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 二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网络作家天下尘埃的《咸雪》和《囚心》,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它们究竟是所谓的“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它们本来是以网络的面目出现,但又都进入纸媒选稿的视野。作为纯文学作品,《囚心》被《人民文学》刊载;作为通俗小说,《咸雪》则被《今古传奇》选中作为头条。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没有差别。
为什么文学中要分出“网络文学”这样一类来,不是按照文体的标准,也不是按照题材、长短等等的标准。但若说纯粹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这样命名,又不能涵盖网络文学独有的特性。或者用“雅”或“俗”来概括传统和网络作品的文学品位,也有此一说,但亦不全面。网络文学是当下大众文学的重要构成,甚至在某种角度上网络是大众文学的主阵地,但是大众文学或者它的另一个称谓“通俗文学”就一定俗吗?怕不尽然,《咸雪》和《囚心》就突破了这种界限,它们是通俗文学,但又具有非常优雅的文韵,在这一类作品中显得有特色;同时也正是这种“雅”,让天下尘埃的写作具有了跨界的可能性,跨越网络和传统之间的鸿沟,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网络文学被称为“快餐”文化之一种,快餐首先速度要快,饥饿的读者每天等着吃;二要有重口味,以掩饰其粗糙的做法;三是不过分追求丰富的营养。能快速地填饱肚子才是王道。这样一来,精描细化、精雕细刻就显得没有用武之地了。
网络作品遭人诟病的重要缺陷是只提供娱乐、消遣的材料,缺乏正向的价值观。作为历史小说,《咸雪》和《囚心》一个有历史背景,一个则纯然虚构,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通过人物的命运沉浮或者时乖命蹇,揭示出主宰其中的人性和道德力量,这也就与当下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了。
《咸雪》和《囚心》不是简单的消费文本,它们饱含着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心理的想象,同时也表达着对侠义、慈悲、尚和、宽容、忍耐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尊崇,雅化的叙事提升了文本的文学价值,但它们由此而丧失了网络文学的某种特质。夏烈最近在《文学报》上发文,指出将网络文学研究“学理化”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尊重网络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精神。我也曾在“北京文艺论坛”上主张,评价网络文学要兼顾它的文学性和消费性。或许这样的观点也有偏颇,但事实是,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得到局面空前的发展,在受众方面,是因为它的娱乐性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可读性;在创作和传播方面,固然是因为注重了大众
1
文学的创作技巧,但对隐含在网络中的消费和商业规则潜在的适应则是重要法则。
商业和文学是敌人吗?尽管有各种各样关于商业与文学关系的解释,但这不是一个凭“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通俗一点说,这个问题可以替换为“经济效益和文学价值哪个更重要”。只追求商业利益的作品必然有很多诱人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就有可能不都是在人性的正向上做工作;而只追求文学价值,社会效益增强,在可读性上会削弱,反倒失去了影响力。最好的作品不是偏重于哪一方面,而是二者兼得的作品,既有可读性,又有“正能量”。
作为网络文学作品,《咸雪》和《囚心》固然还有不少的毛病,在叙事上事件与人物之间的粘合度还有待增强,同时留白过多、大跨度的转折、过分追求文字的雅化也给网络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作者追求网络与文学双重成功的意图很明显——并尽可能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文学写作方式,以获得作品在文学上的更大价值,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节选自《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有删节)
1.下列对“网络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
A.网络文学的分类既不是按照文体的标准,也不是按照题材、长短的标准,纯粹是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来命名。
B.网络文学是当下大众文学的重要构成,在某种角度上网络也是大众文学的主阵地,既是通俗文学,又具有优雅的文韵。
C.网络文学的特点是速度快、重口味,不过分追求丰富的营养,一般不讲究精描细化、精雕细刻式的创作技巧。
D.网络文学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只提供娱乐、消遣的材料,淡化正向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局面空前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 )
A.《囚心》被《人民文学》刊载,而《咸雪》则被《今古传奇》选中作为头条,这就说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并没有差别。
B.《咸雪》和《囚心》契合当下的时代要求,通过人物的命运沉浮或者时乖命蹇,揭示出主宰其中的人性和道德力量。
C.只追求商业利益的网络作品中的诱人方式有可能不全在人性的正向上下功夫,而只追求文学价值的网络文学在可读性上也会削弱。
D.作为网络文学作品,《咸雪》和《囚心》尽可能探索一种优雅的写作方式,追求网络与文学双重成功,这种努力值得肯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
A.像《咸雪》和《囚心》这类作品具有非常优雅的文韵,使得网络文学的写作具有了跨越网络和传统之间的鸿沟,探索出了一种网络写作的新模式。
B.雅化的叙事提升了《咸雪》和《囚心》这类文本的文学价值,无形之中却丧失了网
2
络文学的某种特质,因此,商业价值大大降低。
C.网络文学的研究要尊重其文学性和消费性,最好的作品不是偏重于哪一个方面,而是既有可读性,又有“正能量”。
D.天下尘埃的《咸雪》和《囚心》本来是以网络的面目出现,但又都进入纸媒选稿的视野,这两部网络作品在创作和传播方面获得了文学上的更大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52分)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2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既:既然 敛不凭其棺 敛:装殓 ..B、乃能衔哀致诚 致:表达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确实 ..C、而读书者与之 与:参与 余因而实之 实: 证实 ..D、废卷而哭失声 废:废置 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适合 ..5、下列各句“其”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⑨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⑩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A、①⑦⑧//②④⑩//③⑤⑥//⑨ B、①⑦//②④⑧⑩//③⑥//⑤⑨ C、①②⑦//④⑧⑩//③⑤//⑥⑨ D、①⑦⑧//②④⑩//③//⑤⑥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 )
A、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 D、月落庭空影许长。 ...7、选出与“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 )( ) A、吾又罢去。 B、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C、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D、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19分)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
【注】
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
3
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9.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4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译文: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2—13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2.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5分)
13.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6分)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5
(4)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 ”。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6)陶渊明在《饮酒》中体现心与物遇,进人物我两忘境界的句是:“ , ”。
(7)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8)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按照时空顺序,写了山中和江边两个场景的诗句是:“ , ”。
(9)杜甫在《登岳阳楼》用“ , ”描绘了洞庭湖壮阔的自然景象。
(10)韦庄在《菩萨蛮》中的“ , ”展示了江南的人物之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古典之殇(节选) 王开岭
①每个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生物学信息。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鹤唳\"、\"猿声\"、\"虎啸\"、\"莺啼\"、\"青山\"、\"白水\"......不仅代表一种草本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态文化、一种自然的繁蕤和物种的丰盛,包含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
②我不知道老师们在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过一丝隐隐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那我要替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 !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如果老师尚做不到这一点,如果那\"忧郁\"和\"哀怨\"率先闪现在孩子的眼神里,那老师也应立即醒悟,并亲切地鼓励这\"忧郁\"(千万不要施加\"消极\"\"脆弱\"之类的粗暴评语)。要知道,这\"忧郁\"是多么的美!她包含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
③我相信,携带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推土机铲平的古街时,当人们被囚禁在钢筋混凝土牢房里不能凝视明亮的星辰时,当人们被莫名的工业尘埃所吞噬时,至少一丝心痛和迟疑总是有的吧!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无知与
6
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 --而它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年的那一节课、那一支无声的\"疫苗\"!
④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字根、词条、年代、人名、事件、\"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关键看你能否感受到那些信息,并有力地展示和传递那些信息。
⑤这些细节和感受,这样的联想与发言,为什么没有进入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难道不比空洞的广告宣传更感人更有力?
⑥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动过心灵的细节!
⑦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最好的教育,一定来源于\"感动\"--生命美学的\"震颤\"和\"流泪\"!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②段中,作者认为率先在孩子们眼神里闪现的\"忧郁\"是一种美,因为它蕴涵着一种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
B.文中说教师们在沉醉于古典文学艺术美的同时,心中生起一丝隐隐的\"伤感和悲情\",那是因为孩子们缺少对古典美的接受能力。
C.作者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深表遗憾,因为它只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不能让学生感动和审美。
D.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进入成人序列后,就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环保宣传和口号将不再起作用。
E.全文语言沉郁凝重,视角新颖独特,对古典文学和现实生存状态有着深沉的思考。 16.第②段中,作者说:\"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请通览全文作答,\"精神疫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17.第③段中谈到\"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从全文看,作者谈到的现代社会的\"无知与粗暴\"有哪些?(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7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______ 。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 ,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____ _ _几十年,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A.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B.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最近,电信被曝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B.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 C.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因此,我们只要考察一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便可一叶窥秋。 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21. 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8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期,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王说,可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
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
华安一中2015~2016学年(上)期末考
高 二 语 文 试 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1.C(3分)( A项,原文第二段“但若说纯粹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这样命名„„”中的“若说”是对这种说法的否定;B项,“既是通俗文学,又具有优雅的文韵”,原文中是就“《成雪》和《囚心》”而言;D项,原文第四段强调“能够得到局面空前的发展”的原因,只是“它的娱乐性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可读性”。)
2.A(3分)(A项,“这就说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并没有差别”有误,原文表述为“这或许说明„„”。)
3.B(3分) (B项,“因此,商业价值大大降低”属于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4、B ( A、既:不久 C、与:许可,同意 D、合 应该 )
5、A (①⑦⑧指示代词 ②④⑩人称代词 ③⑤⑥副词 ⑨ 连词)
(①指示代词“那” ②人称代词“你的” ③副词,表反问 ④人称代词“他的” ⑤副词,表祈使 ⑥副词,表假设 ⑦指示代词“那些” ⑧特指代词“其中” ⑨ 连词,表选择 ⑩人称代词“他”)
6、C 7、C 状语后置(A、被动句;B、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8.C 9.B(“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10.C(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11.(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啊。(“据”、“刎”、“所以”、“ 生贵于天下”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诚”、“ 虽”、“ 辍”、“ 就” 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永初四年,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
10
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太后死后,安帝刘祜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广博的,谁又能超过我呢?”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羞耻。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范晔)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2. ①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2分)
②作用:画面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点题,“客散”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3分)
13.(1)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达友人的孤独处境。
(2)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亦可)。(“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
(3)借代,以“孤舟”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一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关诗歌情感的题目,首先要理解第一句的内容,然后才能理解其作用,作用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句写氛围,“猿啼”写声音,
11
“客散”写情状,“暮”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仅仅七个字,把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内容的问题解决了,清晰,此句为首句,对全诗的作用自然就明确了。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关诗歌表达技巧的题目,“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首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呢。所以到此诗歌的情感即表达出来,因此表达技巧为以景作结的表达手法。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0)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5.A.E(B.不是孩子们缺少审美接受能力,而是因为文化物象灭绝。C.说法绝对化。D.作者原文中对宣传和口号的作用的质疑,是有假设条件的)。(5分)
16.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只答\"是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或\"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均给满分4分)
17.①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成了\"囚禁\"人们精神的牢房。②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吞噬着人们的美好情怀。③推土机铲平了一条条古街。④一片片森林被砍伐。⑤教育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答对其中任何三项即可。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8.A(目不转睛是形容注意力集中,第①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目不斜视是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是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志地苦学,与第③句中“所学的那个专业”语意契合。)
19.D(A项“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句缺主语和宾语中心语,可改为“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等方面”;“进行”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子末尾加上“操作”。B项中途易辙。可在“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前加上“针对”一词。C项“旨在”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中的“的”字去掉,主语为“奥斯卡金像奖”。) 20.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21、内容: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2分)
12
寓意: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3分) 五、写作(60分)
一等 (20~16分) 内 容 20 基 础 等 级 表 达 20 分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2015全国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二等 (15~11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三等 (10~6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四等 (5~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①符合题意
明确回答问题,完成题目所规定的全部任务,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作
文。对“最好的时光是什么”这一问题有明确的态度,角度明确、稳定,阐述看法能紧扣“更”字突出某种“时光”的特殊性,体现对三种时光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在“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一等(20~16分)。在“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二等(15~11分)。
13
②基本符合题 明确回答问题,基本能完成题目所规定的任务,基本能综合材料内容
及含意来作文,角度基本明确、稳定,阐述看法尚能自圆其说,未能紧扣“更”字突出某种“时光”的特殊性,“思考、权衡与选择”体现不充分。其内容项评三等(10~6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③偏离题意 未明确回答问题,未完成题目所规定的主要任务,未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作文,角度不明确、不稳定,主要内容游移于材料和写作要求之外,不是谈时光,而是谈“贡献”“比赛”“读书”之类的。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