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他的字是    ,别号      ,世称       先生。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粗的词。
(1)盖以诱敌  (         )      (2)缀行甚远 缀(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         )     故(         )
(4)屠大窘 窘(         )  (5)顾野有麦场 顾(         )
(6)苫蔽成丘 苫蔽(         )(7)弛担持刀 弛(         )
(8)眈眈相向 眈眈(         )(9)一狼径去 径去(         )
(10)其一犬坐于前(         )  (11)目似瞑,意暇甚(         )(         )
(12)一狼洞其中  洞(         )(1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14) 止露尻尾 尻(         )      (15)狼亦黠矣 黠(         )
三、其他文言积累
1
1、一词多义
(1)止 ①止有剩骨(         )   ②一狼得骨止 (         )
(2)意 ①意暇甚(         )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3)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盖以诱敌(         )
(4)前 ①恐前后受其敌(  (5)之 ①又数刀毙之(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以 ①投以骨(         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3、词类活用
①一狼洞其中
②其一犬坐于前
) ②狼不敢前(          )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复投之(         )
②以刀劈狼首(   )  ④盖以诱敌(        )
)
)
2
)     )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古今异义词
①屠自后断其股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划分朗读音节。
(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五、重点句子翻译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六、课文分析
1、请填写本文的情节:遇狼---(     )狼---(  2、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4、本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本文主旨是什么?5、写出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或歇后语)各四个。
成语                                         谚语(歇后语)                               七、中考链接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4题。
---(
4
)狼     )狼
【甲】《狼》蒲松龄——见课文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专题《狼》参:
一、《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 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1、原来 2、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一起;旧,原来
4、困窘,处境危急  5、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9、径直走开
6
10、像犬一样坐着 11、闭眼;空闲 12、打洞
13、从洞中,即钻洞 14、屁股 15狡猾
三、1、①同“只”;②停止     2、①神情;②打算,企图
3、①胁迫,攻击;②敌方 4、①前面;②向前
5、①代词,它,指狼;②助词,的;③助词,调整音节,不译;④代骨头
6、①介词,把;②介词,用;③连词,来;④连词,用来;⑤认为
四、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五、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
3.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
4.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
5.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
7
6。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
7.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六、1、略
2、议论。结尾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告诉我们: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会失败的。
3、略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说明人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七、1.B  (2分)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采分点:“变诈”“几何”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采分点:“下”“绝”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3.D  (2分)
8
4.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