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总第165期)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旅游经济:趋势与对策
戴 斌1,2
(1.中国旅游研究院 北京 100005;2.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北京 102601)
摘 要: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旅游经济运行体系正逐渐表现出需求增量减弱和投资速度放缓两方面的变化。本文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以及企业融资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影响,对中国旅游市场走势进行短期和长期预测,最后提出新形势下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旅游市场;趋势;对策[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09)01-0027-04
China’s Tourism Economy under Financial Crisis——Trends and Countermeasure
Dai Bin 1,2
(1.China Tourism Academy,Beijing 100005,China;2.Beijing Hospitality Institute,Beijing 102601,China)
Abstract:China’s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showing incremental demand weakening and pace of investment slowed down,affected by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tourism market from inbound,domestic and outbound tourism market and corporate financing,and make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forecast on the trends of China’s tourism market, then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thoughts of China’s tourism market in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impact;china’s tourism market;trend;countermeasure
2008年8月前后,随着美国房价持续回落,次贷危机逐渐转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严重萧条时期。这场危机正在沿着需求增量减弱和投资速度放缓两个方面对中国旅游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为此,中国和旅游业界正在密切跟踪研究旅游经济体系的可能变动方向,并做出相应战略反应。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萧条必然会对我国旅游消费预期和旅游产业投资信心产生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就目前形势来看,尽管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的宏观基本面没有变化,但是中国旅游市场已经出现下行的
趋势。
1.入境旅游市场进入了明显的萧条期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主要客源国出现经济衰退,弱化了奥运会的宣传效应,奥运会后可能出现的入境旅游热潮并没有到来,反而在金融危机中降温。从我国入境客源市场2008年1~9月数据来看(见表1),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下降幅度比较大,而俄罗斯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甚至还保持了一定的正增长。此外,国际金融危机还通过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以及汇率变化等方式对旅游业产生全面的影响。
与以旅游人次为代表的市场规模下降相一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也创了历史新低(见图1)。
[收稿日期] 2008 - 12 - 02
[作者简介] 戴斌(1967~),安徽固镇人,经济学博士,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
理学院院长,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管理。
2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总第165期)
表1 2008年1~9月中国主要客源市场变动情况
按1~9月入境旅游
人数排序
123456710111213141516
9月份
国家名称韩 国日 本俄罗斯美 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蒙 古澳大利亚英 国泰 国加拿大德 国印 度法 国印 尼
入境人数(万人)27.31 27.45 28.90 12.99 8.27 5.25 5.78 6.06 4.97 4.30 3.47 3.59 4.36 3.55 3.20 4.59
同比增长(%)
-24.37 -16.70 -2.87 -18.01 1.67 -23.05 -22.73 10.30 -19.24 -21.34 -24.01 -21.19 -15.88 -14.15 -21.38 26.55
2008年1~9月累计入境人数(万人)316.94 257.57 238.21 135.02 70.63 61.71 59.31 53.37 42.43 41.45 40.61 39.72 39.65 33.25 32.63 31.47
同比增长(%)
-12.56 -13.22 12.19 -3.73 2.46 2.48 -5.65 8.27 -3.03 -6.22 -5.45 -3.70 -3.88 -2.97 -5.66 -1.18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法规司. 九月份我国入境旅游情况[J]. 旅游调研,2008,(10):50.
民收入持续增长,国内旅游增长速度在绝对值方
20151050-51月-10-15-2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面仍然较为乐观。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压抑之后,2008年“十一黄金周”甚至出现了一股井喷行情。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78亿人次,同比增长22.1%,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24.2%,同比增加9.4个百分点。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48元,同比增加7元。2008年9月29日~10月5日,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8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6.4%。
综合考虑2008年宏观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国内旅游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依然会在大基数的市场规模上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将保持6%左右的同比增速,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1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可能还有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旅游收入将超过8500亿元。
3.出境游市场仍然处于平稳较快的增长期虽然受冰雪灾害、四川地震、“五一”黄金周取消等因素影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在2008年前3个季度有所抑制,但在经济保持增长、人民币升值、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数量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出境旅游发展保持平稳较
图1 2008年1~9月按月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速度
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渐微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能源价格有所松动,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正面评价增多,我国也放松了入境管制,但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加,这些将给入境旅游发展带来很大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形势和我国主要客源国状况,以及2008年入境旅游的发展态势,预计2008年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等主要国际旅游指标很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负增长。
2.国内旅游消费微减
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态势,城乡居
2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总第165期) 快增长。2008年1~9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3439.18万人次,同比增长14.80%(2007年前3季度出境人数为2996万人次,同比增长17%)。预计未来发展,经济形势将是最大影响因素。2008年8月和9月我国出境旅游增幅分别回落至3.37%和9.04%。此外,部分地区出境旅游也出现了较大的下滑,如广东省出境游9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广州市9月份出境游人数仅为8万余人次,下降52.75%,前9个月累计出境游人数为113万人次,下降近一成。
但是在短期内,出境旅游市场将不会出现显性增长。受新闻媒体宣传的影响,游客的信心下降,目前国内出境人群还处于持币观望之中。在更长的时期内,随着价格市场的引导,加上有效的宣传,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将出现大的增长。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出境旅游的发展态势,预计2008年出境旅游人数4550万人次,增长11%,回落8个百分点。
4.企业融资趋于困难
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一“控”就决定了货币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从我国24家旅游上市公司总体情况来看,2008年第三季度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净利润同比下降95%,净资产收益率下降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占净利润比重达90.9%,较前期下降了5.7%。
总体来说,在旅游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出境旅游来说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具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首先应通过对危机相关信息的及时发布,缓解游客及公众的恐惧心理,重塑市场信心,同时及时预警、跟踪监测经济形势走势,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迎接新的市场机会。
首先,从市场定位上看,立足国内旅游市场,兼顾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需求是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的绝对主体和内容基础(见图2),要及时调整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战略,在尽最大
29
三、新形势下的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思路短期来看,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和深化,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遭受重创,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较为不利。虽然我国旅游企业不断降价,但实现的收益仍然难以达到2007年同期水平。
从长远来看,我国旅游形势发展仍然是比较乐观的。我国居民收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在出台扩大内需的十大,以及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危机的背景下,国内游客信心有望较快恢复,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经过几次危机的洗礼,我国旅游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明显增强,与国际企业相比其竞争力也大为增强,这是旅游形势好转、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旅游局等管理部门对旅游市场的规范、对客源市场的营销、鼓励出游的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市场的恢复与发展。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旅游市场走势预测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需求层次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但这将随着我国金融形势的好转而得到改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总第165期)努力确保入境旅游不出现大的滑坡的前提下,把国内旅游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全球旅游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应更为注重国内旅游和居民休闲的现实需求,应更为关注城市居民休闲市场与乡村旅游市场,千方百计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0.780.760.740.720.700.680.660.0.620.60199319941995 1996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拉动力量是人数增加或者说出游率增加。
300250200(元)15010050019901995200020052010图4 农村居民出游每人次花费
其次,千方百计地通过投资的拉动,来确保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和就业存量不至于减少。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中国已经明确宣布增加4万亿投资,到2008年年底前就会安排超过1000亿元的投资,其中包括直接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10亿元投资。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如果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的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危机中流失了,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应对危机和未来发展的基石。最近一个时期,国家旅游局正通过调研、座谈和专题报告等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窗口指导,希望它们能够“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未来,留住人才,留住旅游恢复与振兴的希望。旅政主管部门也在切实解决旅游企业运行中的实际困难。主管部门通过退还
12010080出游人次数图2 1993~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地区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旅游目的地,而且也是中国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6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人次数和出游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上升趋势有加速的迹象。即使是在发生“非典”的情况下,2003年农村居民出游人次数和出游率仍保持了5%以上的增长。(见图3)
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00199520002005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生产要素同价、减免税费等方式,来优化旅游经济运行环境,特别是要增强旅游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和长期运行的活力。
探索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目前全世界的旅游产业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旅游业的增长有所放缓。由于收入减少,旅游者会改变自己的旅行方式或消费需求,例如出行时会选择更加低廉的住宿和交通,对服务的需求也会表现出新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企业必须要有创新性的思维,思考如何满足旅游者新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加以改进,并思考整体商业模式的创新,优化顾客价值链,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打造民族品牌。旅游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本次危机将是旅
(下转第58页)
60402002010出游率图3 农村居民出游人次数和出游率
对比出游人次和出游率,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村居民出游人次数和出游率增长幅度较小,而出游每人次花费增长较快;而在最近几年,出游人数和出游率保持较快增长而出游花费基本稳定(见图4)。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出游消费在前一时期的主要拉动力量是花费增加,而最近几年的主要3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总第165期)
(4):310~314.
[4] Trista M. Pattersona,Valentina Niccolucci,Nadia
Marchettini.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province of Siena, Italy us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6,(8):407~418.
[5] ,杨桂华.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
研究[J].生态学报,2007,27(7):2954~2963.[6] 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景点案例[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7] 杨桂华.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8] 李顺芳.浅析旅游垃圾对旅游环境影响及其解决对策
[J].科技信息,2007,(24):474~475.
[9]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10] 顾晓薇.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
迹,冰川冻土[J],2005,(6):418~425.
[11] 张力,张善发.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的技术对策[J].
上海水务,2003,19(2):18~24.
[12] 罗艳菊,吴章文.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生态足
迹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3):330~334.
[13] 刘年丰,姚瑞珍等.基于EFA的旅游景区生态承载
力及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8(5):95~98.
[14] 孟繁斌.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
究——以武夷山为例[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上接第30页)
业发展的新机遇。
最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旅游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危机中,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取向和宏观干预措施。事实上,在着力于解决中国旅游业自身所面临危机的同时,作为一个负责
任的大国,我们愿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亚太区域,乃至全球旅游经济的平稳运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并不倾向于采取抑制出境旅游的来转嫁危机,而是希望通过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对全球旅游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