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来源:华佗小知识
·970·

中国疗养医学2019年第28卷第9期ChinJConvalescentMed,Sep.2019,Vol.28,No.9[5]李宁,赵广喜,单卫琢,等.完全内置式泪道支撑管联

合泪道成形术治疗泪小管阻塞的临床应用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9):1079-1082.

[6]李剑洪.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激光泪道形成术在临床治

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1):98-101.

严浩.泪道激光再造联合泪道逆行置管[7]徐志蓉,方廷兵,

治疗泪道阻塞[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65-166.杨瑞民,等.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置入[8]于泓,韩冬梅,

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眼科,2017,26(6):383-385.

黄亚,等.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方法[9]樊莲莲,苏文成,

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26(26):3737-3739.

[10]张晓莉,于泓,韩冬梅,等.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治

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31(4):84-86.

[11]戴静,李大鹏,邰春平.鼻内镜下Crawford管置管治疗泪

道阻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1):40-41.

刘晓瑞.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和支架[12]李玉茹,程相辅,

治疗复杂性泪道阻塞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78-1379.

张康玉,等.KTP激光联合放置泪道引流[13]刘慧霞,高平,

管治疗泪道多点阻塞32例[J].医学,2015,26(2):201-202.

(收稿日期:2019-04-02)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

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迟强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PE)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所有受试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某院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种技术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对三种后处理技术在栓子的检出率以及肺动脉干、肺各级分支动脉的显示效

双肺均可见多发性的肺动脉栓塞,其中常规多层螺果进行比较。结果41例肺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

旋CT的检查图像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12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共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65支,高于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肺主动脉干、肺叶动

但是在亚段动脉及其以下级脉、肺段动脉的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栓子数目及显示率要高于其他两种后处理技术,差异有统计别的分支中,MPR后处理技术的分支显示数目、

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好的显示肺学意义(<0.05)。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时,

其中MPR技术处理相较而言显示度要更高。动脉分支受累情况,提高栓子的检出率,

图像后处理技术;【关键词】多层螺旋CT;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

肺栓塞(PE)是指由肺主动脉或分支动脉被内

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导致肺部血流循环供应出现障碍而发生相关的病理生理综合征[1-2]。肺栓塞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发病

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

肺栓塞患者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特点,症状多表现为肺部湿音、呼吸困难,根据临床症状早期诊断的难度较高[3-4]。在行常规X线胸片检查时,其图像特征与胸膜炎、心肌梗死等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5]。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出现,加上其后期图像后处理功能的不断完善,扫描出的图像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6]。多层螺旋CT相比传统CT而言,能更好的显示肺动脉内及分支内的血栓等病变的发生情况,对肺栓塞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7]。本次研究选取

文章编号:1005-619X(2019)09-0970-03DOI编码:10.13517/j.cnki.ccm.2019.09.027作者单位:2000中国人民第970医院医学影像科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

对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41例作为研究对象,

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

现报告如下。了深入的探讨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

女14例,象,其中男27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

龄(57.8±4.9)岁,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分布情况:表现为进行性胸闷气促的有17例(41.46%),表现为胸痛的有13例(31.72%),表现为发热的有14例

表(34.15%),表现为咳嗽咯血的有11例(26.83%),

现为双下肢水肿的有8例(19.51%)。

1.2检查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

经相关检查排除造影剂禁检查,并在进行检查前,

教忌证,并予以必要的检查相关宣教和呼吸训练,

会患者学会屏气从而配合操作者完成检查。

选择美国GE公司的LightSpeed型层螺旋CT

中国疗养医学2019年第28卷第9期ChinJConvalescentMed,Sep.2019,Vol.28,No.9·971·

机进行检查,ADW4.7型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检查

手臂置于头顶上方,然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首先从肺尖到肺底予以常后进行吸气末屏气扫描。

管电压120kV,规全肺平扫,参数的具体设置如下:

管电流500mA,螺距0.8,重建层厚7.5mm,矩阵大小512×512,探测器宽度4cm。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使用专用的高压注入80mL左右的非

注射速度保持在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

3mL/s,然后再注入30mL的生理盐水,延迟时间

采集肺动15~20s,从肺底至肺尖进行增强扫描,

脉造影数据。最后将获得的肺动脉造影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中,分别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种技术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

1.3观察指标由两名具有临床丰富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扫描图像的

观察对比多层螺旋分析,两名医师分别独自阅片,

并CT常规扫描、图像处理后的肺动脉受累情况,

比较不同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后的肺动脉干、肺叶

统动脉、肺段动脉、亚段动脉及下级分支的情况,

由两人共同计栓子的检出率。对于意见不一致的,

表1

方法

VR

显示数栓子数栓子显示率/%

MPR

显示数栓子数栓子显示率/%

MIP

显示数栓子数栓子显示率/%

肺主动脉干

812024.69812024.69812024.69

协商后确认。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

不同图像处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理技术的检查结果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肺动脉受累情况多层螺旋CT检查41例肺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双肺均可见多发性的肺动脉栓塞,其中常规多层螺旋CT的检查图像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12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共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65支,高于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

2.2不同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扫描结果比较

肺叶动脉、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肺主动脉干、

差肺段动脉的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相比,

但是在亚段动脉及其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以下级别的分支中,MPR后处理技术的分支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要高于其他两种后处理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1)。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扫描结果比较()

肺叶动脉2076933.332076933.332076933.33

肺段动脉62826041.4063227243.0463027042.86

亚段动脉18041106.10194319810.19171186.22

5级分支52004418871.973629360.99

讨论

肺栓塞属于急性肺血管病,是由于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导致肺部缺氧缺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多数是由于体循环内的栓子脱落

需要及时诊断并导致的[8]。肺栓塞患者病情危急,

降低死亡率。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心动图、CT检查及肺动脉造影是目前肺栓塞检查

与冠心病、诊断的常用方法,但是心动图检查时,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疾病的征象相近,诊断的特异性较低[9]。肺动脉造影的准确度虽然高,但是毕竟属于有创检查,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10]。而多层螺旋CT则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层螺旋CT采用短时间薄层扫描,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加上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出现,为肺栓塞的诊断

3

经图像后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11]。本次研究中,

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共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65支,高于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显示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更好的显示各级肺动脉分支病变情况。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MPR、VR以及MIP等,其中VR技术的立体感强,能更好的显示复杂血管的走行和病变位置,对于肺动脉干及肺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良好,但是重建方法复杂,耗时长,对于亚段动脉及以下的分支显示效果欠佳[12]。MIP技术与DSA造影检查类似,通过对容积数据中的最大密度值进行投影成像的技术,对于肺血管树的形态和走行能较为清晰的显示。不过MIP技术为二维平面,在投影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叠效应,因此在空间关系的显示方面有所欠缺,造成分支血管细节的遗漏,故多用于冠

·972·

中国疗养医学2019年第28卷第9期ChinJConvalescentMed,Sep.2019,Vol.28,No.9状动脉及主动脉等空间结构简单的血管的检查[13]。翁泽生,等.多层螺旋CT三种图像后[4]黄朝华,杨江爽,

而MPR技术是一种算法较为简便的单体厚度三维重建技术,能对任意平面进行三维重建从而便于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肺动脉分支的病变情况,具有成像快、观察方便的特点,对于细节方面也能较好的显示[14]。本次研究对三种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比较,发现它们在肺主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的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但是在亚段动脉及其以下级别的分支中,MPR后处理技术的分支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要高于其他两种后处理技术(<0.05),与王兴龙等

[15]的研究一致,不过它的图像重

建是建立在某一特定平面上,因此立体感不足。故临床应用时应将多种处理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时,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好的显示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提高栓子的检出率,其中MPR技术处理相较而言显示度要更高。

参考文献:

[1]

桑节峰,吴龙节,万珙善,等.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4):306-308.

[2]黄恒青,

杜茂云.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171-172.

[3]万林,肖云龙,

胡晓华.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药,2013,48(7):633-634.

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8):800-802.

[5]胡振宇.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

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263(50):135-136.

[6]郑九林,姜王妹,

梁宗辉.急性肺动脉栓塞CTA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52-1857.

[7]潘利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效果[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3):727-728.[8]张金增.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

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8):105-106.

[9]王于臻,张绍坤,

张勇.MSCT肺动脉造影及图像后处理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2):50-53.

[10]刘红军.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

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9):48-50.

[11]王嗣华.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

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34(35):197-198.

[12]黄建,

吴刚.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右心室参数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4):270-273.

[13]王彩红,顾文豪,

郁一凡,等.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肺栓塞诊断的技巧及CT特征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46-47.

[14]王建辉,刘有云.多层螺旋CT与肺动脉MRI技术在急

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6):61-.

[15]王兴龙,李春荣.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

诊断急性肺栓赛中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25(6):35-36.

(收稿日期:2019-04-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