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科技信息 基础教育 谈课堂教学巾髓提问艺术 甘肃省嘉峪美市第五中学 陈相义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 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 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 一中,但本质上是~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 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 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 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 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了学 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 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 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 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 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 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 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 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 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 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 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 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瞳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 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 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 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 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 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 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 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 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 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 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 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 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 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 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 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 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兰、有效提问并学会倾昕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 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 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 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 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 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 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 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有效激励 (一)热情。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 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 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 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 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信仰传达给学生. (二)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 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 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 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 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 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 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 望。 (三)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 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 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 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 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五、做一名有效教师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 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 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 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 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 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2)提问方式转变。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 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 积极性的目的。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7O一8O个问题,这样学生怎能有 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 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3)有效教学设计。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 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 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 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 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 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 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 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 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