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单纯的服用降糖药物常不能长期稳定的控 制血糖水平[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运 动及情绪等各方面均对血糖水平有重要影响,所以糖尿病患 者的血糖控制需要综合管理。而血糖控制不佳可累计多系 统而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如何有效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生活方 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 基础。但要改变患者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比较困难,大多数 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执行较差。这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较差的主要原因,需要医务人员投人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去管理这些患者。本研究选取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健康小屋接受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欠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50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观察患者 血糖,血脂,体重下降情况。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第六 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了糖尿病健康小屋,为1502名糖尿病患 者建立了个人档案,所有患者信息均以纸质形式记录并输人 糖尿病专病管理系统。本次研究从2016年4月至2016年 10月,选取了其中100名接受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欠佳 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均未进行过规律的生活方式干
18
论著
预,患者采取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干预组,另一组 为对照组,每组各50人。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 65. 12岁,病程2〜9年,平均6. 22年,平均体质指数25. 75 kg/m2,空腹血糖平均值10. 52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 值8. 47%,胆固醇平均值5. 67mmol/L,甘油三酯平均值 1. 87_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1. 38_ol/L,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3. 43_ol/L,收缩压平均值 136. 28mmHg,舒张压平均值84. 22mmHg。其中男性18 人,占36. 00%,女性32人,占. 00%。对照组糖尿病患者 的平均年龄66. 52岁,病程2〜8年,平均6. 35年,平均体质 指数25. 83kg/m2,空腹血糖平均值10. 58mmol/L,糖化血红 时纠正,并告知患者尽量避免空腹运动。告知患者在每次运 动前后应仔细检查双脚,若发现红肿、青紫、水疱、血疱和感 染等,应及时就医。
1.3. 3
药物监督通过讲课方式对药物的药理,副作
用,及服药方法及剂量进行宣教,教育患者不能自行更改药 物的剂量,不能因一次的血糖值而增加或减少药物。
1.3.4健康教育通过“讲课方式”及“就诊时医务人 员宣教”等方式健康宣教。如糖尿病的运动原则,糖尿病的 饮食误区,食物交换份,低血糖的处理等等。
1. 4评价标准
患者每二周到糖尿病健康小屋免费测一次空腹血糖、体 蛋白平均值8. 45%,胆固醇平均值5. 66_ol/L,甘油三酯 平均值1. 9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1. 39 mm〇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3. 39_ol/L,收缩压 平均值136. 68mmHg,舒张压平均值84. 48mmHg。其中男 性20人,占40. 00%,女性30人,占60. 00%。1. 2
人选的标准1)
口服降糖药治疗;2)血糖控制不佳;3)未接受常规生
活方式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选患者无明显心血管病 变,无肝肾功能不全。1.3研究方法
干预组进行饮食、运动的管理,而对照组的饮食、运动不 予特殊干预。干预组及对照组同时给予药物监督和健康教育。
1.3.1饮食监督干预组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就医 时,医生都会告知其注意饮食,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人, 但是患者往往不知道哪些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不宜多 吃,以至于不能很好的贯彻医生的建议。饮食控制的原则: 饮食尽量个体化,少食多餐,不吃容易吸收的糖,合理调整饮 食中三大营养的比例,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钠盐和 钠的摄人[2]。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饮食方案,包括每天摄人的食物总量,三餐的摄人比例都做 了详细的规定。给每位患者发放拜耳公司制作的糖尿病健 康食谱一本,里面具体内容有:第一步确立每日饮食总量,第 二步确定各营养要素的比例,第三步合理分配热量。并有
1200〜2400千卡的具体食谱,每餐有三个食谱可以选择,每 日9个套餐选择,做到饮食不单调,教会患者使用食物互换 法,最好在同类食物中交换,即粮食换粮食,肉类换肉类等, 以保持饮食均衡。并要求患者记录每天的饮食,医务人员每 两周检查一次并进行监督。
1.3.2运动监督糖尿病患者餐后1小时进行散步或 慢跑等运动,效果较好,患者容易接受。步行速度采取快慢 结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 步)5分钟,然后再快走,这样轮换进行。社区也组织集体运 动如做健身操,跳广场舞等,能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强化的作 用。每次运动30〜60分钟,一周至少5次。但运动量不宜 过大,适宜的运动标准为运动后微汗,轻松愉快,食欲良好, 不感到疲倦。同时也让患者注意运动时要防范低血糖的发 生,运动时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慌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 应立即停止运动,随身携带糖果,以便出现低血糖时能够及
重和血压,并把饮食运动的记录本带来,以便医务人员查看 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干预前、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 各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一次,然后进行评价。1.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P < 〇. 05表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 1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代谢指标的变化
干预组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〇. 01),而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的平均值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 05),对 照组所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 > 〇. 05)。见 表1。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代i射指标的变化fe ± 0指标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P
FPG干预组10. 52±0. 368. 25±0.195. 970. 00(mmol/L)对照组10. 58±0. 37
10. 61±0. 38-1. 4740. 14
HBALC
干预组8. 47±0. 177. 67±0.114. 480. 00(%)对照组8. 45±0. 168. 49±0.16-2.430. 18TC干预组5. 67±0. 154. 82±0.131. 400. 16(mmol/L)对照组5. 66±0. 145. 63±0.13-0.210. 83TG干预组1. 87±0. 221. 53±0.104. 200. 00(mmol/L)对照组1. 90±0. 211. 95±0.180. 310. 75HDL-L干预组1. 38±0. 041. 30±0. 051. 250. 21(mmol/L)对照组1. 39±0. 041. 39 士0. 05—0.070. 94LDL-L干预组
3. 43±0. 132. 75±0.114. 040. 00(mmol/L)对照组
3. 39±0. 12
3. 37±0.10
0. 35
0. 72
2. 2
干预前后患者体重指数和血压情况
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干
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 < 〇. 01),而体质指数 的平均值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 〇5),而对照 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及体质指数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CP>0. 05)。见表 2。3
讨论
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控制不理 想以及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心理负担重,对医务人员不 信任,对治疗无信心,继而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3]。如何控
(下转至第23页)
19
临床研究
浅析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毛艳玲1王玉秀2
1.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妇科,博乐833400;
2.博乐市妇幼保健院,博乐8334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妇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取宫颈分泌物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 因素。结果: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本次有51. 4%宫颈糜烂,20. 3%宫颈肥大,16. 2%宫颈腺体囊肿,8. 1%宫颈息肉,4. 1%宫颈内膜炎; 74例患者中年龄<50岁者占74.3%,高于<50岁组25. 7%;非城镇者占73.0%,高于城镇者27.0%;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占85.1%,高 于未放置者14. 9%;体力劳动者占75. 7%,高于非体力劳动者24. 3%;人工流产次数>2次者占71. 6%,<2次者28. 4%。以上对比 均P< 0. 05。结论:慢性宫颈炎主要特征为宫颈糜烂,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放置宫内节育器、体力劳动、农村环境及流产次数多 等。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宫颈炎为临床育龄妇女发生率较高的生殖道感染性疾 病,有急慢性之分,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加、脓性或粘稠黏液, 严重者还会出现腰腹坠胀感,病情会加重于性交、经前及排 便时[1]。慢性宫颈炎多因急性宫颈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后或治疗效果欠佳后转变而来,不仅直接对患者身心健康产 生影响,还会对下一代健康安全产生间接影响,据统计[2]其 发生率约为10. 6%〜48. 7%,且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分析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及 危险因素,便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将发生率降低,提升治愈 率,现选取74例患者,详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 院妇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慢性宫颈 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年龄23〜65岁,平均(37. 4 ±6. 2)岁。1. 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工作性质、年龄、避 孕方式、居住环境、临床特征及人工流产次数等。用大棉棒 蘸取宫颈管上肉眼可见黏液脓性分泌物,应注意大棉棒擦拭 可能会导致宫颈管内出血。于阴道分泌物与宫颈管分泌物 中可将白细胞检测出来,宫颈管脓性分泌物行革兰染色,于 高倍视野下可找出30个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涂片检查阴道 分泌物于高倍视野下可发现10个以上白细胞。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 0软件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计数资料表 示方法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以P < 〇. 05说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慢性宫颈炎临床特征分析
74例患者中38例宫颈糜烂,占51. 4% ;15例宫颈肥大, 占20. 3%; 12例宫颈腺体囊肿,占16. 2%; 6例宫颈息肉,占
3
人工流产次数
8. 1%;3例宫颈内膜炎,占4. 1%。2.2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本组患者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主要为年 龄、放置宫内节育器、体力劳动、非城镇环境及流产次数多。 详见表1。
表1
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分析
占比(n/%)55(74.3) 19(25.7)20(27.0)54(73.0)63(85.1) 11(14.9)56(75.7) 18(24.3)21(28.4) 53(71.6)
危险因素(《=74)
<50
年龄(岁)
>50居住环境宫内节育器工作性质
城镇非城镇是否体力非体力<2次 >2次
i2
11. 54.46214. 55212. 08. 667
P
<0.05<0.05<0.05<0.05<0.05
1.1 一般资料
讨论
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导致宫颈炎的直接原因为机体遭
受病原体人侵感染如滴虫、细菌、支原体、病毒、霉菌、衣原体 及念珠菌等[3],机体免疫机制处于正常水平时宫颈被病原微 生物侵袭不会诱发相关症状,临床将此称作潜伏性感染,但 一旦宫颈黏膜或阴道黏膜受损,卫生条件较差或机体抵抗力 降低便会诱发宫颈炎[4]。生产、性交为临床公认的主要诱 因,因在生产及性交期间女性阴道直接接触于外界环境,宫 颈裂伤后宫口变形,病原菌从创伤口黏膜直接感染宫颈炎病 灶后诱发炎症反应如疼痛、水肿及发热等。因此,临床提出 为有效预防慢性宫颈炎,女性应避免过早性生活,同时做好 性交时卫生工作,防止性生活不洁将各类病原体带人;流产 或生育应避免频率过高或过早,将分娩或流产对生殖道损伤 减轻,同时注重外阴卫生,每日清洗,月经期间要避免发生炎 症,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果,将机体免疫力增强。
本文结果显示宫颈糜烂为慢性宫颈炎主要特征,占 51. 4%,还有20. 3%宫颈肥大,16. 2%宫颈腺体囊肿,8. 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