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学2011年2月第32卷第4势 ・785・ 加强供应室去污区管理 提高灭菌质量 郭凯,张艳(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供应室,吉林长春130033) [关键词]供应室;管理;去污区;灭菌 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我院对消毒供应工作采取集 中化管理,这使得大量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都集中在供 应室的去污区,供应室的去污区是对回收的可重复使用的医 疗物品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的区域,包括手术室器械、门诊器 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我们根据医疗物品类型和性质,采用不 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和机器清洗。 2.2.1 手工清洗:对于有机物污染严重、精密复杂的医疗物 品,如血管钳、持针器、镊子、各种穿刺针等,因为这类物品带 械、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这些物品中有些污染程度较高,如 果不及时妥善处理,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还会造成其他区域的 污染,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如果清洗不彻底可直接影响灭菌质 量,甚至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因操作不当也会危害工作 人员的健康。因此,对供应室去污区的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管理。 1合理的布局、齐备的设施是做好供应室去污区管理的前提 条件 我院供应室的去污区又可分为回收间和清洗间,回收问 是将回收的污染物品进行拆包、分类的区域,内设分类台,一 般在此进行拆包分类,然后由传递窗传给清洗问。清洗问室 内设备齐全,有不锈钢清洗槽、自来水和软化水供给管路,高 压水、气、不锈钢清洗筐、人工清洗用的毛刷、海绵等。室 内设三台喷淋清洗消毒一体机与包装区分开,并有双门联锁 传递窗用以传递复用物品,室内有强制排除污染空气的设施, 通过抽气外排与相邻区域形成相对负压状态,使空气由清洁 向污染流动最后排出室外。这些设施的建立为做好供应室去 污区的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提高清洗质量是做好供应室去污区管理的关键 彻底有效的清洗是灭菌合格的保证。对于复用的医疗物 品的处理程序应该是清洗、消毒、干燥、灭菌,也就是先清洗, 后消毒,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可见清洗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占 有首要位置。为达到尽可能减少附着在医疗物品上的污垢和 细菌数量,使初染菌减少到最低范围这一目的,我们按以下步 骤对清洗质量严格把关。 2.1 认真细致地做好分类工作:根据污染程度可分为轻度污 染物品、中度污染物品和重度污染物品。轻度污染物品是指 患者使用后的医疗用品用肉眼基本看不见明显污迹,这些物 品只需要作一般清洗处理即可。中度污染物品是指患者使用 后的医疗物品上可见水渍、污渍等,这些污渍含致病微生物可 能性较小,对这类物品需要消毒、清洗处理。重度污染物品是 指物品上染有患者的血迹、脓迹、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明 显污染,在实际工作中,只有认真细致才能为下一步更好的清 洗做好准备。 2.2 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严格执行清洗操作流程:清洗是去 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 有轴节、齿槽、缝隙,清洗时这些部位难以彻底清洗干净,我们 采用手工清洗方法,把在分类时挑出的重点清洗物品先用流 动水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即冲洗,再放在配制好的多酶清洗 液中浸泡3—5 min,用手刷配合洗涤剂认真刷洗轴节、齿槽、 缝隙等部位即洗涤,再用流动水冲洗即漂洗,最后用软水、纯 化水或蒸馏水进行终末漂洗。手工刷洗时,要做好工作人员 的自身防护,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防护服, 帽子要将头发全部罩住,刷洗时,刷子必须在水面下操作,防 止溅泼和气溶胶,带血物品清洗水温应控制在40℃以下,避免 有机物凝固。对于被气性坏疽污染物品的处理流程应先采用 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 000~2 000 mg/L浸泡3O~45 min,有明 显污物时应采用5 000~10 000 me/L的含氯制剂浸泡至少 60 arin,然后按清洗流程处理。 2.2.2 机器清洗:除必须进行手工清洗的物品之外所有物品 都适合用机器清洗。机器清洗又可分为超生清洗机清洗和自 动喷淋清洗机清洗。超声清洗机清洗:通常我们对于附着在 医疗物品上的不易冲洗的陈旧性血污采用超生清洗机进行清 洗。具体方法为:用流动水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在清洗器内 注入洗涤用水,并添加清洁剂,水温小于或等于45':E,将物品 放人篮筐中,浸没在水下面,腔内注满水。最后用纯化水终末 漂洗。根据污染情况选择清洗时间,一般为3~5 min,不宜超 过10 min。自动喷淋清洗机清洗:我们对于轻度污染的医疗 物品如金属类、玻璃类、导管类等物品选用自动喷淋清洗机, 为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操作时注意复杂的器械应拆卸,有轴 节的器械应打开轴节,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固定摆放,清洗筐 内摆放物品数量不宜过多,以保证物品充分接触水流,然后放 人清洗机中按规定清洗程序进行清洗、除锈、润滑、烘干。 2.3选择合适的清洗剂或洗涤剂:首选无泡多酶清洗剂,对 于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带有孑L隙的医疗物品上有机物的清 洗非常重要。目前,我院供应室使用的洗涤剂主要含有蛋白 质、脂肪、黏多糖、碳水化合物的水解酶,对物品上的脓、血及 其他分泌物特别是干燥在表面上的污物有很强的溶解清除能 力。 2.4 加强清洗效果的检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采用目测 法进行检测,经目测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处光洁,无血渍、污 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坏视为合格。对于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器械物品应重新处理,有锈迹的要除锈,功 能损坏或锈蚀严重的要及时维修或报废。 ・786・ 吉林医学20l1年2月第32卷第4期 此外,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 增强清洗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明确手工清洗的重要性和必 体素质,每周至少安排一次业务学习,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了 解并掌握喷淋清洗机和超生清洗机性能、使用和操作方法,掌 要性,理解清洗环节和灭菌质量之间的关系,增强岗位责任 心,更好地提高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收稿日期:2010—07—09编校:康赢] 握消毒液的选用和配制方法,提高对清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和管理措施 韦肖荣(广西河池大化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大化530800) [关键词] 护量安全;管理;手术室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 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主要因素 之一,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 会不断进步和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公民对健康需求的期望 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加上社会 媒体的高度关注,医疗护理工作的风险越来越大,致使医疗护 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护理安全是减少医患纠纷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所谓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 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 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手术室护理工作时 操作多,时间紧,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时经常连台手术,容易 发生一些意外差错,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如 何避免和及时发现差错,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工 作面临的新问题。作者结合本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 况,总结常见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 1.1 护理人员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随着我国法律在医 疗领域中不断的完善,而且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学 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逐渐普及,患者的法律意识、经济意识 及自我保护意识已不断增强,而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相对滞 后,对于护理工作中习惯的侵权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易出现 忽视或侵犯患者合法权利的行为,还有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 识不强,手术患者麻醉时,一般处于神智清醒状态,有些全身 麻醉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听力依然存在,即“术中知晓”L2 J,患者 对手术的进展及医护人员语言的交流十分敏感,而医护人员 恰恰忽视患者的状态,术中出现不当的言语和行为,进而引起 患者对医疗效果、医疗水平的怀疑及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成 为诱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保 证正常运转,新医疗管理条例的出台,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也适 当调整,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 时修订或添加。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 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完善的 管理制度是安全护理的前提;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工作质量 的保证。 1.3护理人员自身原因存在安全隐患: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证据意识不强。在行使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注重资料的收集 和整理,出现纠纷时缺乏有效的证据材料。工作责任心不强, 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主要表现为:物品清点不细致致使纱布 等遗留患者体内;术中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思者术后感 染;手术护理记录单少记、漏记、错记和涂改等;甚至查对不严 造成手术开错部位。另外部分护理人员业务技术不精,工作 经验不足,手术过程中技术操作不熟练或者操作错误,对患者 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4 护理中常出现一些缺陷:一是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 剂,不能正确回答医务人员问话时,易发生接错患者或错放手 术间。或者手术过程中体位不当造成压疮等不良伤害。=是 器械准备不全或者物品与手术所需不符等。三是术前、关闭 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四是仪 器操作不当造成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 电灼伤患者。五是输错血用错药等。六是手术结束护送患者 回病房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等。 2安全管理措施 2.1 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 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要建立 《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 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手术室安全管理制 度》,《接送患者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等 相关制度等。各类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建立相应 的奖惩措施。 2.2增强法制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民的法 律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疗工作不满而引起医患纠 纷。护理人员应严格手术护理行为,防治护理差错,并在日常 工作中,除按护理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外,应加强学习《医疗事 故处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知识,用法律指导自己的护理行 为。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个利、义务、自由的价值尺度, 确保护理安全。 2.3 规范书写记录,强化证据意识:规范的护理记录是救治 患者经过的真实记录,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是出现医 疗纠纷时处理的法律依据。因此,在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强化 证据意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正确、完整。护理记录严禁丢 失、涂改、隐匿、伪造和销毁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