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桃花源记 小测题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参】
1.C (通“讠志”,做标记)
2.A (A.指示代 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
3.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4.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 每点0.5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