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第1期 化 工 机 械 105 设计中分布盘内未设升气管,只在围堰外留 了72个 ̄b40mm的升气孔,由于塔径过大,气速很 高,塔内气流到塔盘下方后沿塔外壁上升,喷淋液 滴被严重吹偏,不仅影响喷淋效果,而且出现严重 的壁流现象。经分析,吸收液喷洒不均是造成塔 吸收率偏低的关键。 1.2液体再分布装置 一19m /h。本装置实际生产中循环液最大流量只 能提高到4m /h,而且工艺稍有波动,液泛现象就 会提前到来。由于循环量过低,不能保证填料层 中有足够的持液量,对塔的吸收效率和操作弹性 带来很大影响。 1.4设备材料问题 装置中的4台吸收塔全部采用改性环氧树脂 材料。该材料耐酸性较好,耐碱性相对较差,尤其 般填料塔喷淋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 都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势,导致壁流增加,填料主体 流量减小,最终影响了流体沿塔横截面分布的均 匀性,降低了塔的吸收效率 。通常,在塑料填 料层中,单层填料高度不应超过3.0~4.5m,且高 度与直径之比不超过2~3,如果超过临界值,需 要将填料层分段,并在各段之间安装液体再分布 装置,其作用是收集上一填料层来的液体,并为下 一填料层建立均匀的液体分布。本塔直径为1m, 填料高度为5m,超出了允许范围的两倍多,中间 又没设流体再分布器,所以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 了严重的壁流效应,降低了塔的吸收率。 1.3填料支承装置 由于塔体材料为玻璃钢,填料支承装置采用 了多孔板式结构,共有191个直径20mm的气孔 (图3)。考虑到强度问题,实际开孔率只有8%。 由于开孔率过低,导致了气相阻力偏高,给实际操 作带来了很大地困难。一般 ̄50mm鲍尔环理论 压力降为380Pa/m,按5m高填料计算,操作压降 应为1.9kPa,但该装置干塔气相压降已超过 4kPa,实际生产时气相压降达6~12kPa。由于填 料底层有效空隙太小,严重了循环液的流量。 按塔径1 m计算,液体负荷适用范围为2.7~ 图3 填料支撑装置 在酸碱交替环境中抗腐蚀能力大大降低。运行3 年后,检查发现酸吸收塔存在轻度腐蚀,碱吸收塔 存在严重腐蚀,个别部分存在穿透性腐蚀现象。 2 改进方案 2.1 液体分布装置 如图4所示,将液体分布装置改为溢流管式 分布盘。溢流围堰直径取800mm(0.8D),内设 27 图4 溢流管式分布盘示意图 127个溢流一升气管,溢流盘采用增强聚丙烯 (PPR)板材制作。为保证气液两相流体通道畅 通,防止堵塞现象发生,溢流一升气管采用 qb50mm×5mm聚丙烯管,围堰外仍保留72个升 气孑L,这样塔盘实际开孔率可达31%。为便于调 节溢流量,降低分布盘安装水平度的敏感性,每个 溢流管上开有4个V形口,同时管子下缘突出分 106 化工机械 2012矩 布板5ram,以防止液体在盘下出现挂壁、偏流现 象。 表1 设备改造前后技术经济指标 2.2改进填料层的结构 将填料层分为两段,中部设一个塔盘和分配 锥(图5),将壁流液体收集后重新进行分配。 西1000 8×R100 3 结束语 通过对白炭黑装置尾气吸收塔的改造,使吸 收塔吸收率大幅度提高,解决了气相压降过大、操 作弹性偏低等问题,避免了液泛、淹塔和堵塔现象 的发生,降低了能耗,延长了设备的寿命,装置的 图5 改造后填料层结构 2.3填料支承装置 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率先在国内完成了四氯化 硅法生产白炭黑的工艺的改造。 填料支承装置仍采用多孔板式结构,以尽可 能增大开孔率为原则,将开孔数增加至271个,孔 径由20ram扩大至35ram,这样实际开孔率可放大 参 考 文 献 [1] 范振方,张永琴,杜皓蕾.白炭黑风送装置控制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8 (9):1064~1067. 到33%,缓解了气、液相阻力过大的问题,有效提 高了塔的操作弹性。 2.4设备材料 [2] 高路,刘明玉,李君.浓装置漂白塔结构改造 [J].化工机械,2010,37(5):650~651. [3] 马洪光,华,孙绪军.低温甲醇洗吸收塔流体 力学计算及优化[J].化工机械,2009,36(2):100~ l03. 将设备塔体的材料由原来的玻璃钢改为聚丙 烯内胆外衬环氧树脂,彻,低解决了设备腐蚀问题。 设备改造前、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见表1。 (收稿日期:2011—03—13,修回日期:2011—03—28) (上接第90页) 试验台上进行了干气密封的性能模拟试验。参考 API682干气密封的试验规程,并按此规程对干气 密封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气密封具 触运行,密封性能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TD80×2 泵的运转性能。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该泵上 采用串联式干气密封,可以彻底解决原机械密封 备高度的稳定性、可靠性,漏量也非常稳定,与设 计值非常吻合。在完成千气密封试验后,于2009 年对TD80×2泵进行了现场改造,由于充分考虑 了该泵的密封腔结构和工艺特点,现场改造和运 行一次成功,到目前为止,干气密封运行正常,彻 带来的许多问题,为泵及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 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顾永泉.流体动密封[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0:260~265. 底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难题,为其他泵采用干气密 封探索出一条新路,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前景十 分广阔。 5 结束语 [2] 富影杰,丁雪兴,张静,等.基于CFD的螺旋槽干气 密封气膜刚度的计算[J].化工机械,2010,37(4): 469—473. 在理论上,采用有限元法对干气密封工作原 [3] 常小军,胡伟,丁雪兴,等.干气密封槽型参数的优 化及其数值模拟[J].化工机械,2011,38(4):453~ 456. 理和端面槽型结构参数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保 证干气密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试验表 明,设计出的干气密封完全能够实现密封的非接 (收稿日期:2011—02—16,修回日期: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