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 1 节 工程简介
第 2 节 建设条件
第二章 编制说明
第 1 节 编制原则
第 2 节 编制依据
第三章 工程目标
第四章 现场施工组织
第 1 节 施工管理机构
第 2 节 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
第 3 节 项目经理部主要职责
第五章 施工准备及施工部署
第 1 节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
第 2 节 施工部署
第 3 节 劳动力准备
第 4 节 施工机械准备
第 5 节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第 6 节 施工物资准备
第 7 节 场地清理
第 8 节 临时工程设施建设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法
第 1 节 施工测量
第 2 节 土地平整施工
第 3 节 砌体工程及脚手架
第 4 节 排水渠工程
第 5 节 涵管工程
第 6 节田间道路、错车道施工
第七章 劳动力计划
第 1 节 劳动力工种安排
第 2 节 劳动力保证措施
第 3 节 劳动力总体需求计划表(见附表)
第八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 1 节 质量目标
第 2 节 质量保证的组织管理措施
第 3 节 技术保证措施
第 4 节 施工质量把关措施
第 5 节 严格试验及计量管理
第 6 节 严格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
第 7 节 主要质量管理措施
第 8 节 工程维护
第九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 1 节 安全生产目标
第 2 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 3 节 机械操作安全措施
第 4 节 用电安全措施
第 5 节 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 1 节 施工进度管理
第 2 节 建立项目责任制
第 3 节 设备保证措施
第 4 节 加强劳务工人的配备管理
第 5 节 其它工期保证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一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 1 节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第 2 节 现场设施的保护
第 3 节 文明施工要求
第 4 节 配合工作
第十二章 施工总进度或施工网络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 1 节 施工总进度计划
第 2 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十三章 季节性施工
第 1 节 雨季的施工措施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
第 1 节 环境保护要求
第 2 节 环境保护措施
第 3 节 水质污染控制措施
第 4 节 噪音污染控制
第 5 节 粉尘污染控制措施
第 6 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 7 节 水土保护措施
第 8 节 场地清理
第十五章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 1 节 模板工程
第 2 节 砌体工程
第 3 节土地整理工程
第 4 节 沟渠管涵工程
第十六章 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
第 1 节 本工程易发的突发事件
第 2 节 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第 3 节 工地应急救助主要措施
第 4 节 农忙季节及节假日施工保证措施
第 5 节 特殊作业人员的保健措施
第十七章 现场施工协调处理
第 1 节 与地方的关系
第 2 节 与当地村民的关系
第 3 节 与业主的关系
第 4 节 与监理的关系
第 5 节 与相邻标段的关系
第十八章 工程竣工验收及回访
第 1 节 工程竣工验收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劳 动 力 计 划 表 附表四:临时用地表
附表五 施工进度计划表
附表六 施工总平面图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 1 节 工程简介
项目区位于四川省中江县辑庆镇、 合兴乡、清河乡。本标段为C标段。 通过进行综合整治, 使新增和原有耕地全变为高产、 稳产的水田。 田块布 臵为长方形, 长度和宽度依据实际情况大小不等, 分片区、 分田块进行土 地平整,挖高垫低使同一田块内田面基本平整;全项目区主要以提灌站、 水塘为灌溉水源, 新建田间道和生产路, 使之成为田块边界; 通过田、水、 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综合配套、高标准 建设,对周围农村乃至四川省起至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即改土调形),农田水 利工程、排灌工程等工程。
1.1 交通条件 本标段位于四川省中江县辑庆镇、合兴乡、清河乡,村镇道路畅通, 建筑材料运输较为方便。
1.2. 场地
项目区场地开阔,工程施工均不受工程场地影响。
1.3. 供水、供电
供水可从项目区边界处的水塘中提水,也可采用水泵由沿途沟渠 中取水。供电则可从本地的当地村镇配电所引入或自备发电机。
1.4. 建筑材料
本区有丘陵和坝区, 一般石料主要采购于当地, 其砂石料完全可以满 足本项目建设使用; 另本地有专业建材市场, 可提供所需的水泥和各种钢 材及其它的建筑材料等。
1.5. 外购土源
本项目的土地平整以原土为主,不存在外购土问题。
第 2 节 建设条件
项目区建成后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耕地,周围 的群众都会受益。群众的拥护,当地领导对本工程的重视,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 “十五”规划的指导为工程创建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 该 项目为国家专项资金,资金上有保证,现场“三通一平”条件基本具备。 另本县经济发展较快, 农田灌溉配套工程建设的经验较丰富, 因此不存在 制约工程建设的主客观条件。 根据本公司经济、 技术、资金等实力和该工 程的建设要求,人员、物质、设备均能满足施工需要,可随时进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