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 管理创新 刍议如何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 王岩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 摘而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2_2监测体系不完善,危险性分析工作举步维艰 危险}生评价工作难以开展。可追溯制度尚未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不尽人 意,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我国尽快建设科学、规范 虽然我国各部委先后启动了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如农业部启 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满足国民经济与人民健康生活 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卫生部启动了“国家污染物监测计 的需要。 划”、质检总局启动了食品的常年抽检计划等,但是并没有建成完善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缺乏全面、连续的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 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是全球重大的战略 性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性,不仅是食品行 业的责任,也是各国监管的目标。由于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体系 是监管的基础,因此各国者 在积极构建和强化这—体系。 要: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 题较多,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有 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改革 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且与国际接轨 的新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成为当前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时代迫切需要强化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建立和强化 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且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具 有重大的意义。 1 1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一迫切需要 2O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食品安 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结束了食品短缺的历史,食品安全水 平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仍 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 食品安全监控,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 l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和国际贸易 的迫切需要 目前影响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原料性动植物源性 食品中的有害污染物已成为阻碍食品出口的重要障碍;二是我国食 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三是企业缺乏国际贸易的争端解 决机制、合格评定程序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 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新 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1 3是全面履行质检部门肩负着的新职责和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 依据赋予的职能,国家质检总局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负 有的主要职责是:起草、审查、批准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食品质 量监测、检验;食品标签和市场准入标志管理;食品进出口检验; 制定和实施许可准入制度;食用动植物进出口检疫;食品出口企业 质量规范认证等。 2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全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法律法规缺乏完整性,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法律、法规、标准是监控体系的基石。目前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产品质量法》、《食 品卫生法》、《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是食品安全 法规的基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 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是重要的补充。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着诸多 不适应,例如:《食品卫生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法律。操 作性较差;《标准化法》没有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问题等。食品安全 标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指标不统一,技术保障手段落后等。从 测资料,对某些重要的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的爆发缺乏预警的科学 基础。危险性评价以及食品安全危险性预测工作更是难以开展。 2 3至今尚未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性制度 行之有效的跟踪和“快速预警系统”不仅是查明食品安全 问题来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参与全球竞争、应对技术壁垒的需要。 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性制度,成为制 约我国食品安全有效监控的瓶颈之一。 3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综合国内外实践,审视国际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从构建 新型的监控体系、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可追溯性制度、加强对 危险性分析的研究、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3.1全面构建新型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 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应覆盖一个国家所有食品的生产、制 造过程和市场行为,并包括进口食品。监控体系涉及整个食品链, 具有整体性、预防性和教育性,包括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控制管 理、监管、实验室、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等。 3.2进一步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在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法规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应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中 增加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内容和条款;尽快制定至今尚属空白的 法律法规,如重要食品的检验法以及食品生产、包装和贮存的良好 操作规范等。 在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全面清理现行食品标准,解决 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问题;加快检验检疫、农兽药残留限 量、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步 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指南和有关技术文件,提高标准水平,满 足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3.3加强对危险性分析的研究,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食品安全控制和保护消费者措施必须建立在危险性分析的 基础上。除了应用于标准的制定外,危险性分析还应用于进出口食 品的监督检验、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出台后的效果评价等诸 多方面。国际上对化学性危害的危险性分析技术已日趋成熟,对微 生物危害的危险性分析也取得不少成绩。我国应当充分利用国际数 据、专业知识以及国际上一致公认的方法获得数据。 总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既能确保一个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能确保进口食品符合本国 要求。因此,在当前新的全球食品贸易形势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 口国都有这样一种责任,即强化本国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体系,并 履行基于危险性分析的食品监控策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必将 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稳健应对突发事件, 迎接名符其实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1左旦.浅析食品安全及经济发展[1].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08) [2]杨中柱.加强食品安全建设的战略思考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0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