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议,针对问题给出具体指导。 预设:

(1)恰当地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 的?使用不够恰当的学生,让大家讨论一下问题出在哪?

(2)有些同学直接摘录了资料里面的文字,引用的部分是否合适呢?怎样合理地使用搜集的资料?

(3)表达是否有条理:描写时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点到面等。

3.对比阅读,体会不同。

(1)默读自己改写的片段和《白鹭》第2~5自然段,小组交流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说说理由。

(2)师生交流,共同总结。两者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具体要选择哪一种表达方式,要结合生活的需要进行选择。

五、作业建议

1.预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勾画批注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2.拓展阅读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梁实秋的《鸟》等说明性文章。

板书设计:

说明性文章

说明内容 抓住事物特点

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语言风格 平实、活泼……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内容是习作单元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部分,在教材中就仅仅是第70页这一页的内容,但是从整个单元来看,我认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交流平台”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梳理、总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不仅点明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而且结合了精读课文中的例子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明确了说明文的特点。但如果只是让学生们读一读,那么对说明性文章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我们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里面的第一题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了《太阳》和《松鼠》,甚至是只学了《太阳》一课以后就动笔去写“身边的一种事物”。而这堂课一上来,我们先师生互评这个小练笔,在评改的过程中交流出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点,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时候,对于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动笔经验去发现,去总结出来的。这一步走的扎实一点,就可以为后面的大习作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另外,我们还拓展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说明性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的实用性。或许能给学生埋下一颗小种子,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现,继续观察。

教材在“初试身手”里安排了两次练笔。第一个练笔侧重训练学生能够结合事物的特点,找到合适的说明方法进行尝试。教材中配有的电视塔示意图和文字描写,正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这三种方法将电视塔的外形特点说得具体形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说明方法”的妙处。在学生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学生们都愿意使用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但是用的是不是合适,是否恰当是一个难点。另外,在表达的时候,缺少条理,所以我们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一个特点,写清楚,再分段写另一个特点。这些都是在为后面的大习作打下基础。

“初试身手”里面的第二题就是将散文《白鹭》中描写白鹭外形特点的内容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这里侧重引导学生修改之前的小练笔,更深入地感知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课前已经让学生先改写了《白鹭》2-5自然段,这节课其实更侧重让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对照着郭沫若描写的白鹭的外形方面的特点来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重点体会不同,感受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说明文以介绍为主,而散文则更侧重表达情感。无所谓高低,只是看表达的需要。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笔改写,通过对比朗读,是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初试身手,是学生们第一次正式写说明性的文字,所以我们觉得应该以鼓励学生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让学生们觉得写说明文并不难,愿意写,就是这节课最理想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