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课程标准
制作人:杨勇
学时:
60
学分: 4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地位、价值
1.课程在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价值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研究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和房屋的构 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的一门课程,是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 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 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作用重大,价值影响深远。
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建筑工程图样就是设计人员按照建筑制图标准、 投影 理论绘制出来的,它表示出建筑物形状、大小、构造等,是建造建筑物的重要技 术资料,用以直接指导施工,所以又称为施工图。它如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 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所以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 术语言” , 价值影响深远。只有掌握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 他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的掌握工程技术语言、准确的理解设计意图、合 理地进行施工、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因此它是建筑工程施工员、质 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员等职业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
2.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技能基础课 程。与该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平行课程有: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测量、建 筑材料;后续课程有: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它与 这些平行课程一起构建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领域, 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参加工作后专业技能的体现。
v 前续课程:无
v 平行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材料 v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紧密
(1)培养目标: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房屋构造的认 知能力和绘图、读图能力,即建筑工程图识读与绘制能力。本课程按照国家职业 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运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 本位,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以满足岗位和职业能力的需 要为原则,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力图建立以学生为 本位的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而服务, 通过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的有机结合, 强化职业技术实践活动, 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符合学生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知识目标
①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投影的基本原理、建筑形 体投影图的作图方法、建筑构件剖面图和断面图的作图方法;
②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形成规律和图示内容、作图要求及识读方法; ③掌握民用建筑中,房屋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常用的建筑构造做法和构造 要求,与实际紧密结合,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 (3)技能目标
①建筑形体和建筑构件的基本绘图能力;
②识读和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对民用建筑房屋构造的认知能力,具有研究各个与之相关的构造知识点在 工程图样和实际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构造详图的表达能力; ④综合素质能力。 (4)态度目标
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②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③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④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 ⑤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2.课程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在专业调研及岗位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与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态度目标相结合,以建筑施工现场一线生产及管理岗位中具有相近知识、能力、 素养要求的岗位集合,形成了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课程的职业岗 位指向是施工员职业岗位群(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 员),本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是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能力,即具有建筑工程 图的识读能力(按图施工)、对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施工过程
中建筑构造做法和要求)、竣工图的绘制能力(竣工备案)。 3.课程目标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结构的分解, 专业职业岗位 群的职业能力分为综合能力、三十五项专项能力(见《建筑构造与识图》学 习领域课程描述)。该课程目标符合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体现学生 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基于施工员的职业岗位 职责与能力来遴选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设施和校外工程项目的教育环境 和资源条件,工学结合,把“项目任务”教学方法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加强 学生对该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图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途径:理论讲授、课堂实践、教学参观、实践训练。
三、课程设计思路(情境式教学模块)及课程内容学习进度计划
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八个情境式教学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项能力;一个综合实 训,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一条基础训练主线培养基本素质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情境式教学模块)及课程内容学习进度计划
情境 式教 学模 块 学时进度计划 课程内容(任务驱动) 总课时 课程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1 2 3 4 5 6 7 8 60 2 6 8 6 6 6 8 18 理论教 实践性教 学 学 28 2 2 4 4 4 2 2 8 4 4 2 2 4 6 10 32 民用建筑构造基础 民用建筑基础构造认知与表达 认知 基础与地下室 基础图的认知与表达 墙体构造 楼地层构造 屋顶构造 楼梯构造 墙身剖面构造详图的认知与表达 楼盖结构平面图的认知与表达 屋面排水与节点构造详图的认知 与表达 楼梯构造详图的认知与表达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基本认知 图概述认知 建筑结构施工图的 识读并抄绘建筑结构施工图 绘制于识读 ※综合实训 9 分小组实测常用的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建筑 或房屋建筑模型或根据某建筑方案图,综合 实训周 民用建筑构造以及相关知识,绘制建筑施工 图、结构平面图 ◎习题训练、绘制工具图、练习工程字 课后完成 100% 28 32◎基础训练 课时比例(实践性教学比例53%,以实训技能为主) 四、课程任务及主要内容(知识点)
模块式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及主要知识点
基础 备项目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及主要知识点 训练 注 建筑初识 知识点:能够描述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区 民用建筑基 别;能够描述建筑构造组成内容及各部分 础构造认知 功能要求;能够了解建筑设计程序、要求 与表达 及依据;能够理解建筑模数运用价值及熟 悉建筑模数内涵 房屋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基础与地下室 知识点:①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 ,建筑 基础图的认 物的分类及构造组成,建筑标准化与建筑 知与表达 模数 ②基础与地下室: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 念,基础的类型,地下室的构造 墙体、门与窗 知识点:①墙体:墙体的作用、分类与要 常见的 求,墙体的构造,隔墙的构造,节能墙体 墙身剖面构 砖混与 造详图的认 的构造,墙面的装修,墙身变形缝构造 框架结 知与表达 工程 ②门和窗:门和窗的作用与形式、门和窗 构或房 字、 的构造 屋构造 习模型 题、 楼板层及地坪层 楼盖结构平 工具 知识点:楼板的基本概念,钢筋混凝土楼 面图的认知 图训 板构造,顶棚构造,地坪层与地面构造, 练 阳台与雨篷构造,楼地层、顶棚、变形缝 与表达 构造 屋面排水与 屋顶 节点构造详 知识点:概述、平屋顶、坡屋顶、节能屋 图的认知与 面构造简介、屋顶变形缝构造 表达 楼梯构造详 图的认知与 表达 常见的 砖混与 房屋建筑工 框架结 程施工图基 构施工 本认知 图 楼梯与电梯 知识点:楼梯的形式及尺度、钢筋混凝土 楼梯构造、楼梯的细部构造、电梯简介 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制图工具及其用法、建筑制图标 准、平面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具 投影理论 知识点:投影的形成和形体三面投影图的模块 学习模 块 1: 民用建 筑构造 基础认 知 学习模 块 2: 基础与 地下室 学习模 块 3: 墙体构 造 学习模 块 4: 楼地层 构造 学习模 块 5: 屋顶构 造 学习模 块 6: 楼梯构 造 学习模 块 7: 房屋建 筑工程 施工图 概述认 知 学习模 块 8: 建筑结 构施工 图的绘 制于识 读 识读并抄绘 建筑结构施 工图 作图方法 形体的剖切 知识点:剖面图和断面图、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知识点:概述 、首页图和与建筑总平面 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 图、建筑详图、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步骤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知识点:概述、基础图、楼层、屋面结构 平面布置图、结构构件详图 常用的 砖混与 综合实 框架结 构或房 训 屋构造 模型 分小组实测 常用的砖混 结构或框架 结构建筑或 根据某建筑 方案图,综 合民用建筑 构造以及相 关知识,绘 制建筑施工 图、结构平 面图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房屋建筑构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 “立体化”教学法
基本概念、构造与识图理论部分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模型、施 工图纸,使学生达到“重实用”;对难以理解的建筑形体的投影、构 造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学生 理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工程实际案例、录像,使学生在课 堂上犹如进入现场;对新技术发展及其他信息量较大、而仅要求学生 了解的内容,则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使学生既能掌握基 本的知识, 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 的兴趣。
(2)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
引入具体的项目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 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3)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布置学生完成对应课程模块的实训任务,学生分小组讨论,以学生 团队训练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 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 则,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4)实际案例教学法:引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专业工作流程 的认识能力和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 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5)现场体验式教学法
在施工现场或校内房屋构造模型室,把“课堂”搬进“现场”, 将课堂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带入实际中,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工程 的技术氛围,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聘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 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现场实训操作指导,解答疑难困惑,使教、 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 “用 得着,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教学手段
(1)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制作了与课程内容模块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地使用现代教 育技术手段,为该课程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运用 了大量图片及实践案例,使教学生动直观。课件内容紧扣课程课程标 准,按模块化要求并与教材紧密配套,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使用 方便,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效果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2)相关教学资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建立了《建筑构造与识图》ppt 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实训指 导等公共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 六、实训操作及成果要求
职业能力 实践教 学内容 任务 实训操作及成果要求模块 模块一-模 1. 基础图的认知与表 结合房屋构造模型、施工现场、施工图纸、 块六 民用建筑 构造基础 1.建筑构 认知; 基础 造的认知 与地下室; 与表达 墙体构造; 楼地层构 造; 屋顶构 造; 楼梯构 造; 达2. 墙身剖面构造详图 的认知与表达 3. 楼盖结构平面图的 认知与表达 4. 楼梯构造详图的认 知与表达 5. 屋面排水与节点构 造详图的认知与表达 常见的砖混与框架结构,小组提交认识实习 报告,个人提交各任务图形: 1.认知与表达基础图; 2.认知与表达墙身剖面构造详图; 3.认知与表达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4.认知与表达楼梯构造详图; 5.认知与表达屋面排水与节点构造详图 1. 按制图标准要求抄 按标准要求抄绘建筑平面图形 房屋建 绘建筑平面图 建筑形体三面投影 2.基本绘 筑工程 2. 完成简单建筑形体的三面投影图和轴测图 图和轴测图的表达 图能力 施工图 建筑构件剖面图和 完成建筑构件(门、台阶、雨篷、窗、窗台 基本认 3. 断面图的表达 等)的剖面图和断面图 知 识读建筑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图、各层平面 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小组协作提交 识读报告,结合专用周个人完成建筑施工图 的抄绘 识读结构设计说明、基础图、结构平面布置 图、结构构件详图,写出识读报告,小组协 作提交识读报告,结合专用周个人完成结构 施工图的抄绘 分小组实测常用的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或 房屋构造模型或根据建筑方案图,综合民用 建筑构造以及相关知识,绘制竣工图或建筑 施工图、结构平面图 模块七 3.建筑结 4. 识读并抄绘建筑施 模块八 构施工图 工图 建筑施工 5. 识读并抄绘结构施 的识读能 图的识读 工图 力 ※建筑施工图、结构 ※综合素 综合实训 平面图或竣工图的绘 质能力 制 ◎基本素 ◎习题训练、绘制工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基本绘 基础训练 质能力 具图等 图能力和动手能力,习题训练、工具图练习 七、考核与评价
1.考核标准与内容
(1)考核标准
基本建立了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 制定课程考核大纲, 考核标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
(2)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方式突出高职教育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 素质为核心的目标,按照课程模块,针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
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自主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课程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地 改革和实践,强调考核方式多样,考核过程控制,考核目标具体。
根据课程模块的实训内容不同,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出勤率、训 练表现、训练内容质量、训练成果答辩情况、训练成果评阅等方面。 考核方式分小组采用学生自评(占30%)、互评(占30%)、现场展评 通过专家点评或教师综合(占 40%)。选优作业通过现场专家或课程 组老师集体评定。 2、考核方式
本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性的改革,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 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各种能力应用的综合考 核,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教学模块划分,分阶段分模块进 行考核,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各项实训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在规定时 间内完成,根据各专项能力训练考核表要求,从知识目标、态度目标、 能力目标着手,采用校内老师综合测评、现场专家指导点评、学生自 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自评为起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再由学生互评,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 力;通过专家点评、老师综合评定,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 扩大视野。成绩评定均按百分制,将各项成绩分别乘以其权重系数汇 总得到每个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累计得分在 100~90 分为优;~ 80分为良;79~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八、其他说明
(一)本课程标准内容通过理论讲授、课堂实践、教学参观、实践 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学习。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谢爱萍主编《建筑构造与识图》,西南交大出版社 参考书: 赵研主编《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建筑图集》《结构图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