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政论文

思政论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专业冲锋,思政护航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如何破解未来发展的创新难题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204 学号:********** 姓名:***

2013.11.16

思政课论文

专业冲锋,思政护航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如何破解未来发展的创新难题

一、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从经济角度把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指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的设计、试制、营销和市场等一系列活动。熊彼得定义是将已经发明的技术发展成为社会能够接受,并具有商业价值的活动。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对创新理论深入研究,学术界对创新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把创新看成是一种追求创意的意识和一种勇于思索、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包括新的思想、学说、方法、理论和新技术,创新既包括事务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务发展的结果。综上所述,创新是个体和群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并用一些已知的条件产生出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和认识行为的一项活动。创新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如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但是综合起来可以基本归纳为三方面,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智力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变革的基础,技术创新可以拓展知识创新,并为加速知识创新提供技术手段,智力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保证。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一个学科、对于一个专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二、当代社会现状

由于各国的禀赋有差异,资源存在约束,因此在各个领域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世界各国R&D(研究与开发)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点投资最有希望在国际竞争中领先的产业部门,特别是能够产生重大技术突破、进而获得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部门。例如,美国在制定国家R&D投资时,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通讯设备、航空与航天、计算机与软件、电子元件、科学仪器、新型材料这七个产业之中。我国也应该在制定科技创新时有选择性地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高技术行业和战略行业。

- 1 -

思政课论文

从国际科技竞争的形势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当前的重点发展方向应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新型能源领域,这些大都是能够以点带面、产生重大连带效应的高新技术领域,其中有些是我们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有能力通过进一步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有一些则是属于国家战略和国防安全的核心领域,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则容易在国际事务中受制于人。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在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供给方面尚缺乏有效的宏观及战略协同机制。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存在军民两大研发及产业体系,并且二者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一些重要的研究开发活动往往在军民两个创新体系间重复进行,造成了R&D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我国相对实力强大的国防科技研究体系中建立寓军于民的科技创新,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加大R&D投资力度,适当向基础研究倾斜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不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85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9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每年进行科技投资的绝对数不断攀升,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但R&D经费强度即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却仍然只有1.34%。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律及经验,国家或地区的研发密集度超过2%,并且持续保持20年以上时,其科技创新能力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才有可能成为全球先进技术的创新者。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整体实力已大大增强,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同时已具备大规模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条件。这意味着巨额研发费用可以被有效分摊,使自主创新具有成本上的可行性,研发投资的回收更有保障,一旦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突破,就有现成的产业链支撑其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此外,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可为消化研究成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这些都促使我们应该加大R&D投资的力度和规模。

基础研究是我们比较薄弱的部分。要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处于优势地位,必须依靠新技术的优势,而新技术的发现只有靠大规模的持续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才

- 2 -

思政课论文

有可能。过去50年间,正是美国投入大量科技资金进行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国防技术研究,才使得美国在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生物技术和互联网等领域成为全球的技术领袖。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实行了国家“973”等支持重大基础科学研究的计划项目,但总体来说,我国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有利条件,适当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已是当务之急。

调整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是缺乏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首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其次,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薄弱,引进技术没有很好地与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结合起来;第三,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没有确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思考、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但由于国家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在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主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

- 3 -

思政课论文

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缺少创新的能力,虽然产生了灵感但缺少横向联系最终是昙花一现。要使这些灵感变为现实,需要一些必要的创新技能,而这正是我国大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所缺乏的。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以及大学生自身不去创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让我们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而常常是闭门造车不去向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能力较强的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等。创新技能的缺乏了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的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我们的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行动的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缺乏创新的毅力。有些大学 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四、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国家方面

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导向、对教育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成员的创新素质水平,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1加大对创新型教育的投入

国家应加大对高等院校实验设备的投资。另外,国家应从和资金上支持许多研究机构的科研活动,让它们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尖端的深层的研究,从而成为吸引大学生的乐土。 2引导高校进行创新

我国科研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校间研究缺乏交流,导致科研成果重复研究浪费了许多的资源;而高校研究与企业也缺乏沟通,不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不需要。要促进产学研结合,除要求高校与企业建立捆绑结盟制度之外,还应当建立战略上的引导。使高校多从事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的项目。

- 4 -

思政课论文

3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

国内已经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少高校还是安于现状,不肯做出改革。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部分原因是国家的监管力度不足。应严格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 使用情况,并定期从学校科研成果、各类比赛获奖情况、硬件软件设施情况、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来考察学校的推进创新工作。 4鼓励大学生创业

可以降低创业门槛,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资金,应该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简化大学生创业的手续,在办理执照等复杂流程中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创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可以建立创业园,将有共同理想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将他们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利用自身的、外部的优势条件去发展,甚至形成产业集群。

(二)高校方面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等方面进行改进。 1.学校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著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设立创新学分。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教师变灌输为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所要传授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 3.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

- 5 -

思政课论文

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三)大学生本身

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使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 6 -

思政课论文

资料来源:

http://www.100md.com/html/200810/0968/0973.htm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fTxPGwPTCpm38ANMqe5g_3R4PfgzT-yTt53WV2lujbijCovg4xo7GGppEoSI7aDCGCwMoIw-68Om6mNqFlG4p_ http://wenku.baidu.com/view/b8be686925c52cc58bd6bec1.html

- 7 -

思政课论文

感言:

我之所以能顺利的完成这篇论文,首先我得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耐心辅导,给我们讲解论文的格式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和论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要感谢我的舍友,他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环境,并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热情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向我提供资料的媒体。感谢你们。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