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六章 二次回路自学指导书

第六章 二次回路自学指导书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六章 二次回路

一、本章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二次回路的基本组成与工作特点,掌握典型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回路,了解测量回路、信号回路、同期回路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学习本章需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二次图纸,因此掌握二次图纸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二次图纸方法的要点是:①首先了解二次回路的基本组成与作用,然后按照回路分析控制元件(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其对其他元件(设备)关系依次对电路进行分析;②一般电路图应依次由左至右逐个回路进行分析。由于教材编写的比较细致,所以在教学指导中仅以举例的形式介绍各种典型回路图纸的阅读方法及其主要结论,具体回路分析请阅读教材。

按照回路接线分析控制元件(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分析电路的基础。在直流电路中,每个回路应先按照从正极开始经电阻最小的元件到达负极的规律找到回路路径,再根据每个元件的外加电压分析其工作状态。在交流电流回路中,每个回路应先按照从电流互感器首端经阻抗最小的元件到达电流互感器末端的规律找到回路路径,再根据每个元件通过电流的大小分析其工作状态。在交流电压回路中,每个回路应先按照应从电压互感器某相首端经阻抗最小的元件到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点(或另一相首端)的规律找到回路路径,再根据每个元件的电压分析其工作状态。

二、 绝缘监察装置

图6—1 直流绝缘监察装置等值电路 1.由灵敏电流继电器构成的直流绝缘监察装置

由灵敏电流继电器构成的直流绝缘监察装置,是由1 k的R1、R2两个电阻和正极对地电阻R+、负极对地电阻R构成的桥形电路及其灵敏电流继电器K组成。灵敏电流继电器接至桥形电路的对角线上,接入直流系统,构成的直流绝缘监察装置,如图6—1所示。

当直流系统绝缘正常时,因R+= R、R1=R2,灵敏电流继电器接至桥形电

路平衡点上,故灵敏电流继电器无电流通过。当直流系统正极对地绝缘电阻R+(或负极对地绝缘电阻R)单独下降时,电桥的平衡关系破坏,不平衡电流通过灵敏电流继电器使其启动,并发出直流系统接地信号。

2.交流绝缘监察装置

小电流接地系统绝缘在正常或发生接地时,各相对地电压不同。当系统绝缘在正常时,各相对地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当系统绝缘损坏发生一相金属性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而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将升至到电源的线电压。因此,可利用电压表(经电压互感器)测量三相对地电压,根据各相对地电压的变化监视交流系统的绝缘状况。此外,电压互感器的第二副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接线,反映另序电压。系统绝缘正常时第二副绕组的电压为零,系统发生一相金属性接地时第二副绕组电压升为100V。在第二副绕组上并联接入电压继电器,当系统发生接地时,由该电压继电器启动点亮“kV系统接地”光字牌,并发出预告音响信号报警。

三、高压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

控制回路应能指示断路器合闸与跳闸位置状态,自动合闸或跳闸时应有明显信号。灯光监视的控制回路用红色指示灯亮表示断路器在合闸位置;绿色指示灯亮表示断路器在跳闸位置。

1.具有电气—机械防跳的断路器控制、信号回路

具有电气—机械防跳的断路器控制、信号回路如图6—2所示,各元件参数见教材。控制开关开关SA有六个位置:“跳闸后”、“预备合闸”、“合闸”、“合闸后”、“预备跳闸”、“跳闸”。QF1和QF3为断路器的动断辅助触点,QF2为断路器的动合辅助触点,即当断路器处于跳闸位置时其动断触点QF1、QF3闭合,动合触点QF2断开;当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动断QF1、QF3断开,动合触点QF2闭合。显然,断路器辅助触点是否接通或断开,只与断路器所处的合闸或跳闸状态有关。 图6—2 具有电气—机械防跳的断路器控制、信号回路 (1)断路器处于跳闸后状态。控制开关SA处于跳闸后位置,绿灯发平光。绿灯起指示断路器跳闸位置、监视合闸回路和控制电源完好的作用。因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电阻较小,这时的外加电压低,故不会启动。灯泡串联2.5K电阻的作用是:当灯泡短路时,因电阻的分压作用,使合闸接触器线圈的外加电压约为0.19UN,保证合闸接触器仍不启动,避免误合闸。

(2)手动合闸操作。将SA手柄由\"跳闸后\"顺时针旋至\"预备合闸\"位置,绿灯闪光。在确认无误后,继续旋转SA手柄至\"合闸\"位置,SA的5-8触点接通,使合闸接触器KM启动,合闸接触器KM启动后,其触头接通合闸线圈YC,操动机构动作后使断路器合闸。

断路器合闸后,其辅助动断触点QF1断开、辅助动合触点QF2闭合。红灯发平光,绿灯灭。红灯发平光起指示处于断路器合闸位置、监视跳闸回路和控制电源完好的作用。灯泡串联2.5K电阻的作用是:当灯泡短路时,因电阻的分压作用,使跳闸线圈的外加电压约为0.04UN,保证跳闸线圈不动作,避免误跳闸。

(3)手动跳闸。将SA手柄由“合闸后”逆时针旋至“预备跳闸”位置,红灯闪光,提醒运行人员再次核对操作的准确性,在确认无误后,继续旋转SA手柄至\"跳闸\"位置,接通跳闸线圈电源,使断路器跳闸。

断路器跳闸后,其辅助动开触点QF2断开、辅助动合触点QF1闭合。绿灯发平光,红灯灭。

(4)事故跳闸。当SA处在合闸后位置、断路器处在合闸状态时,一次系统发生事故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KCO1触点闭合,接通跳闸线圈电源(即发出跳闸脉冲),使断路器跳闸。断路器跳闸后红灯灭、绿灯闪光。

事故跳闸后,由于SA仍处在合闸后位置,但断路器已在跳闸状态,事故音响信号回路接通,发出事故音响信号。

(5)自动合闸。当SA处在跳闸后位置、断路器处在跳闸状态。自动合闸护装置动作,其出口继电器KCO11触点闭合,接通合闸接触器线圈电源(即发出合闸脉冲),使断路器合闸。断路器跳闸后绿灯灭、红灯闪光。

由以上动作分析可以看出,断路器灯光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断路器手动合闸后,绿灯发平光;断路器手动跳闸后,红灯发平光。 绿灯闪光有两种情况:手动准备合闸与断路器自动跳闸后。红灯闪光有两种情况:手动准备跳闸与断路器自动合闸后。 图6—3 具有继电器防跳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图 2.具有继电器防跳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

具有继电器防跳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如图6—3所示。图中KCF为跳跃闭锁继电器,它具有一个电流线圈和一个电压线圈,其电流线圈KCFI为启动线圈,与跳闸线圈串联,当有跳闸脉冲通过时KFC启动;电压线圈KCFV为保持线圈,当外加电压为额定电压时KFC保持在启动状态。

断路器防跳分析:手动合闸时,SA的5-8触点接通,断路器合闸。若SA手柄仍在合闸位置一次系统发生事故跳闸,保护出口继电器KCO1触点闭合,发出跳闸脉冲使断路器跳闸,跳闸脉冲同时使KCF启动。KCF启动后,其动断触点KCF2断开合闸接触器回路、动合触点KCF1闭合接通KCFV电压保持线圈,使KCF保持在启动状态。当断路器跳闸后,QF1随然接通,但因KCF2于QF1接通前已经断开合闸接触器的正电源,所以仍不能再次合闸,从而防止第二次合闸,即起到防跳作用。直到SA手柄转到合闸后位置,SA的5-8触点断开切断KCF的正电源使KCF复归,才能准备再次合闸。

图6—3中KCF另一对触点KCF3的作用是,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触点KCO1的。当发出跳闸脉冲后,KCF启动,其触点KCF3接通跳闸线圈的正电源直至断路器跳闸,断路器跳闸后由QF2切断跳闸脉冲,从而保护了KCO1触点。

KCF3串联电阻R1的作用是,KCF3闭合后,由于电阻R1上具有一定电压降,该电压降使得与KCO1串联的信号继电器KS仍有一定电流通过,保证KS可靠动作。避免了因无电阻R1时KCF动作过快,使KS来不及动作,而失

去掉牌信号。若KCO1回路没有串联的信号继电器KS时,串联电阻R1应去掉。

总上所述,防跳继电器的作用之一是防止断路器产生跳跃现象,作用之二是保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跳闸出口中间继电器的触点。

四、隔离开关控制、信号回路 1.隔离开关的控制回路

(1)隔离开关的控制回路。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一般有气动、电动和电动液压等三种合闸能源,不同操动机构的控制回路接线如下:

1)气动操作的控制回路。采用CQ2型气动操动机构采用单母线接线时的控制回路如图6—4所示。图中SB1、SB2为合、跳闸按钮,QF为相应断路器的动断辅助触点,QSE为接地刀闸的动合辅助触点,S1、S2为隔离开关的合、跳闸终端开关。

隔离开关合闸应具备的条件:相应的断路器断开(QF的动断辅助触点闭合),接地刀闸断开(QSE的动断辅助触点闭合),隔离开关在跳闸终端位置(跳闸终端开关S1闭合)。

隔离开关合闸操作:按下合闸按钮SB1,接通合闸线圈YC电源,YC启动后打开合闸气阀,隔离开关合闸;同时YC的动合触点YC1闭合自保持,YC的动断触点YC2断开隔离开关的分闸回路实现对分闸回路闭锁。隔离开关合闸后,合闸终端开关S1断开,切断合闸线圈YC电源,自动解除合闸脉冲。

隔离开关进行分闸时,按动SB2按钮操作,其动作与合闸相似。 图6—4 气动操动机构控制回路 2)电动操作的控制回路。电动操动机构,其控制回路如图6—5所示。图中KM1、KM2为合、跳闸接触器的主触头,KMC、KMT为合、跳闸接触器的吸持线圈,SB1、SB2为合、跳闸按钮,K为热继电器触点,SB为紧急解除按钮。 图6—5 电动操动机构控制回路 合闸时按下合闸按钮SB1,接通合闸接触器吸持线圈KMC电源,合闸接触器启动,主触头KM1闭合使电动机M正向转动进行合闸;同时由其动合触点KMC1闭合使KMC的电源自保持。隔离开关合闸后,终端开关S1断开,切断合闸用接触器线圈KMC电源,主触头KM1断开,切除电动机M电源,合闸终结。

隔离开关进行分闸操作按下分闸按钮SB2,其动作与合闸相似。 若在合(跳)闸进行过程中,需要停止操作时,可以按下紧急解除按钮SB,使接触器KMC(KMT)吸持线圈失掉电源,电动机M停止转动,终止合(跳)闸操作。 2.隔离开关的闭锁

隔离开关的闭锁装置可分为机械闭锁和电气回路闭锁两大类。

(1)机械闭锁。目前机械闭锁采用较多的是防误操作程序锁,该种所能强制运行人员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2)电气闭锁。电气闭锁主要由电磁锁与相关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组成的闭锁电路实现。

1)电磁锁。隔离开关的电气闭锁,通常采用电磁锁锁住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而实现的。电磁锁主要由电锁和电钥匙两部分组成。

每组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上安装一把电锁,全厂(所)备有二或三把电钥匙作为公用。安装在隔离开关上电锁的锁芯插入隔离开关的操作手柄的小孔内,使隔离开关手柄不能转动而实现闭锁。当需要操作隔离开关时,将电钥匙 插入电锁插座内,若电锁插座有电源,则电磁铁可以将锁芯吸出,打开电锁,允许操作隔离开关;否则,不能操作。 (3)电气闭锁回路 图6—6 单母线系统的电气闭锁回路 (a)主接线图;(b) 电气闭锁电路图 1)单母线系统的电气闭锁回路。单母线系统的电气闭锁回路如图6—6所

示。图中YA1、YA2分别为隔离开关QS1、QS2的电锁插座,QF1为断路器QF的动断辅助触点。

正常断开线路操作:首先拉开断路器QF,其动断辅助触点QF1闭合,使负电源接至YA1、YA2的下端。将电钥匙插入YA2解除闭锁,拉开QS2。QS2拉开后,取出电钥匙将QS2锁定在断开位置。同理,再将电钥匙插入YA1解除闭锁QS1。QS1拉开后,拔出电钥匙使QS1锁定在断开位置。

2)双母线系统的电气闭锁回路。双母线系统的电气闭锁回路,除考虑线路断开或投入外,还要满足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倒母线操作的要求。双母线系统的电气闭锁回路如图6—7所示。 图6—7 双母线系统的电气闭锁回路 (a)主接线图;(b) 电气闭锁电路图 在图6—7中所示系统中,解除隔离开关的闭锁条件如下: ①当母联断路器QF断开时,可以操作隔离开关SQ1、SQ2。 ②当线路断路器1QF断开时,可以操作隔离开关SQ5;

③当1QF和QS4(或QS3)同时断开时,可以操作隔离开关SQ3(SQ4)。 ④在双母线经QS1、QF和QS2连接(即QS1、QF和QS2同时闭合)时,如果隔离开关QS3(或QS4)闭合,则可操作隔离开关QS4(或QS3)。

根据闭锁条件绘制的电气闭锁回路图如图6—7(b)所示。

①当母联断路器QF断开时,其动断辅助触点QF2接通,将负电源送至YA1、YA2,可以操作隔离开关SQ1、SQ2。

②当线路断路器1QF断开时,其动断辅助触点1QF2接通,将负电源送至YA5,可以操作隔离开关SQ5。

③当1QF和QS4同时断开时,其1QF2接通,再经QS4动断辅助触点QS42,将负电源送至YA3,可以操作隔离开关SQ3。当1QF和QS3同时断开时,当1QF2接通,再经QS3动断辅助触点QS32将负电源送至YA4,可以操作隔离开关SQ4。

④在QS1、QF和QS2同时闭合时,QS1、QF和QS2的动合辅助触点将

负电源送至隔离开关操作闭锁母线M880。在M880小母线接通电源负母线条件下,QS3(或QS4)闭合,QS3(或QS4)动合辅助触点QS31将负电源送至隔离开关插座YA4(YA3)下端,则可操作隔离开关QS4(或QS3)。

五、信号回路

运行人员为了及时发现与分析故障,迅速处理事故,除依靠仪表与自动装置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外,还要借助灯光或音响信号装置反应设备出现的异常或事故状况。

1.信号回路的分类

(1)事故信号。当断路器发生事故跳闸时,除断路器指示灯闪光外,其控制回路还要启动公用的事故信号,并发出音响信号。事故信号是全厂(所)公用的系统,又称为事故信号系统。

(2)预告信号。当设备发生不正常运行情况,例如直流系统一点接地、事故信号回路电源消失等,监视装置同样通过预告信号装置点亮相应的光字牌,并发出警铃音响信号。预告信号是全厂(所)公用的系统,所以又称为预告信号系统。

(3) 位置信号。位置信号包括断路器位置信号和隔离开关位置信号等,前者用指示灯反映断路器位置状态,后者用位置指示器反映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

(4)指挥信号。在中小型发电厂中,用于主控制室与机、炉控制室之间发出“注意”、“增负荷”、“减负荷”等命令信号,并由对方收到信号后再复归的信号为指挥信号。

2.事故信号系统

(1)冲击继电器。冲击继电器是事故信号装置中的启动元件。各种冲击继电器的基本功能相同,仅在实现方法上有所不同。

图6—8 ZC—23型冲击继电器的构成的事故信号回路 ZC—23型冲击继电器的原理接线图如图6—8所示。

ZC—23型冲击继电器主要由脉冲变流器U、中间继电器KM、干簧继电器

KRD、二极管V1和V2、以及电容C组成。脉冲变流器串联在直流信号回路中,当该回路中有跃变的电流脉冲时,脉冲变流器将电流脉冲变为尖峰脉冲启动干簧继电器KRD,干簧继电器KRD的动合触点接通出口中间继电器KM的电源使KM启动,KM的动合触点闭合发出动作信号。脉冲变流器并联V2和电容C,起抗干扰作用。U的二次侧并联V1的作用是,当一次回路电流突然减少其二次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时,被V2旁路,而不流入KRD,继电器KRD不启动。

断路器自动跳闸后信号装置动作分析如下:断路器自动跳闸后该断路器的控制开关SA处于“合闸后”位置,其触点1-3、17-19触点仍处于闭合状态。这时,708小母线经电阻R1、断路器的控制开关SA的1-3、17-19触点和断路器的动断辅助触点QF3至负电源-700小母线的回路接通,使冲击继电器的脉冲变流器U的一次侧有跃变的电流脉冲产生。该脉冲使冲击继电器内的干簧继电器KRD启动,干簧继电器的触点KRD1接通出口中间继电器KM线圈的电源,中间继电器KM启动后其动合触点KM3闭合,接通蜂鸣器HA的电源,发出音响信号。

在接通蜂鸣器电源的同时,中间继电器另一对动合触点KM1闭合,使KM自保持; KM的第三对动合触点KM5接通音响自动解除用时间继电器KT1的电源,KT1启动,经延时KT1的延时动合触点KT11闭合,启动中间继电器KA1,KA1的动断触点KA12切断KM的电源,KM返回其动合触点断开,切断蜂鸣器HA的电源,音响信号解除,事故音响信号复归。

自动解除事故音响信号用的时间继电器KT1和中间继电器KA1可与预告音响信号公用,图中虚线内的KA23是预告音响信号装置冲击继电器的出口中间继电器。

按钮SB4音响手动解除按钮。中间继电器KVS1是监视事故音响信号电源的中间继电器。

图6—9 ZC—23型冲击继电器的构成的预告信号回路 3.预告信号系统

当设备发生不正常运行情况,例如发电机或变压器过负荷、事故信号回路电源消失、直流系统电压过高或过低等,预告信号装置应动作,点亮相应的光字牌,并发出警铃音响信号。

由ZC—23型冲击继电器的构成的预告信号回路如图6—9所示。转换开关SM有“工作”、“实验”两个位置,当处于“工作”位置时,其触点13-14、15-16接通;当处于“实验”位置时,起触点1-2、3-4、5-6、7-8、9-10、11-12接通。

(1) 预告信号系统用实验按钮启动。实验启动的动作分析如下: 正常工作时,SM处于“工作”位置。当按下实验按钮SB2接通电阻R2,

使脉冲变流器一次侧有跃变的电流脉冲产生,该脉冲使冲击继电器K1的干簧继电器KRD启动,其动合触点KRD1接通K1的出口中间继电器KM正电源。由于冲击继电器K2的变流器反向连接,二次侧脉冲被二极管V1短接,K2的KRD不启动。经K2的出口中间继电器KM动断触点KM2接通K1的KM线圈的负电源,K1的出口中间继电器KM启动,并经冲击继电器K1的KM1触点自保持。

K1的出口中间继电器KM启动后,其动合触点KM3闭合,接通时间继

电器KT2线圈的电源,KT2启动。

经KT2的延时,KT2延时动合触点KT21闭合,接通中间继电器KA2线

圈的电源,中间继电器KA2启动。

中间继电器KA2启动后,其动合触点KA21闭合接通蜂鸣器HA的电源,

发出音响信号。

(2)预告信号发出前的自动返回。在上述实验中,若在时间继电器KT2未达到延时时限时断开实验按钮SB2,预告信号将自动返回,其动做分析如下:

由于断开实验按钮SB2变流器一次绕组中电流突然消失,则在二次侧感

应出负(反向)脉冲,这时冲击继电器K1变流器二次侧脉冲电流被V2短接,冲击继电器K1仍保持启动状态。但是,在冲击继电器K2变流器的二次侧脉冲电流使K2的KRD启动。

冲击继电器K2的KRD动合触点KRD2接通其出口中间继电器KM线圈

的电源(经冲击继电器K1的KM动合触点KM2),冲击继电器K2的KM启动.

冲击继电器K2的出口中间继电器KM启动后,其动断触点KM2断开切

断冲击继电器K1的KM线圈电源,使冲击继电器K1的KM返回。

冲击继电器K1的KM返回后,其动合触点KM3断开,KM3切断时间继

电器KT2线圈的电源,KT2于预告信号发出前返回,预告信号未发出音响信号(即自动返回)。

(3)运行中的预告信号的启动回路。当设备发生不正常运行情况,相应的保护装置动作后,点亮对应的光字牌(例如图6—9中的HL1)。光字牌的灯泡接在正电源与M709、M710小母线之间。因此,光字牌点亮的同时有电流脉冲加至冲击继电器的启动回路,使冲击继电器的启动。冲击继电器的启动启动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

发电厂或变电所的信号回路通常由事故信号回路和预告信号回路组成的。

六、同期回路

在电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为并联同步运行。将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操作称为并列操作或同期并列。将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并列时冲击电流不超过允许值,并列后迅速转入同步运行,以减少对系统的影响。

1.同期方式和同期点的设置

(1) 同期方式。目前电力系统采用的同期方式有准同期、自同期和同期鉴定重合闸等几种。

1)准同期。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是待并发电机与运行系统满足下列条件:电压相等、频率相等及相位相同。理想准同期并列条件很难满足,因此实际操作中要求待并发电机与运行系统满足如下条件:电压相差小于10%、相序相同及相位相差小于10。

准同期的优点是并列时冲击电流小,发电机能迅速拉入同步,但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准同期可以分为手动准同期与自动准同期两种。

2)自同期。自同期方式并列,是将发电机转速升高到接近系统的同步转速时,在未加励磁的条件下将发电机并入系统,然后再给发电机加上励磁电流,使发电

机拉入同步。

自同期并列时,由于发电机是在未加励磁条件下并入系统的,这时系统相当于经发电机自身较小的阻抗而短路,所以会有很大的冲击电流产生,只有在合闸时产生的最大冲击电流小于发电机最大允许冲击电流时,才允许采用自同期并列。

3) 同期鉴定重合闸。在线路双侧均有电源且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时,在重合闸动作跳闸后,先期合闸的断路器采用无压鉴定重合闸(即线路无电压时合闸),后期合闸的另一侧断路器需要经同期鉴定,在符合准同期条件才允许合闸。后期合闸的断路器的同期合闸方式为同期鉴定重合闸。

(2)同期点与同期方式的设置

在发电厂中,当断路器跳闸后其两侧可能出现两个电源供电系统时,该断路器为同期点。

2.同期交流回路

每个控制室一般设置12套手动准同期装置,它可为多台断路器进行手动准同期合闸时使用。同期装置所需的同期电压,由同期电压小母线获得。为避免各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混线,进行同期合闸操作时,只将某一台需要进行手动准同期操作断路器两侧的电压信号经该断路器的同期开关(SS)接入同期电压小母线上。同期电压小母线,分别将断路器两侧的电压定为运行系统电压和待并系统电压。

3.手动准同期装置

(1)手动准同期装置由组合式同步表、同期闭锁继电器和相关的转换开关等组成。进行手动准同期并列操作时,运行人员根据同步表指示,手动调整待并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待符合准同期条件后再手动合入断路器,进行同期并列。

(2)手动准同期回路。手动准同期可分为集中手动准同期和分散手动准同期两种方式。

现仅以集中手动准同期为例,介绍同期回路的主要操作步骤。集中手动准同期方式是将同步表及其相应的转换开关集中布置在一块屏(同期屏)上,各同步点的手动准同期操作均集中在同期屏上用合闸按钮进行合闸操作。

图6─10 集中手动准同期回路 (a) 同步表和同步闭锁继电器电路图;(b)发电机调速电路;(c)同步点断路器合闸电路 手动准同期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发电机升到额定转速后,合入励磁开关。

调节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端电压升至额定值,置同期开关SS“投入”(W)

位置。此项操作的目的是,将正电源接至同期合闸小母线M721(否则没有合闸正电源)、引入同期电压、接通控制开关与合闸线圈回路。

置SSM1“粗调”位置,将电压差表、频率差表投入。调节待并发电机的

电压和频率与运行系统基本相等。

置SSM1“细调”位置,将电压差表、频率差表及同步表投入。此项操作

的目的除接通组合式同步表外,还接入同期闭锁继电器、连通同期合闸小母线M721与M722(经同期闭锁继电器的触点),为同期合闸准备好正电源。

调节发电机转速,使同步表指针“快”方向缓慢旋转(一分钟约8~12

圈),待同步表指针接近红线时按下集中同步合闸按钮SB进行合闸操作。合闸后因SA仍处于“跳闸后”位置,故红色指示灯闪光。

完成同步合闸操作后,将SA手柄旋转到合闸后位置,使红色指示灯发平

依次退出SS、SSM1、SM1开关。此项操作的目的是恢复手动准同期操

作前的状态。

复习题例

1.绘图说明由灵敏电流继电器构成的直流绝缘监察装置的工作原理?

答:由灵敏电流继电器构成的直流绝缘监察装置的原理接线图如图6─1所示。

由灵敏电流继电器构成的直流绝缘监察装置,是由1 k的R1、R2两个电

阻和正极对地电阻R+、负极对地电阻R构成的桥形电路及其灵敏电流继电器K组成。灵敏电流继电器接至桥形电路的对角线上,接入直流系统,构成的直流绝缘监察装置。

当直流系统绝缘正常时,因R1=R2、R+=R ,灵敏电流继电器接至桥形电路平衡点上,故灵敏电流继电无电流通过。当直流当正极对地绝缘电阻R+(或负极对地绝缘电阻R-)单独下降时,电桥的平衡关系破坏,不平衡电流通过灵敏电流继电器使其启动,并发出直流系统接地信号。

2.说明交流绝缘监察装置的工作原理?

答:小电流接地系统绝缘在正常或发生接地时,各相对地电压不同。当系统绝缘在正常时,各相对地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当系统绝缘损坏发生一相金属性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而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将升至到电源的线电压。因此,可利用电压表(经电压互感器)测量三相对地电压,根据对地电压的变化监视交流系统的绝缘状况。此外,电压互感器的第二副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接线,反映零序电压。系统绝缘正常时第二副绕组的电压为零,系统发生一相金属性接地时第二副绕组电压升为100V。在第二副绕组上并联接入电压继电器,当系统发生一相金属性接地时,电压继电器启动点亮“kV系统接地”光字牌,并发出预告音响信号报警。

3.按图6—3所示电路说明防跳继电器的作用。

答:图中KCF为跳跃闭锁继电器,它具有一个电流线圈和一个电压线圈,其电流线圈KCFI为启动线圈,与跳闸线圈串联,当有跳闸脉冲通过时KCF启动;电压线圈KCFV为保持线圈,当外加电压为额定电压时KCF保持在启动状态。

断路器防跳分析:手动合闸时,SA的5-8触点接通,断路器合闸。若SA手柄仍在合闸位置一次系统发生事故跳闸,保护出口继电器KCO1触点闭合,发出跳闸脉冲使断路器跳闸,跳闸脉冲同时使KCF启动。KCF启动后,其动断触点KCF2断开合闸接触器回路、动合触点KCF1闭合接通KCFV电压保持线圈,使KCF保持在启动状态。当断路器跳闸后,QF1随然接通,但因KCF2于QF1接通前已经断开合闸接触器的正电源,所以仍不能再次合闸,从而防止第二次合闸,即起到防跳作用。直到SA手柄转到合闸后位置,SA的5-8触点断开切断KCF的正电源使KCF复归,才能准备再次合闸。

图6—3中KCF另一对触点KCF3的作用是,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触点KCO1的。当发出跳闸脉冲后,KCF启动,其触点KCF3接通跳闸线圈的正电源直至断路器跳闸,断路器跳闸后由QF2切断跳闸脉冲,从而保护了KCO1触点。

3.简述单母线馈电线路隔离开关电气操作闭锁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单母线馈电线路隔离开关电气操作闭锁电路的图6—6所示。 图中YA1、YA2分别为隔离开关QS1、QS2的电锁插座,QF1为断路器QF的动断辅助触点。

正常断开线路操作的要求是在拉开断路器QF的条件下允许拉合隔离开关QS1、QS2。在单母线馈电线路隔离开关电气操作闭锁电路可以看出:拉开断路器QF,其动断辅助触点QF1闭合,使负电源接至YA1、YA2的下端,YA1、YA2的电锁插座具有电源。将电钥匙插入YA1或YA2解除闭锁,便可拉合QS1或QS2。

4.结合图6—2说明断路器故障跳闸后启动事故信号回路的构成。 答:断路器故障跳闸是由继电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触点接通跳闸线圈回路的。断路器故障跳闸后控制开关乃处于合闸后位置,其触点1-3、19-17接通,当断路器的辅助触点QF3在故障跳闸后闭合时,则接通小母线M708M与-700。经电阻R1接通M708与-M700,使得事故信号回路的脉冲继电器的启动回路产生一个电流脉冲,该脉冲将事故信号装置的冲击继电器启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