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____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____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3、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____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4、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____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5、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____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6、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____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7、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____是主导。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____ A.一    B.二    C.三    D.四 9、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教育    D.主题班会 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的方法是____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11、《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____ A.盲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性原则 12、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____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4、对教育的等级化、化和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____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15、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____
A.课程内容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 16、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____
A.认知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意志特征
17、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____
A.收集信息资料    B.选择问题情境    C.分析解释问题    D.解释形成概念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挫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____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____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20、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____
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    C.封闭式问卷    D.实验法 2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____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22、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____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23、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____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2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____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25、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____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6、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____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27、假定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为已知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属于___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28、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三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____
A.福勒    B.费斯勒    C.赫尔巴特    D.杜威
29、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____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30、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____
A.应用    B.分析    C.评价    D.综合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____
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2、听觉中枢位于____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3、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____
A.分心    B.注意缺陷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4、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5、我国学校的萌芽约在四千年前的虞舜时代,当时被称为____ A.庠    B.序    C.学    D.瞽宗 6、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____
A.克伯屈    B.帕克赫斯特    C.道尔顿    D.布鲁纳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颁布的。
A.1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
8、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____ A.暂时性    B.深刻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9、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____
A.遗传    B.社会生活条件    C.教育    D.社会活动
10、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11、詹姆斯把自我分为____
A.主体我和客体我    B.自我和超我    C.本我和自我    D.本我和超我 12、乐曲《东方红》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是____ A.知觉的恒常性    B.感觉    C.错觉    D.记忆 1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____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
1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____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6、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__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7、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____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培根 18、下列属于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是____
A.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    B.为得到同学的羡慕而努力学习    C.为家长挣面子而努力学习    D.对某门学科本身感兴趣 19、《演说术原理》一书的作者是教育家____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0、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____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0、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____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____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____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 A.“废科举,兴洋务”    B.“办洋务,兴学堂”    C.“废科举,兴学堂”    D.“废私塾,兴学堂”
24、师范学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____
A.生产力的发展    B.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C.普及义务教育    D.社会分工细化 25、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双轨制和分支制三种下列典型学制类型。
A.壬寅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癸卯学制 26、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27、把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与资源的是
A.遗传B.环境C.个体的能动性D.教育
2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____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29、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__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