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

【摘要】:由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与学的评价方式。这样课堂教学面临的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如何全面的、发展的评价学生的个性差异化。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研究以过程性和主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将评价与学生发展相结合,评价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全面、动态的看待学生,对评价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评价目的片面化,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高低代替了学生能力的高低;评价范围狭窄化,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替代了学生的发展程度;评价方式单一化,以纸笔测验为主,过多地注重量化的结果,

忽视其他评价方法的运用;评价主体唯一性,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伴间的影响力;评价往往富有外在性和强制性、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发展需要;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没有关注,使评价成为表面化的孤立活动。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以知识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数学学习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八种智能类型,而且拓宽了我们对于智能、评价的视野:

首先,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由于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都是出色的,因此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其次,要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的类型可能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但绝不能预设学生发展的整体水平;某种智力的缺乏肯定预示着某方面的失败,但这绝不意味着学生全方位的失败。

再次,评价应该在类似的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进行。多元智能

理论主张情境化评价来替代标准化考试,认为“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

最后,学习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人发展”为己任。评价是度的,应重视非正式评价的作用和注重学生作为自我评价者的主体作用。

三、内容、方法 (一)原则

1、动态化原则。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体现“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此,要关注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将视角放在纵向评价方面,强调个体时间段的比较,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不是追求平均化。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内省”活动,才能将所学、所感、所悟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才可能对其进行应用。因此,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心里特征为出发点进行评价;此外,评价方式中应注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同伴对其的影响力。

3、多元化原则。评价的方式、方法应是多样化的,在过程性评价中,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黑板报告等形式,也可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评析等方式,不能以一次量化的结果决定学生的发展。

4、可行性原则。实施过程性评价便要尝试新的评价体系,既教

学评价的目标要多元性,评价方法要多样性,但在操作过程中要考虑简便易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的。 (二)具体内容

1、高年段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现状。

对目前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2、针对数学学科的不同内容,构建不同的过程性评价指标。 依据小学数学四大类课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等在原有评价基础上实施过程性评价体系。

3、改善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入手点: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评价语言以及向家长提供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度的评价。采用多样化评价的方法,既可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也可以在课堂观察、作业评析、考卷评析、数学口语、数学日记等几方面实施研究。 (三)方法

1、研究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以“调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观察法。观察法是评价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如摄像机),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表现的一种方法。

3、对比法。通过不同时期对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对比研究。 四、当前的困惑

1、评价过程中仍存在变相的对比。

面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人们在观念上,往往不自觉地受到优胜劣汰思想的影响,将学习评价简单地理解成通过比较对被评者进行排序,而违背了评价的诊断与改进功能,只关注学生在某一时间段的表现和成绩,并作不恰当的定性评价,不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不能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尽管将百分制进行了等级制的改进,但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仍将两者进行了功能性的同等划分,使评价成为变相的排序。

2、在非学业的评价中,很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量化研究。

由于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性、偶然性、情感性等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对学习过程评价研究的模糊性,甚至一些意外的事件是无法量化研究的,所以,研究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实验与论证的过程。 3、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需要做大量的分析与研究,而对于小

学教师来说仍有较高的难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